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释六爻之辞,其义至精而文甚简,学者往往失其解者,一则忽略视之,以为凑足之词; 二则就文求之,失其立文之意。 由是,不足以发明爻义,且因以病乎爻义者多矣。 如同人于郊,无悔本善也,因志未得之辞,则以为荒僻; 鸣谦利用行师,本善也,因志未得之辞,则以为质柔; 咸其脢,无悔本善也,因志未得之辞,则以为绝感。 不知于郊,固善也,惟未至于野,故其志未得而仅无悔也。 鸣谦,固善也,惟其谦之至,故志不自得,虽可用行师而但自治邑国也。 咸脢何以善也? 惟其近上六之末而志为之动,故必咸其脢而后可以无悔也。 不然,卦义于野而曰亨矣,何止于无悔哉? 利用行师,虽德威远及可矣,何但征邑国哉? 为咸之主,虽感人心可矣,何必咸其脢哉?
又如无妄而有疾,虽勿药而可愈也,三岁而不出乎丛棘则凶也。 有孚惠心,虽勿问而元吉可致也。 此以文义观之,固如此也。 不知无妄之疾,则决不可试以药矣; 在丛棘之中,三岁而不变,则终凶,若或克变,则止于凶三岁矣。 有孚惠心,盖所以尽吾心焉,其下之应不应,则不当复问之矣。 不然,无妄而药,无乃患得患失而反为妄乎? 纳之圜土之中,所以使之更习于险,改心易行,岂锢其终身乎? 施惠于人而问其应,岂所谓欲仁而得仁? 又焉贪乎? 凡此之类,皆以单辞发爻微意,或增减移换其文,而爻意乃益备焉。 又如「未顺命也」「未受命也」「志不舍命也」,解者亦复浅略。 不知临晋势之盛也,而君子持盈慎动,不曰时可为也; 姤几之微也,而君子修德回天,不曰时不可为也,故曰君子不谓命也。
又「如包荒得尚于中行」,「萃有位,志未光也」,「王居无咎,正位也」。 说者以为省文而已,不知包荒其本也,然无下三者,则非光大而不合乎中行矣。 若无元永贞之德,但以有位萃天下,则志未光矣。 涣汗大号,则虽时当涣而王居且无咎矣。 又如上六「无实承虚筐也」,「曵其轮,义无咎也」。 两义而偏举,说者亦以为省文而已。 不知归妹之卦,以女为主,惟女无信,故士无义,故曰承虚筐也,明上六为女象也。 既济之时,以濡尾为咎,惟曵轮则虽濡而可返,故曰「义无咎也」,明初九为尾象也。 凡此皆文义之宜,非省文也。
以上举其说之最失者尔,余亦皆以凑足之词视之而忽略不思,故其忽略者,既于爻义无所发明,而其说之失者,则因以误解爻义而重为之蔽也。 此《象传》之学,所以最切于学者而不可不讲者与。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