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淮南九师道训》一卷,汉刘安撰。 安,厉王长子,文帝时封淮南王。 事迹见《汉书》本传。
刘向《七略》、《别录》云:「所校讐中易传《淮南九师道训》,除复重,定着十三篇。 淮南王聘善易者九人,从之采获故书中,署曰《淮南九师书》。」 《汉书‧艺文志》易十三家,有《淮南道训》二篇,注:「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法。」 九师不详何人。 高诱《淮南鸿烈解序》:「天下方术之士多往归焉,于是遂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技、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着此书。」 然则《道训》之九师,亦其流也。 陈振孙《书录解题》以荀爽九家当之,误矣。 《文中子中说》云:「九师兴而易道微。」 观其命书之义,颇涉元宗,或有道其所道而无资于圣经者,遂以来河汾君子之讥乎? 隋、唐《志》皆不著录,其佚已久。 《文选》注两引其训飞遯之语,此外罕见称述。 朱太史彝尊《经义考》谓陆氏于需、蛊、遯、损诸卦,其所引称师者,当即九师本。 又谓《鸿烈解》引易曰:「剥之不可遂尽也,故受之以复。」 此则《道训》之序卦传文。 案:九师之书定于《淮南鸿烈》所引,自与《道训》合。 丁氏槐笺《困学纪闻》,亦以阴阳言日夕为《道训》之说。 竹垞之言,信而可征。 至谓陆氏引称师者即九师本,似尚未确。 《释文》于他经亦称师说,决非九师。 臧氏镛谓陆氏之师,卢抱经《释文考证》取之。 故兹仅据朱氏后说,采《淮南》书中诸引易语辑为一卷,聊存《道训》之遗。 至陆氏称师、读师用义者,别为考定,入《张氏讲疏》。 事欲核实,不敢为苟同也。
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周易淮南九师道训》
汉刘安 撰
《周易上经》
干
潜龙勿用
言时之不可以行也。 (《淮南子‧人间训》)
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今易无作无,《淮南》引易作无,下并同。 )
终日干干,以阳动也。 夕惕若厉,以阴息也。 因日以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之。 (《淮南子‧人间训》)
亢龙有悔
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 同令而民化,诚在令外也。 圣人在上,民迁而化,情以先之也。 动于上,下不应于下者,情与令殊也。 故易曰:亢龙有悔。 (《淮南子‧缪称训》)
坤
履霜坚冰至
圣人之见终始微言,糟丘生乎象<木箸>,炮烙生乎热升。 (《淮南子‧齐俗训》)
含章可贞
动于近,成文于远。 (《淮南子‧缪称训》)
括囊,无咎无誉
不得之己而能知彼者未之有也,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淮南子‧诠言训》)
屯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 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古今未之有也。 (《淮南子‧缪称训》)
即,就也。 鹿以喻民。 虞欺也,几终也。 就民欺之,即入林中,几终不如舍之,使之不终,如其吝也。 (高诱注)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言小人处非其位,不可长也。 (《淮南子‧缪称训》)
同人
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黄帝曰:芒芒昧昧,从天之道,与元同气。 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无岐道旁见者。 遏障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乡方矣。 故易曰:同人于野,利涉大川。 (同上)
《周易上经》
遯
飞遯无不利(今易飞作肥)
遯而能飞,吉孰大焉。 (《文选》卷十五张平子〈思玄赋〉注。 又卷三十四曹子建〈七启〉李善注并引《淮南九师道训》。 )
丰
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
无人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也。 (《淮南子‧泰族训》)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寒暑燥溼,以类相从。 声响疾徐,以音相应也。 (《淮南子‧泰族训》)
小过
小过,亨,利贞
言人莫不有过而不欲其大也。 (《淮南子‧氾论训》)
既济
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 (淮南王谏伐闽越书引周易)
鬼方,小蛮夷也。 高宗,殷之盛天子也。 以盛天子伐小蛮夷,三年而后克之,言用心之不可不重也。 (谏伐闽越书)
《周易系辞传》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 (《淮南子‧诠言训》,今易别作聚。 )
《周易序卦传》
剥之不可遂尽也,故受之以复。 (《淮南子‧缪称训》引易。 )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