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字长公,琅邪诸人,官至少府,事迹见《汉书•儒林传》。 贺本从大中大夫京房受《易》,更事田王孙。 宣帝时,与施讐、孟喜并立于学。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章句》施、孟、梁丘各二篇。 ‘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云:’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 然孝宣皇帝犹广立《榖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 义虽相反,犹并置之。 ‘然则贺与施、孟虽同事田王孙,而卒以京显; 至其子临,专行京房法。 可见贺传两师之业,义训必不能尽同。 故班《志》于经十二篇统云三家,明其文之不异; 于《章句》云各二篇,见其义之不尽同也。 其《易》盛于后汉,张兴传其学,弟子著录万有余人。 至西晋永嘉之乱,与施《易》并亡矣。 陆德明《释文》’苋’陆引三家音;’先心’引石经外,别无显征。 考本传,琅邪王吉通五经,闻临说,善之。 时宣帝选高材郎十人从临讲学,乃使其子郎中王骏从临受《易》。 又《临传》’五鹿充宗君孟为少府’,’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邓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 又云:’咸王莽讲大夫,繇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 ‘又《后汉书·范升传》升上书言:’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羗俱修梁丘氏。 ‘兹从《宣元六王传》得王骏引《易》一节,《王莽传》得引《易》六节,《范升传》得引《易》二节,又蔡邕引《易》本石经为三家佚说者,凡得七节,并附本传,合为一卷。 如范所引’正其本万事理’与太史公引《易》同,而今《易》无之。 太史公学本杨何。 梁丘行京法,亦渊源于杨氏。 此真古《易》之语,而王辅嗣佚之者。 得麟一角,而古今因革之会,判于此矣。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云:”晋永嘉乱后,施、梁丘二家皆亡,独孟喜尚存,故《集解》、《释文》有时引之。 施、梁二家,《集解》无一录; 《释文》偶引之,但作三家,不能指为谁也。 故辑《易》注者,如孙堂、黄奭之流,搜罗广博,于施、梁二家,独付缺如,诚以其不能辑也。 马氏勉辑之,或据蔡邕《五经异义》,或据汉碑,或据石经,共得十七条。 除’童蒙来求我’等九条与施义相同,不能确指外,余多据《王莽传》及蔡邕碑文,强定为梁丘《易》,皆不可信。 叹马氏好古之笃,用心之勤,而所获之少也,故辨明之。
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