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最新紫微象学原理基础讲义 四,紫薇斗数推荐,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十二时辰制采用十二地支纪时,见下表:
十二时辰与现代通用钟表时间对应表
地支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现代时间 |
23~1时 |
1~3时 |
3~5时 |
5~7时 |
7~9时 |
9~11时 |
11~13时 |
13~15时 |
15~17时 |
17~19时 |
19~21时 |
21~23时 |
注意,上表中,子时开始于现代钟表时间的前一日夜里的23点正(23:00:00),也就是说古今日的分界是不同的,依古代十二时辰制,每一天从前夜的23点开始;各时辰均自奇数钟点开始,而且每个基数钟点的正点是该对应时辰的始点,例如寅时对应的是3点零分零秒到4点59分59秒9999999999这段时间,而5点的正点时间(5:00:00)的那一瞬间,则对应于下一时辰卯时。
时辰的确定问题在古代不是问题,因为那时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时间,也没有所谓的“时区”,更没有普及钟表(钟表的引入是在清代),均以当地时间为准。而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时间观念非常精确,甚至有时还要以秒为准,于是问题就出现了:究竟是以哪个地区的时间为准?中国地区有五大时区,时间该如何确定?
紫微主要是根据当地自然变化所显示的时间来确定命主的正星所在,这符合人的运气与自然相应,随自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因此各地均按北京时间来确定出生时间是不对的,各地区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经度不同,而人所在地的自然变化也有迟早,故要以当地时间为准。明灯的实践检验也证明,要以当地“视太阳时”为准。
八字学和斗数界有“真太阳时”一说,主张统一的标准时(如内地即北京时间)都换算成当地的时间,�湛悸堑厍蜃�动的不均匀性,计算出“真太阳时”,明灯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有关真太阳时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检验。欲明其理,须了解天文学上的时区、区时、当地时、平太阳时、真太阳时等一系列概念。
由于各个地区所在地球位置不同,其所处地球的经度不同,故其日出日落的时间也不相同,为此,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制定了时区制度。规定180度经线为“日界线”或叫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区制度将地球表面按经线等分为24区,称为时区。以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为7.5 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然后每隔15度为一时区,以东(西)经度7.5 度至22.5度的范围为东(西)一时区,东(西)经度之22.5至37.5度的范围为东(西)二时区,依次类推。在每一区内,一律使用该区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称为该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区的界限,时间便差一小时,时区的界限不严格的规定某一子午线,而是参考行政区来划分。
根据时区时间概念,中国地图共覆盖经线60度,包括五个时区:中原时区、胧蜀时区、新疆时区、昆仑时区以及长白时区。西藏、新疆西部为东六区(称为新疆时区),兰州、成都等地为东七区(称为陇蜀时区),北京位于东经116 度19分,为东八区(中原时区),中央经线为120度,实际上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标准时,而�辗潜本┑牡钡厥薄�
北京时间换算当地时间的计算公式:
当地地方时=北京时间+4分×(当地经度-120)
时区的标准时为区时,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而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分为24个标准时区,由此可知,因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较东的区时较早;除东西十二区外,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例如日本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之间有国际日期变更线,两者的区时相差24小时。
人们常说的一天24小时,天文学上称为“太阳日”,实际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而�辗�24小时,相对于太阳日,称为“恒星日”,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地球不但公转而且自转。
因地球绕日轨道是椭圆形,其公转速度�詹痪�匀,时快时慢,经天文学家精确测定,每年公历9月16日正午至9月17日正午的时间是23小时59分39秒,而公历12月23日正午至12月24日正午的时间是24小时零30秒,这种有时长有时短的实测的太阳日,天文学上称为“真太阳日”或“视太阳日”。
与此对应的,有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根据某地经度推算出来的当地时间称为“平太阳时”,但它还还不是当地真正的太阳时,因为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辗鞘�分均匀,一年之内,有时要快一些,有时要慢一些,平均起来,折合一天24小时,是平太阳时,只是平均值,而经过实测而得的太阳时称为“真太阳时”,一年365天, 每一天的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都或多或少有些差异,这个差值天文学上称为“均时差”。故当地的真太阳时与当地地方时的换算公式是:
当地真太阳时=当地地方时+均时差
然而,当地真太阳时就真的是可操作的真正的时间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时间是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以英国格林威治时间为基准的,而这个时间是人为确定,而紫微却要用的是自然时间,自然时间就是自然变化的时间,它早已存在了千百万年(地球自转的速度越来越慢,这个差值在几百万年内变化很小),并不会服从人为的规定,因此,这个自然时间才是真正可以操作的“真”时间,它与真太阳时间有个差值,称为“自然时差”。
当地自然时间=当地真太阳时间+自然时差
=当地地方时间+均时差+自然时差
五.紫微基因学的时刻
经过探索、实践和验证,紫微象学突破了传统紫微斗数的分类极限,可以把一个时辰分为12段,每段为10分钟,一个时段又对应一种类型,这种时间单位几乎在古代找不到对应,似乎只有《道藏紫微斗数》和《达摩一掌经》中的〈星命时刻度数总论〉中的“刻”的分法比较相似。
最早中国采用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如《灵枢经》:“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汉代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后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等,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后,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刻分制度,清代时宪历规定,一时辰分为两小时,为八刻(即quarter),每刻分十五分(即minute),《铁板神数》即采用这种时间分类法。
为区别上述刻分制度,将紫微象学的这种时间分类方法命名为“时刻”,简称“刻”,仍配十二地支。
第九节 十二宫
十二宫,指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顺时针标排的十二个宫位,周天360度,在古代称为十二宫或十二支辰,十二宫在天文学上本来为圆形,后来为直观方便起见,在各种术数中一般都画成方形。
十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天文数字。邵子《皇极经世书》指出,天地间有两个根本性的节律――12和30(或10)。古人很早就发现12在天文和地理中的周期性规律,最早总结出的是十二次的观念。
太阳和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年,会合12次,即12个月,每次会合皆有特定的位置,通过长期观察,古人将黄道周天360度分为12段,每段30度,称为十二次,每次一节一气,一周(年)节气各12个。其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音xiao)、诹訾(音乾ou乾i)、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各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作为标志。
古人认为,五大行星中,木星对人的影响最大。现代天文数据表明,木星的质量为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质量总和的二倍多,其射电辐射对地球生命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称为“木星大冲”)。木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11.86年,相对于某近日点,与地球的准会合周期为12年,一个会合周期中有11次木星大冲,而人体有十二经脉,却有十一脏(五脏六腑),似乎都与此有关,因此也有12年一周期的变化。
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以为,中国的先人假想出一个与木星运行相反的天体,他称之为“反木星”,以十二年为周期,�杖〈�了原来的十二次概念,即十二辰,这个假想的天体即“太岁”,岁就是古代木星的别称。
由十二辰的12年周期推及到一年12月的周期,又衍生出十二月建和十二月将的概念,两者都表示黄道十二宫,但有差别。
十二月建,乃北斗斗柄所指的十二宫,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因北斗顺时针旋转,故十二宫顺时针排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宫,其宫的分界对应于历法中黄道的“节”,六爻占卜、奇门术和八字学等术数均用之。
十二月将,即太阳躔宫,乃由一年12月太阳所处的位置确定,因太阳在黄道上逆时针旋转,故逆时针排列十二宫,依次为登明、河魁、从魁、传送、小吉、胜光、太乙、天罡、太冲、功曹、大吉、神后,宫的分界对应于历法中黄道的“气”,六壬术、西方占星术、七政四余术等用之。
《太玄》曰:“斗左行,建十二次,日右行,周廿八舍”,故月建与月将的差别在于参照系不同,前者顺时针左行,后者逆时针右行,另外因节与气的平均15日差值,两者存在15度的宫位差。
关于月建和月将的关系,古人有一个重要结论:斗柄指子,则日月会于丑,斗柄指丑,则日月会于子,斗柄指寅,则日月会于亥,斗柄指亥,则日月会于寅,即月建和月将永远是相合的关系,这正是地支六合观念的由来。六合亦多见于古代的音律典籍中。
十二次、十二宫、十二月将、十二星座与公历日期、农历节气及黄经度数廿八宿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下表表示(明灯独创,须注意宫位差问题):
|
十二宫 |
十二 星座 |
十二 月将 |
十二 次 |
公历日期 |
农历节气 |
黄经范围 |
廿八宿 |
1 |
子 |
宝瓶 |
神后 |
玄枵 |
1月20―2月18 |
大寒―雨水 |
300―330度 |
女虚危 |
2 |
丑 |
摩羯 |
大吉 |
星纪 |
12月21―1月19 |
冬至―大寒 |
270―300度 |
斗牛女 |
3 |
寅 |
人马 |
功曹 |
析木 |
11月22―12月20 |
小雪―冬至 |
240―270度 |
尾箕斗 |
4 |
卯 |
天蝎 |
太冲 |
大火 |
10月23―11月21 |
霜降―小雪 |
210―240度 |
氐房心尾 |
5 |
辰 |
天秤 |
天罡 |
寿星 |
9月22―10月22 |
秋分―霜降 |
180―210度 |
轸角亢氐 |
6 |
巳 |
室女 |
太乙 |
鹑尾 |
8月24―9月21 |
处暑―秋分 |
150―180度 |
张翼轸 |
7 |
午 |
狮子 |
胜光 |
鹑火 |
7月22―8月23 |
大暑―处暑 |
120―150度 |
柳星张 |
8 |
未 |
巨蟹 |
小吉 |
鹑首 |
6月20―7月21 |
夏至―大暑 |
90―120度 |
井鬼柳 |
9 |
申 |
双子 |
传送 |
实沈 |
5月21―6月20 |
小满―夏至 |
60―90度 |
毕觜参井 |
10 |
酉 |
金牛 |
从魁 |
大梁 |
4月21―5月20 |
谷雨―小满 |
30―60度 |
胃昴毕 |
11 |
戌 |
白羊 |
河魁 |
降娄 |
3月21―4月20 |
春分―谷雨 |
0―30度 |
奎娄胃 |
12 |
亥 |
双鱼 |
登明 |
诹訾 |
2月19―3月20 |
雨水―春分 |
330―0度 |
危室壁奎 |
古人认为,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人有十二宫,天地人相互感应,知天地之数,可推人命之数,因此各种命理方法,无论古今中外,均以十二宫十二地支为基本模型,八字学、七政四余术、西方占星术、紫微斗数、道藏紫微斗数、太乙命法、六壬术等等概莫能外。
附:《太乙星经“天文篇》(注解)
天动而地静,乾坤分焉。
【注解】古有盖天观、浑天观,紫微乃盖天观,以地为本体(参照系),观天星之象,地为静,故以太乙之土为尊,分周天两半,见半知全,故舍廿八宿之半为十四斗,舍十二宫之半为六道,与浑天甲子殊不同。后学者不知盖天之理,则首鼠两端,致入迷途。
天左旋,自东而西,周天十二时,是为一日,故昼夜相替。
【注解】天旋,即今日地球自转之理,因以地为本体,故天左旋,由此分十二时,乃紫微参数。其“昼夜相替”之时乃今日西历之23:00,即前日夜11时零分零秒(早晚子时之说错谬不堪,贻害无穷)。紫微斗数以月时定命宫,因古书表述不当,造成学者理解上的困扰,究其实,乃以子时为指针,以加盘法去观察,即明其本意,所谓“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故星宗以日为主,故以三“纵”之中的卯时为立命指针,而紫微以月为主,则以三“横”之中的子时为立命指针,皆天地自然之理。至于何为加盘法,参详星宗法即可知矣。
日右旋,自西向东,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是为一岁,故寒暑相易。
【注解】以地为本体,则日月皆随天左旋,而日月各自运转,日以365.2425为周期成黄道一周,即今日公认之地球公转周期,以地为本体,则日自西向东而旋。因紫微以月为主,故一年(周天)为354或355日,闰年384日(犹易经之384爻),而与太阳黄道周期无涉矣。
月右旋,自西向东,周天二十七日三分之一;月无光,以日光成象,因有朔望,朔而复朔,二十九日二分之一,是为一月,故盈亏相间。
【注解】参上注。月之公转周期本为27.3日,因以地为本体,不可察,惟可以月相朔望观察其周期,称为“朔望月”,其周期为29.53日,历法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均之则二十九日二分之一。而紫微以太阴历日数配合宫气纳音定紫微落宫,盖斗数以太阴为主,而不同于星宗的以日为主的“月将法”。
北斗七星,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柄指月建,日月会,则见节气,日月不会,则斗柄斜指两辰之间,则闰。
【注解】北斗七星,可指示四季乃至月时,所谓“斗柄司建”。斗柄所指之十二宫,为月建所在,乃日月相会之地,即月将宫位与月建宫位相合,斗柄所指宫位,如日月来会则成一节气,如日月不来会则节气不成立,成为闰月,此时斗柄斜指两辰之间。历法以朔望月有无中气定其闰月与否,实与此相合不悖,惟闰不闰乃天地造化使然,非人为历法所致。需要指出,正星分布,亦模仿斗柄司建,乃以某星代表斗柄,又以某星代表月建及月将,其三者关系不出于此,此紫微之玄机,学者不知此理,难免莫明其妙。另,闰月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而太乙术(月计太乙)早有明论,此段亦透露其要旨,究其实质,乃闰月的宫气如何计算问题,换言之,闰月的干支如何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即闰月立命的正解,后学者不研究天文历法,难免庸人自扰。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之七,故闰有十三月,一章十九年,七闰。
【注解】此即古天文学的“月行倍离”问题,为何一章七闰,与“月行倍离”如此契合?此亦天地之妙,实非明灯浅薄之心力所可明了矣。
五星土木火金水,土木火于外,金水于内,各司七十二日,为乾坤之数。
【注解】土木火金水合称五星,在天成象,在地化形,又称“五德”、“五纬”,其序确然不移,分土木火与金水两系,前者216数,乃乾卦之策数,后者144数,合坤卦之策数,故曰“乾坤之数”。
水星每日一六时见北方,每年一六月见北方,每月一六日会日月于北方,故一六合水于北。火星每日二七时见南方,每年二七月见南方,每月二七日会日月于南方,故二七合火于南。木星每日三八时见东方,每年三八月见东方,每月三八日会日月于东方,故三八合木于东。金星每日四九时见西方,每年四九月见西方,每月四九日会日月于西方,故四九合水于西。土星每日五十时见中央,每年五十月见天中,每月五十日会日月于天中,故五十合土于中。
【注解】此言河图星象。历来学者只知灵龟传说,不知河图本于天象。河图乃五星出没规律的概括,此中国先哲智慧之体现,何必强加龙马灵龟之怪诞传说?紫微斗数亦蕴涵河洛的规律,而其妙理实难以洞明。
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相射。
【注解】此言先天八卦方位,先天八卦图乃纳甲之源,而纳甲为紫微斗数四化之本。如以阳一局正星化禄之干观之,即可略窥其意。
乾纳甲,坤纳乙,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离纳壬,坎纳癸。
【注解】此言纳甲法,纳甲有先天胎育法与后天流行法,玄空地理学乃用后天纳甲,学者以为二十四山无戊己之故,而不知坎离壬癸乃天地自然之妙,非人力强为。紫微两者兼用,以成禄忌之用。
坤乙就巽辛,巽辛就兑丁,兑丁就坎癸,坎癸归坤乙。震庚就离壬,离壬就乾甲,乾甲就艮丙,艮丙归震庚。
【注解】此言先天八卦变后天八卦之原理。阳卦之变(即先天阳卦移位成后天卦),其枢纽在七杀,阴卦之变,其枢纽在破军(何为七杀,何为破军?由此可见),故七杀与破军两星在斗数命盘之上恒冲府相二星,皆根于卦理,所谓“得此即晓七杀意,明之可解破军情”。此段亦揭示斗数四化的来由,纳甲法是斗数四化之源泉,而有先后天演化(诀曰:先天禄忌阴与阳,坎离既济成两方。水火相易戊己门,天翻地覆见机梁。颠倒乾坤斯成命,吉凶得兆禄忌彰。欲问化权究何意,乾坤壬癸玄机藏。)此中奥理,又非片言只语所可明见。另,紫微斗数的玄妙多在其四化系统,由破军天相禄忌导引图、十二宫先天禄忌流转图、先天阴阳禄忌来往图、乾坤颠倒图、翻天倒地图、坎离既济图、吉凶成兆图等十余幅图,可显示先天禄忌与后天禄忌的差别、先后天禄忌权星的演化过程即十干禄忌的原理。
北极一坎方,天纪九离方,河北三震方,七公兑方,四辅巽方,天厨六乾方,虎贲二坤方,华盖八艮方,五帝居中央。
【注解】此言洛书方位数,天纪、河北、四辅等皆古代星名,其意与洛书图无异。
东北西南,龙龟虎鸟,四象七政,成廿八宿。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十五数;北方玄龟,斗、牛、女、虚、危、室、璧,九十八数又四分之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八十数;南方朱鸟,井、鬼、柳、星、张、翼、轸,百十二数。
【注解】此言廿八宿,古代天官以廿八宿为经,五星为纬,观测天象,以占人事。紫微斗数十四正星乃廿八宿与五星之化身,而并非实星,乃抽取廿八宿与五星关系中的对应性规律形成的“虚星”耳,而与南斗六星、北斗七星毫无关涉,惟借用其名而已。南斗六星处于北方玄武七宿之斗宿,由六星构成,古天官称为天府、天相、天梁、天机、天同和天库楼,紫微借用其中五个;北斗七星为贪狼、文曲、廉贞、巨门、武曲、破军、禄存,紫微斗数借用其中五个(正曜),另加七杀、紫微、日月合为十四正星。
一岁日月相会十有二,曰: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廿八宿列焉,五星见焉。
【注解】此言十二次,所谓“廿八宿列焉,五星见焉”,即星宿经纬之意,故五星又名“五纬”。与下段十二辰、十二宫相合,即天地人交相感应,故紫微的一切象都可以在地盘十二宫位中体现。
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人有十二宫。
【注解】参上注。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周正建子,殷正建丑,夏正建寅。
【注解】子丑寅乃斗数之天地人三元,其理尽出于此。故卷二《理象篇》曰:“子贪狼,丑破军,寅七杀。天地人三才备矣。”
寅申一、卯酉二、辰戌三、巳亥四、子午五、丑未六。
【注解】此言六道。寅宫为坐标原点,是坐标系中的零坐标,故紫府出申入寅(即紫微各局脉动起点酉午亥辰丑寅,卷二《理象篇》有论述),寅为一。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子午、丑未,乃盖天观之六道,依次排去,得阴阳五局,其交合数亦由一至六。
卯辰巳午未黄道,酉戌亥子丑黑道,其与日月何如哉?
【注解】月有九道,紫微惟用黑道黄道。故讲日月,有黄道黑道之说,此屡见于古赋《诸星问答论》之中。
第二章 阴阳易学纲
【按】本章介绍易学的基本知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五星、六合、七政、八卦和九宫是中国术数与易学的精髓,除四象、五行五星、六合与七政另编入它章外,本章都有所涉猎,�站陀胱衔⑾笱У钠鹾系阕飨嘤Φ钠坛隆R籽Р┐缶�深,非常人可以探索明白,兼之,所谓“治易者不用,用易者不治”,自古研究易经和著书立说的多为纸上谈兵的儒易家,不注重实证和实用,一般的易学书籍多为理论知识,实用价值匪高,为避免陷入儒易家的理论空洞,本章所谈都是对探索紫微象学原理有启发性的内容,点到即止。
第一节 太极
古太极图约有此三类。第一图为周敦颐太极图,又名太极先天图,据说是宋代周敦颐根据华山道士陈抟的无极图而绘制;又有一说是宋代蔡季通受朱熹之命在蜀地从一蔑首酱翁手里所得,而朱熹没有见到此图即去世,此图直到明初方由蔡氏子孙传出。此图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民间称为“阴阳鱼图”,甚至此图赫然出现于韩国的国旗上。第二图为汉代彭晓的水火匡廓图;第三图为明代来之德的古太极图。
太极图说被认为是易学中最高层次的学问,儒易家把太极图说的很神,认为它是宇宙的模式,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是科学的灯塔云云。而太极之旨,玄而又玄,实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表,后人附会发扬之辞良多,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极图说为世界观,是道,而紫微象学为方法论,是器,难以直涉如此高深的哲理性学问,更为主要的,明灯亦无解析它的智慧,故只列图而不作任何诠释,有志且有智者不妨另行研究。
最新紫微象学原理基础讲义 四,紫薇斗数推荐,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