易经资讯 2024年10月28日
301,734 浏览

易经网推荐易经,连山易渊源通考,易经卜卦,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近年来出版和发表的一些易学研究的专著和文章,论及《连山》与《归藏》,对这两种古易书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但似乎诸家对这二易不甚重视,多用前人旧说轻轻带过,并不深入。因古人之说多有讹误,未足据信,故今作此文,就《连山易》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名称的由来

  《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
  “(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其《筮人》又云: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再以前的书里,就没有关于这两种古易书的名目了。但很不幸,《周礼》这部书早已为学界所证实乃汉代刘歆的伪造,是他杂取故书并参以己意作成的,里面虽用的确实是一些原始的古材料,而其虚造的成分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许多内容靠不住。其中《连山》、《归藏》这两个名目便是他虚造出来的,他伪造的依据便是《山海经》。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一文中已明辨之[1],这里不妨再简述一下我的看法。
  《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在古代不止一种,这看看《左传》即可明白。秦火不焚卜筮之书,故到了汉代,自然还会流传下来不少,《周易》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但不甚显著。刘歆曾领校中秘图书,他肯定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编写《周礼》时,除了写上《周易》外,又决定再写上两种古易,以凑足“三易”之数。同时他又发现这其中的一些古易书的内容和《山海经》的内容很有联系,这看看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时多引用《归藏》(此书乃战国时代的一种古易,晋代出自汲冢,原名并非《归藏》)即可明白。所以,刘歆便根据《山海经》和易理虚拟了两个古易名。
  《山海经》是由《五藏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五藏山经》为一部分,简称《山经》;《海经》则是《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的并称,其中《海外四经》又称为《大荒经》。我们看看《山经》所记,的确是一山连一山,山山不断,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连山”之书,所以就根据此拟定了《连山》这个书名。又根据《海经》和《大荒经》拟出了《归藏》一名,海属水,在《周易》中属于坎卦,《说卦》云:“坎者,水也。……万物之所归也”,从中取了个“归”字;大荒即大地,在《周易》中属坤卦,《说卦》云:“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从中取了个“藏”字,二者合一,《归藏》这个名目就产生了。
  所以,《连山》这个名目和《归藏》一样,实出于刘歆的伪造,不足据信。正因为它的名称后出而且之后所出之书真伪混杂,故历代学者对《连山》或信或疑、或是或否,聚讼纷纭,了无定谳(参本文后所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附诸家论说》)。

  二、东汉时期的《连山》

  《连山》虽是刘歆伪造的名目,但东汉时期的的确确有过一部《连山》,同时还有过一部《归藏》。桓谭《新论正经》云:
  “《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桓谭是东汉人,其言之凿凿,说有《连山》、《归藏》,其中《连山》有八万言,在古代的书籍里,可算是鸿篇巨制。另一个力证就是去东汉未远的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都引有《连山易》的文字(详见下第六节),可证桓谭之说并非无据,说明东汉时代的确有一部《连山易》。那么这部《连山》是怎么来的呢?由于文献无记,难以确断,这里只能作一下推测和猜想。
  笔者认为这部《连山》与桓谭说的《归藏》都是出于刘歆或其同道文人的伪作。刘歆篡改伪作了“中古文经”,他为了给自己的学说提供口实,在这些经书里杜造了不少所谓的古书名目,如《左传》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类,也包括《周礼》中的《连山》和《归藏》。这些书在现实里自然是看不到的,但刘歆等人可以说是经过秦火而失传了,可秦火不焚卜筮之书,《周易》完整地保存下来便是明证,那么要说《连山》、《归藏》是经过秦火失传了,是不能取信于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伪造出这两部易书来。这对刘歆等人来说是最方便不过了,他掌管着中秘的图书,而这些书中就有好多从先秦流传下来的无名古易书,从中选取两种作底本,再参以其它的易书,要作成两部新易书是不难的。自然,这也需要付出劳动,我们看看桓谭所记,《连山》有八万言,《归藏》却只有四千三百言,可见刘歆等人是先作了《连山》,用力甚勤,故卷帙巨大,到了造《归藏》时,心力已尽,仓促成书,故仅及《连山》的二十分之一的篇幅。
  《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为了使人相信这的确是古传的易书,作伪者自然不敢吐露实情,后来刘歆被诛,其事益无人知晓,故桓谭见到了《连山》、《归藏》,也相信是古易而写入了《新论》。此书北魏时尚行于世,故郦道元尚得见而引之,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则其时已经失传。
  刘歆等伪作得这部《连山》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已经不可详知,据《周礼》所言:“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郑注曰:“三易卦别之数亦同,其名占异也。”贾疏:“经卦皆八者,谓以卦为经,即《周易》上经、下经是也;皆八者,《连山》、《归藏》、《周易》皆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为本,其别六十四。”又曰:“占异者,谓《连山》、《归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异也。”
  若郑、贾二人不是妄断臆说的话,那么此《连山》的形式应当大体与《周易》相同,只是阳爻称七,阴爻称八,其中还窃用了《归藏》和《易传》中的文字(详下第六节)。疑此书除了六十四卦经外,还和《周易》一样作了《传》,故能至于八万言之巨也。

  三、梁元帝《连山》

  东汉的《连山》失传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梁元帝又作了一部《连山》。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兰陵萧氏皆明于易理,盖本自家学。据《南史》,梁武帝萧衍撰《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义;梁简文帝萧纲(萧绎之兄)也撰有《易林》十七卷。梁元帝萧绎亦著《周易讲疏》十卷,又著《连山》三十卷,《金楼子・著书篇》曰:“《连山》三秩三十卷”,注:“金楼年在弱冠著此书,至于立年其功始就。躬亲笔削,极有其劳。”可见这是萧绎早期的作品,但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写完定稿,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和《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皆著录梁元帝《连山》三十卷,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著录,盖其时已佚,今已不可考。唯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曰:
  “焦赣《易林・乾卦》云:‘道涉多(石)阪,胡言连蹇。译��且聋,莫使道通’,据梁元帝《易连山》,每卦引《归藏》、《斗图》、《立成》、《委化》、《集林》及焦赣《易林》,《乾卦》卦辞与赣《易林》卦辞同,盖相传误也。”
  可知此书乃杂采易学类诸书编纂而成,故卷帙浩大。而《斗图》之类的书,皆是以《周易》卜筮占验的派生类作品,不似圣人之旨,故自《隋志》以降,皆入于《五行类》。如《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易斗图》一卷,郭璞撰;《易立成》四卷;《周易委化》四卷,京房撰;《周易集林》十二卷,京房撰,《七录》云:“伏万寿撰”;《易林》十六卷,焦赣撰,梁又本三十二卷,等等,这些除了焦赣《易林》(即《焦氏易林》)外,今皆不传。
  以此推之,梁元帝《连山》的形式当不与《周易》相同,而是同于焦赣《易林》之类的五行类著作,故不入经类而入于子部之五行类,可惜今天已经只字不存。

  四、刘炫《连山》

  继梁元帝《连山》之后,隋代的刘炫又造了一部《连山》。
  据《北史・儒林传》,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学识渊博,但宦途不遂,做过几任小官。著书多种,而《连山》乃其所造的伪书。《儒林传》云:
  “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后有人讼之,经赦免死,坐除名。”
  刘炫的这部《连山》虽然被发现为伪,但并没有遭毁,《隋志》和《旧唐志》里虽然不著录,在《新唐书・艺文志・经部・易类》里却著录了《连山》十卷,不著撰人名,司马膺注。这书肯定不是梁元帝的《连山》,因为在同书《五行类》里著录了梁元帝《连山》三十卷,所以这只能是刘炫伪造的那部《连山》。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附诸家论说》引胡应麟曰:
  “《连山易》十卷,见《唐・艺文志》。按班氏《六经》首《周易》,凡夏商之易绝不同。隋牛宏(弘)购得寓内遗书至三十七万卷,魏文成等修《隋史》,晋、梁以降,亡逸篇名无不具载,皆不闻所谓《连山》者,而至唐始出,可乎?《北史・刘炫传》:‘隋文搜访图籍,炫因造《连山》、《鲁史记》上之。’马端临据此以为炫作,或有然者。盖炫后事发除名,故《隋志》不录,而其书尚传于后,开元中盛集群书,仍入禁中尔。”
  又引胡一桂曰:
  “《连山》十卷,见《唐・艺文志》。自唐以前并无其书,则唐之《连山》似隋世伪书。”
  说皆是也。其书《宋史・艺文志》不载,但宋代黄裳说:“《连山易》,长安人家有之,其卦皆纵。”邵博亦曰:“《连山易》意义浅甚,其刘炫之伪书乎?”(上皆见马国翰辑引),则宋代尚存于世。

  五、《古三坟》之《连山》

  北宋时又出了一部《古三坟》,一卷,分为《山坟》、《气坟》、《形坟》三篇。其中《山坟》又被称为《连山》,其书以君、臣、民、物、阴、阳、兵、象为八卦,卦序排列以山为首,其首八卦为叠山象、藏山兵、连山阳、潜山阴、兼山物、列山民、伏山臣、崇山君,名皆怪异,辞意浅陋,后人已经辨其为宋人所伪撰。《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经部・易类存目》,《提要》曰:
  “案《三坟》之名见于《左传》,然周秦以来,经、传、子、史从无一引其说者,不但汉代至唐不著录也。此本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张商英得于比阳民舍;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毛渐得于唐州,盖北宋人所为。其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之《易》,《归藏》为神农之《易》,《乾坤》为黄帝之《易》,各衍为六十四卦,而系之以《传》,其名皆不可训诂,又杂以《河图代姓纪》及策辞政典之类,浅陋尤甚。至以燧人氏为有巢氏子、伏羲氏为燧人氏子,古来伪书之拙,莫过于是,故宋元以来,自郑樵外,无一人信之者。至明何镗刻入《汉魏丛书》,又题为晋阮咸注,伪中之伪,益不足辨矣。”
  此书之大略于兹可见。然其虽为宋人所伪作,但作者颇费心力,其《河图代姓纪》一篇,盖本自谶纬之书,多存汉魏遗说;其推演之理,虽然朴陋,亦可自成一家之言,从中亦可窥见宋人易学得某些方面,故不可一笔抹煞。

  六、《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考辨

  《连山》虽然经历代学者探讨并产生了许多作品,但自元明以后,除了《古三坟》以外,其它皆佚,若想见到一鳞半爪,只能看辑本了。《连山》的辑本不多,就今所能见到的,有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王谟《汉魏遗书钞》本和观沫道人《闰竹居丛书》本,而以马国翰的辑本为最备,故兹就马辑本之文略作讨论。
  首先应剔除其中不可靠的文字,马辑本中的以下六条文字是不可信的:
  1、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左传・闵公十五年》)
  2、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左传・僖公十五年》)
  3、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左传・成公十六年》)
  4、阳豫。(《春秋演孔图》)
  5、游徙。(《史记・秦始皇本纪》)
  6、有冯羿者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娘(��)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明,无恐无惊,后且大昌。”��娥遂�身于月。(李淳风《乙巳占》)
  前三条出自《左传》,并未明言是《连山》之文,当是取自其它古《易》或杂占之书的筮辞,马氏所据,只是本程迥和顾炎武的推测之言“固二易之辞”、“所谓三易之法”的说法,二人也没有明说是出自《连山》,故不足为据。
  第四条见《春秋演孔图》:“孔子成《春秋》,卜之,得‘阳豫’之卦”,宋均注:“阳豫,夏殷之卦名也。”其中亦未明言乃《连山》之卦,宋均也弄不清到底是夏卦名还是殷卦名,只笼统地说了句“夏殷之卦名也”,是因为他看到《周易》中没有这样的卦名。唯罗苹《路史注》以为乃《连山》之卦,实出于臆测。《演孔图》乃东汉时之纬书,其言孔子之事可信与否且不论,“阳豫”即使确系易卦之名,则当即《周易》之豫卦。“阳”古本作“�[”,这里当是“易”字之形讹。“易豫之卦”就是《周易》中的豫卦,盖豫卦震上坤下,震为春,坤为秋、为文,以象孔子所作之书名《春秋》也。
  第五条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三十六年,……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槌鼐�。’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三十七年癸丑,始皇出游。”
  此中所言之“卜之”,当即以《易》占卜,“游徙”亦非卦名,而是“卦得”之爻辞,即占卜所得之结果。游者,出游也;徙者,迁徙也,是占辞言出游和迁徙乃吉,故始皇先迁徙了榆中三万家,次年又出游。马国翰据罗苹《路史注》以为是《连山》卦名,亦臆测不足据。
  第六条见《乙巳占》卷一,乃引汉代张衡《灵宪》之文,原文是:
  “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其后有冯(凭)焉者。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明),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娥遂�身于月,是为蟾蜍。”
  此乃记��(嫦)娥奔月的故事,里面没有说是出自《连山》,而此故事实本见于《归藏》。《文心雕龙・诸子篇》曰:“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十日、嫦娥奔月。”《文选・谢希逸〈月赋〉》李善注引《归藏》曰:“昔常(嫦)娥以不死之药奔月。”《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引《归藏》曰:“昔常(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此皆节略隐括之文,全文当如《灵宪》所引者,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将此节文字辑入《归藏》,良是,所以此条也不是《连山》之文。同时,马国翰还抄错了句,他把“其后有冯焉者”抄落了几个字,又与下句混成了一句,成了“有冯羿者”了。
  还有一条文字需要辨析,兹录如下: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此条本见《说卦传》,马国翰注云:“干宝《周礼注》引云:‘此《连山》之《易》也。’罗泌《路史・发挥》亦云。”
  此条只能存疑。若干、罗二人之言确实,那么此条当是东汉之《连山》的遗文,故晋代的干宝能得而见之、引之。盖刘歆之徒作《连山》,本是剽掇故易书而为之,《周易》经传亦是其采用的重要目标,所以此文当是《连山》剿袭《说卦》,而非《说卦》用《连山》,此不可不辨。
  此外,还有一条文字需要说明,兹录于下:
  “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这一条马国翰没有注明出处,按此条实际上是本自《水经注・颍水》,其文云:
  “(�匪�)东经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西连山亦曰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
  对于这条文字,孙诒让《札�》卷三辨之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
  故《水经注》的这条文字当作“(�匪�)东经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西,《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马国翰将“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辑入《连山》十分正确,但马辑文中的“阳文”应该是衍文,当删。这条文字也见于《归藏》,当是《归藏》在社会上已经流传很久了,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从来就没有引用,只引用了两条《连山易》的文字,说明他引用的不是当时流传的《归藏》,而是的确是《连山易》之文,这部《连山》应该就是东汉人作的,它那里面也使用了《归藏》的内容,所以二者有内容重复的现象亦不足为怪。
  除去上面说到的不可信和存疑的文字,马辑本中可信出自《连山》的文字仅得八条,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记事之辞,一类为卦爻辞。
  第一类记事之辞有如下四条,但马氏所辑文字和出处有讹误,今订正如下:
  1、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马注:“出郦道元《水经注》”)。
  2、鲧封于崇。(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夏本纪》。马注:“出裴�S《史记集解》”,误)
  3、禹娶�纳街�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马氏辑文中“余”作“启”,误)
  4、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马未注出处)
  这四条文字疑本为卦爻辞,但今已不知属于何卦。四条皆是记有夏之事,前两条记鲧之事,第三条记禹事,所言“攸女生余”之“余”即夏后启之别名,《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帝王世纪》曰:“帝启,一名建,一名余”是也。第四条是记夏后启之事,即《归藏》中所说其“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之事。第一条和最后两条,应当是东汉的《连山》之文,第二条则未敢遽定,疑亦是也,盖东汉作《连山》者将其定为夏《易》,故其内容皆用夏代的故事。
  第二类的卦爻辞有如下四条:
  1、《剥・上七》曰:“数穷致剥而终吝。”《象》曰:“致剥而终,亦不知变也。”(黄佐《六艺流别》、罗泌《路史》)
  2、《复・初七》曰:“龙潜于神,复以存身,渊兮无畛,操兮无垠。”《象》曰:“复以存身,可与致用也。”(同上)
  3、《�ァこ醢恕吩唬骸傲�化于蛇,或潜于�j,兹孽之牙。”《象》曰:“阴滋牙,不可与长也。”(同上)
  4、《中孚・初八》曰:“一人知女,尚可以去。”《象》曰:“女来归,孚不中也。”(黄佐《六艺流别》)
  以上四条由文字风格来看,是出自同一书,此部《连山》有六十四卦,卦名与《周易》全同,每卦六爻,爻辞多用韵语,每爻下皆系以《象传》,殆模仿《周易》经传而作,只是阴爻称“八”,阳爻称“七”,此乃应《连山》、《归藏》以七、八占之古说。
  这部《连山》由文中之用韵可知为隋唐人所作。因为汉魏两晋人用韵字皆用古音、古韵,如《焦氏易林》即其典范;而此《连山》乃全用隋唐时代的中古音。如第二条,以神、身、垠为韵,神、身二字古音同在真部可为韵,垠古音却是在文部,与神、身二字并不押韵,但这三字在中古音中都属于真韵,就押韵了。再如第三条,以蛇、�j、牙为韵,而蛇古音在歌部,�j在支部,牙在鱼部,三字古韵皆不同,不押韵,而在中古音中三字都属于麻韵,就押韵了。
  由此可以证实,这四条《连山》的遗文当是出自隋代刘炫的《连山》,这部书曾被《新唐书・艺文志》收入《经部・易类》之首,司马膺还给它作了注,足证其书的形式与《周易》相同。盖宋人已经知道其为伪书,皇家不藏,故不入《宋史・艺文志》,但自隋唐以迄于元明,其书在社会上仍有流传,所以宋代的罗泌、明代的黄佐能得而引之,此后则再无闻者了。
  自汉代以降,《连山》一名在易学史上名声甚隆,然其名其书实皆伪伪相因,不足凭信;关于其论说,亦多臆测之辞,难以为据。今就个人拙见考辨如上,不足之处,冀方家指正。
  附录: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附诸家论说》
  1、《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又曰:�人掌《三易》以辨九�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2、《山海经》: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
  3、杜子春曰:《连山》,宓�蕖�
  4、桓谭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烦而殷《易》简。又曰:《连山》藏于兰台。
  5、郑康成曰:《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
  6、淳于俊曰:《连山》似山出内气,运连天地也。
  7、姚信曰:连山氏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
  8、阮籍曰:庖�奘喜佳萘�十四卦之变,后世圣人观而因之,象而用之,禹、汤之经皆在而上古之文不存。
  9、皇甫谧曰:夏人因炎帝曰《连山》。《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夏以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
  10、梁元帝曰:杜子春云:“《连山》,伏羲也;《归藏》,黄帝也。”按《礼记》:“我欲观殷道,得坤乾焉”。今《归藏》先坤后乾,则知是殷明矣。《归藏》既系殷制,《连山》理是夏书。
  11、孔颖达曰:《连山》起于神农。又曰:周世之卜,杂用《连山》、《归藏》、《周易》。《连
  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占七八之爻。二《易》并亡,不知实然与否。
  12、贾公彦曰:《洪�》云:“择建立卜筮人,三人占从二人之言”。盖筮时《连山》、《归藏》、
  《周易》三易并用。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者为占,三人各占一《易》。《士丧礼》:“筮宅东西旅占,旅,众也,与其属共占之”。《春秋演孔图》云:“孔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阳豫》之卦”,宋均注云:“夏、殷之卦名,故今《周易》无文。”是孔子亦用二代之筮也。
  13、刘敞曰:“艮其背,不获其身”,人之道也。以寅为正,穆姜之筮,遇《艮》之八,是为《艮》之《随》者,此《连山》之《易》。
  14、邵子曰: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谓之人统,《易》曰《连山》,以艮为首者,人也。
  15、方�U曰:《连山》首乎艮,其卦具内外而一体,其位居东北之两间,则向乎人之时焉。夏用人正,故其书以之。
  16、黄裳曰:阐幽者,《易》之仁也。故夏曰《连山》,象其仁而言之也。山者,静而生养乎物者也,有仁之道也。
  17、沈括曰:卦爻之辞皆九六,惟《连山》、《归藏》以七八占。
  18、陆佃曰:《连山》始于艮,故曰《连山》,《易》曰“兼山”是也。先儒以为象云气之出于山,连连不绝,非是。又曰:《连山易》,长安人家有之,其卦皆纵。
  19、邵博曰:《连山易》意义浅甚,其刘炫之伪书乎?
  20、李纲曰:《连山》、《归藏》以静为占,故爻称七八,七八者,少阴、少阳之数也。阴阳之少,虚而未盈,故静而不变。
  21、朱震曰:《连山》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七宿之次,是为东壁、营室,于辰为亥,于律为应钟,于时为立冬,此颛帝之历,所以首十月也。
  22、郭雍曰:夏《易》曰《连山》,商《易》曰《归藏》,而布名曰夏商《易》者,时尚无“易”之名也
  23、张行成曰:夏曰《连山》,天《易》也,《太玄易》取之。
  24、郑谔曰:《周易》以九六为占,而《连山》、《归藏》以七八为占,《周易》占其变者,《连山》、《归藏》占其不变者。
  25、郑樵曰:《连山》,夏后氏《易》,至唐始出,今亡。
  26、程迥曰:《连山》、《归藏》,宜与《周易》数同而其辞异。先儒谓《周易》以变者占,非也;《连山》、《归藏》以不变者占,亦非也。古之筮者兼用三《易》之法,卫元之筮遇《屯》曰:“利见侯”,是《周易》以不变者占也;季有之筮,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此固二《易》之辞也,既之乾则用变也,是《连山》、《归藏》或以变者占也。
  27、程大昌曰:《周官》纪三《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夏也;《归藏》,商也,夏、商之世,八卦固已别为六十四矣。
  28、蔡元定曰:《连山》首艮,《归藏》首坤,意其作用必与《周易》大异,然其为道则同。
  29、郑东乡曰:自庖�拗料纳蹋�八卦虽重而未知七八、九六之长变也,《连山》始艮,《归藏》始坤,夏商用之,皆以不变为占,其数止于六十四而已。
  30、罗泌曰:炎帝神农氏令司怪主卜,巫咸、巫阳主筮,于是通其变,以成天下之文,极其数以定天地之象,八八成卦以酬�m而�v神,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谓始万物、终万物者,莫盛乎艮,艮,东北之卦也,故重艮以为始,所谓《连山易》也。
  31、罗苹曰:《连山》之文,禹代之作。
  32、陈藻曰:夏有《连山》,筮�P于此乎?故夏未代虞而舜廷有之矣。
  33、李过曰:《易钞》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夏《易》首艮,是物先乎天地矣,夏《易》所以不传,其说固善,然未免为率尔之谈。夏、商、周《易》首卦不同,盖寓三统之义。夏后氏建寅,以正月为岁首,为人纪,天地二十四位,艮连于寅,万物终乎艮,又始乎艮也。夏正建寅,连于寅,故首艮尔。
  34、刘炎曰:或问《连山》、《归藏》之真伪,曰:《汉志》不录《连山》,《唐志》则有之;《汉志》不录《归藏》,晋《中经》、隋、唐《志》则有之。昔无今有,其伪可知,况其言之不经耶?
  35、王应麟曰:《连山》首艮,艮是万物之所终始也,八风始于不周,卦气始于中孚,冬至为历元,黄钟为律本,太元纪日于牛宿,纪气于中首而以罔冥,于元艮之终始万物也。又曰:意夏、商卦下亦各有辞,故周人并存以为占。
  36、黄寅炎曰:《连山》,庖�尴忍臁兑住芬病�
  37、朱元�N曰:《连山》者,三《易》之首也。又曰:《连山》之作,兼取则于图书。又曰:《连山》作于伏羲,用于夏;《归藏》作于黄帝,用于商。周公相成王,设官分职,命太卜、筮人与《周易》并掌,不以周用《周易》而置《连山》、《归藏》于无用。又曰:《周礼疏》贾公彦释《连山》之义曰:“《连山》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即贾氏之疏稽之《说卦》之辞,夏时之候,夏建寅正,纯艮实应立春,春为时之首,艮所以为《连山易》之首乎?考《汉・律历志》述三统,谓人统,寅木也,太蔟律长八寸,象八卦,伏羲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也。以是知庖羲氏亦用寅正,夏后氏因之而已。公彦谓《连山》作于伏羲,因于夏后,此之谓也。又曰:《连山易》亡久矣,因《周礼》得存其名,因《说卦传》得存其义,因夏时得存其用。
  38、金履祥曰:《连山》、《归藏》其辞不复可考,学者谓邵氏互体、《既济》诸卦图即《连山》之遗法也,后世纳甲归魂之法,即《归藏》之遗法也。
  39、胡一桂曰:《连山》十卷,见《唐・艺文志》,自唐以前并无其书,则唐之《连山》似隋世伪书。
  40、吴��曰:《连山》,夏之《易》。
  41、吴莱曰:《易》占以变,故其数但用九六而尚老,《连山》、《归藏》占以不变,故其数但用七八二尚少。《连山》七而首艮,《归藏》八而初坤,亦不过伏羲之旧,及推其取用之策,《连山》三十有六,《归藏》四十有六,《易》则四十有九,又若不相为用者。
  42、朱隐老曰:《连山》,神农之《易》也,以艮为首,而凡建寅者宗之,虽唐虞亦然,不独夏后氏为然也。
  43、雷思齐曰:《连山》、《归藏》之《易》,其筮法同而爻辞异也。
  44、朱升曰:《连山》首艮,终始之际也。
  45、王�t曰:《易》自伏羲始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当时盖有图而无书也,后圣因之作《连山》,作《归藏》,作《周易》,皆本于伏羲之图而取用各不同。
  46、何乔新曰:《唐・艺文志》有《连山》十卷,出于长孙无忌次述,文多缺误,其书不传久矣,然求之尚有可言者,所谓“兼山艮”,即《连山》之遗意也,六爻皆别,人象。书虽不存,象可得而推焉。
  47、王道曰:《连山》首艮,说者皆谓艮寅位,与建寅之义合,此殊不然。艮在寅,文王后天卦位,夏何由而预取之?且六子皆属人道,独首艮,何也?盖三女无论。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坎以一阳阶于二阴之中,具不足以当人道之正也,惟艮一阳止二阴之上,既有符于一君二民之象,而又深契夫惟止能止众止之妙,人道之最善也,首艮取此。
  48、湛若水曰:夏之《连山》,知止者,始终之要,程子所以取艮卦也。
  49、孙宜曰:解《连山》者,谓如山出云,连绵不绝,夫出云连绵,奚足尽天下之理?又曰:八卦以序相循环,《连山》、《归藏》亦各有序,而其义未备。
  50、胡应麟曰:《连山易》十卷,见《唐・艺文志》。按班氏六经首《周易》,凡夏、商之《易》绝不同。隋牛宏购得域内遗书至三十七万卷,魏文成等修《隋史》,晋、梁以降,亡佚篇名无不具载,皆不闻所谓《连山》者,至唐始出,可乎?《北史・刘炫传》:隋文搜访图藉,炫因伪造《连山》及《鲁史记》上之,马端临据此以为炫作,或有然者。盖炫后事发除名,故《隋志》不录,而其书尚传于后,开元中,盛集群书,仍入禁中尔。
  51、沈懋孝曰:夏《易》首艮,以成终而胎出震之用。
  52、郝敬曰:《连山》六画艮卦,艮为山,上下两艮,故曰《连山》。
  53、焦�f曰:《连山》艮也,夏时,讲学者所重在止。
  54、孙奇逢曰:《连山》首艮,艮,止也,天下事不日新于行而日新于止,惟其时止则止,所以时行则行也,成始成终之义也。
  55、黄宗炎曰:桓谭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是殷书与《周易》等夏之文字几二十倍于文王、周公之辞,岂古昔之方册乎?为此说者亦不明古今之通义矣。
  56、顾炎武曰:《连山》、《归藏》,非《易》也,而《周官》云“三易”者,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犹之《墨子》言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周、燕、宋、齐之史,非比皆《春秋》也,而云“春秋”者,因鲁史之名以名之也。
  57、尤侗曰:《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序卦略殊,卦名未尝异也。
  58、黄与坚曰:《易》,周所名,则《连山》、《归藏》亦周以《易》名而谓之“三易”也。
  59、朱彝尊曰:毛渐所序《三坟》,首列《山坟》,谓是《连山》之易,伏羲所作。其象有崇山君、伏山臣、列山民、兼山物、潜山阴、连山阳、藏山兵、叠山象等义,其言曰“天皇始画八卦,《连山》名《易》,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始明于世”,荒诞不足信也。又曰:按杜子春以“连山”为宓�蓿�“归藏”为黄帝,姚信以“列山”为神农,而班孟坚《古今人表》既于圣人列宓�蕖⑸衽�、黄帝,又于仁人著列山、归藏,不应复出乃尔。

  (鲁东归藏易)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
2024-11-01

易经网推荐易经网推荐,阴德很重的八字特征.2024最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提供最新易经资料,…

397,918
2024-11-01

易经网推荐易经网推荐,大运走财库大运发财的八字.2024最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提供最新易经…

457,116
2024-11-01

易经网推荐易经网推荐,八字走财运代表什么.2024最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提供最新易经资料,…

261,708
2024-11-01

易经网推荐易经网推荐,八字无财如何走财运.2024最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提供最新易经资料,…

193,589
2024-11-01

易经网推荐易经网推荐,八字身旺的人适合走什么大运.2024最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提供最新易…

489,256
2024-11-01

易经网推荐易经网推荐,八字如何看出父母关系.2024最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提供最新易经资料…

287,521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