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心德也。 德本明而或昏之,性为情汨故也。 喜怒哀乐变于物而性动于中,于是乎有昏德。 喜者,和之初发也,至于乐而溢矣; 怒者,和之初变也,至于哀而反矣。 圣人之发,必中节,故喜怒哀乐无非和者,而德常昭明。 众人之情,不能以性节,不特怒哀非和也,而喜乐亦非和矣。
虽然,昏之甚,其在乐与怒之际乎? 乐与怒相反而相生者何也? 乐者穷物,怒者伤物。 纵穷物之欲,则必有伤物之势; 持满志之心,则必多拂志之事。 比其极而哀也,然后怒气尽而喜气萌矣。
是故,黄离者中而明也,其发为喜而吉; 日昃者昏也,其发为乐而吝; 突如焚如者昏甚也,其发为怒而凶; 沱若嗟若者昏极明生也,其发为哀而悔。 常存乎日中,则不至于日昃矣; 无鼓缶之歌,则亦无突如之暴矣; 有焚如之伤,则必有嗟若之戚矣。 此人心应物之恒情,而昏明之大限。
君子之欲性其情也,曰敬与克而已。 敬之于未失之先,如晨兴而接物,舄履相错也,无所不用吾恭焉。 克之于既失之后,如乱极而兴治,苞蘖必拨也,然后可伸吾威焉。 此之谓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中庸言中和之学,而归之戒惧慎独者,此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