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象数论》 2024年09月17日
0 收藏 0 点赞 48,207 浏览 4374 个字

卦变

卦变之说,由泰、否二卦。 《彖辞》:「小往大来,大往小来。 」而见之。 而夫子《彖传》所以发明卦义者于是,为多顾易中一大节目也。

上经三十卦,反对之为十二卦。 下经三十四卦,反对之为十六卦。 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不可反对则反其奇偶以相配,卦之体两相反爻,亦随卦而变,顾有于此则吉,于彼则凶,于彼则当位,于此则不当位,从反对中明此往来倚仗之理,所谓两端之执也。

行有无妄之守,反有天衢之用,时有丰享之遇,反有羁旅之凶,是之谓卦变,非以此卦生彼卦也,又非以此爻换彼爻也。

朱子言以《彖辞》考之,说卦变者凡十九卦,盖言成卦之由,《彖辞》不言成卦之由,则不言所变之爻,此是朱子自言其卦变也。

《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 」易中何卦不言变。 辞有隐显,而理无不寓,即证之。 《彖辞》亦非止十九卦也。 讼刚来而得中,以需之反对观之,彼得正又居中,此但得中不能得正。 泰否之往来,所谓反其类,随刚来而下柔。 蛊刚上而柔下,二卦反对。 蛊上之刚自外卦来,初居二三之下。 随初刚自下而上,上柔自上而下。 噬嗑柔得中而上行,贲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 前卦言六二上行为五,后卦言六五自外卦而入内。 初九从下卦而至上。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大畜刚上而尚贤。 无妄之初九自大畜上爻,外卦来为内卦之主。 大畜之上九自无妄初爻而上,咸柔上刚下,恒刚上柔下。 咸指上六、九三,恒指九四、初六。 晋柔进而上行,明夷之六二上行为六五。 睽柔进而上行,家人之六二上行为六五。 蹇往得中也。 解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蹇之九五自解内卦,故曰往解之。 九二自蹇外卦,故曰来升。 柔以时升,升上卦之柔,皆萃下卦所升。 鼎柔进而上行,鼎五由革二而上。 渐进得位。 渐九五当归妹居二,为不得位。 涣刚来而不穷者。 节五来,二柔得乎外而上同者。 柔在三失位,在四得位。 此朱子所谓十九卦之《彖辞》,皆以反对为义者也。

需位乎天位以正中也,自讼九二而来,得中又得正。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益,损上益下,自上下下,由损观之,似以三爻益上爻。 由益观之,似以四爻益初爻。 小畜密云不雨,反对为履。 履下之兑,泽气成云,故曰密云。 兑变而巽风以散之,故曰不雨。 大有应乎天而时行。 方其同人在二之时,应乎天也。 今时行而居其位。 谦,地道卑而上行。 地道指坤豫在下卦为卑,谦在上卦为上行。

临,至于八月,观二阳在上,临二阳在下,自临至观厯八爻,故言八月。 复,七日来复,剥一阳在上,复一阳在下,自剥至复厯七爻,故言七日。 明夷,初登于天言晋,后入于地言明夷。 夬,所尚乃穷,对姤为言。 井,改邑不改井,兑为刚卤之地,变而为巽,则近利市三倍,是改邑也。 坎不变,是不改井也。 皆对困言之。 归妹,征凶,位不当也。 渐之二五皆当位,至归妹皆不当。 旅,柔得中乎外,在丰为得中乎内。 巽柔皆顺乎刚,兑刚中而柔外,兑柔不顺乎刚,巽柔中而刚外,二卦相反。 既济刚正而位当,未济不当位,二卦亦相反。 此朱子十九卦以外亦皆以反对为义者也。

反对之穷而反其奇偶以配之,又未尝不暗相反对于其间。 如中孚上爻之翰音,反对即为小过初爻之飞鸟。 颐之口实由大过之兑,大过士夫老夫由颐之艮震。 此序卦之不可易也。 奈何诸儒之为卦变,纷然杂出而不能归一乎。

然虞仲翔之释比曰:师二上之五得位。 蜀才曰:此本师卦六五降二,九二升五,亦已发其端矣。 特未以此通之于别卦也。 至李挺之所传变卦反对图,可谓独得其真,而又与六十四卦相生图并出,则择焉而不精也。 其后来知德颇以此说变而以反对者为综,奇偶相反者为错。 于颐过八卦相反之外,取反对者而亦复错之。 不知奇偶相反之中,暗寓反对,非别出一义也。 若又有相反一义,何以卦爻疴不之及乎。 为卦爻之所不及者,可以无待于补矣。

卦变二

古之言卦变者,莫备于虞仲翔,后人不过踵事增华耳。

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变。 二阴二阳之卦各九,皆自临遯而变。 三阴三阳之卦各十,皆自否泰而变。 四阴四阳之卦各九,皆自大壮观而变。 中孚小过为变例之卦,乾坤为生卦之原,皆不在数中。

其法以两爻相易生变之卦动者止一爻,四阴四阳即二阴二阳之卦也,其变不收于临遯之下者,以用临遯生卦则主变者须二塮皆动,而后余卦可尽,不得不别起观壮,有四阴四阳而不用五阴五阳之夬剥者,以五阴五阳之卦巳尽于姤复,无所俟乎此也。

中孚小过为变例之卦何也? 中孚从二阴之卦则遯之二阴皆易位,从四阳之卦则大壮三四一时俱上。 小过从二阳之卦则临之二阳皆易位,从四阴之卦则观三四一时俱上。 所谓主变之卦,以一爻升降者,至此而穷,故变例也。 犹反对之卦至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而亦穷也。

虞氏之卦变脉络,分明如此。 当时所著《周易注》、《周易集林》,今既不传,其见于李鼎祚易解中者语焉不详。 朱《汉上》据之以定虞氏卦变,遂有此然彼否之异,无怪赵汝楳谓其错杂无统也。 某追寻其绪,而后知汉上之误。 然四阴四阳与二阴二阳毕竟相错,不能不有重出之卦,此八卦者(重于大壮者为大过、鼎、革、离; 重于观者为颐、屯、蒙、坎。 )其主变属之临遯乎? 属之大壮观乎? 抑兼属之乎? 其说有时而穷也。 以彖传证之,如无妄之刚自外来(遯之初三相易皆在内,非外来),晋之柔进上行(观之四五相易皆在上卦),睽之柔进上行(大壮三上相易,柔为下行),蹇往得中(观三上相易,不为得中),皆不能合,此虞氏之短也。

李挺之六十四卦相生图,凡卦五阴一阳者,皆自复来。 复一爻五变而成五卦(师、谦、豫、比、剥),五阳一阴者皆自姤来。 姤一爻五变而成五卦(同人、履、小畜、大有、夬),四阴二阳者皆自临来。 临五复五变而成十四卦(明夷、震、屯、颐、升、解、坎、蒙、小过、萃、观、蹇、晋、艮),四阳二阴者皆自遯来,遯五复五变而成十四卦(讼、巽、鼎、大过、无妄、家人、离、革、中孚、大畜、大壮、睽、需、兑),三阴三阳者皆自泰来。 泰三复三变而成九卦(归妹、节、损、丰、既济、贲、恒、井、蛊),三阳三阴者皆自否来,否三复三变而成九卦(渐、旅、咸、涣、未济、困、益、噬嗑、随),其所谓乾坤,一生二,二生三,至于三极矣,故不以观壮四阴四阳之卦为主变,可以无虞氏重出之失矣。

然临遯自第二变以后,主变之卦两爻皆动,在彖传亦莫知适从,又不如虞氏动以一爻之有定法也。 方寔孙有易卦变合图,与相生图,同至两爻交动则稍更其次序。 朱风林分为内外体,有自十辟卦所变者(乾坤无变,故十二辟卦去之为十卦),一阳在内体,自复变,凡二卦(师谦); 一阳在外体,自剥变,凡二卦(豫比); 二阳在内体,自临变,凡二卦(升明夷); 二阳在外体,自观变,凡二卦(晋萃); 二阳在内体,一阳在外体,自泰变,凡九卦(与相生图同); 一阴在内体,自姤变,凡二卦(同人履); 一阴在外体,自夬变,凡二卦(小畜大有); 二阴在内体,自遯变,凡二卦(无妄讼); 二阴在外体,自大壮变,凡二卦(需大畜); 二阴在内体,一阴在外体,自否变,凡九卦(与相生图同)。

有自六子卦所变者,二阳分在内外,不处震之主爻者自震变(蹇蒙),不处坎之主爻者自坎变(小过颐),不处艮之主爻者自艮变(解屯)。 二阴分在内外,不处巽之主爻者自巽变(睽革),不处离之主爻者自离变(中孚大过),不处兑之主爻者自兑变(家人鼎),各得二卦。 其自辟卦所变者,以一爻升降; 其自六子卦所变者,以两爻升降; 自三阴三阳而外主变之卦多,所生之卦少,何其头绪之纷纭也。

蘓子瞻言刚柔相易,皆本诸乾坤,程子亦专以乾坤,言卦变本之。 蜀才曰:此本乾卦、此本坤卦。 荀爽曰:谦是乾来之坤。 非创论也。 但三阴三阳之卦,此往彼来,显然可见,其他则来者不知何来,往者不知何往。 如无妄,刚自外来,外卦之乾,未尝损一刚也。 而云自外而来,不巳背乎。 故朱子曰:程子专以乾坤言卦变,然只是上下两体皆变者可通。 若只一体变者,则不通。 盖巳深中其病矣。 然较之虞氏而下凿空为说者,某以为独优也。

卦变三

朱子卦变图,一阴一阳之卦各六,来自复姤; 二阴二阳之卦各十有五,来自临遯; 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来自否泰; 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来自大壮观; 五阴五阳之卦各六,来自夬剥。 一阴一阳与五阴五阳相重出,二阴二阳与四阴四阳相重出,泰与否相重出,除乾坤之外,其为卦百二十有四,盖巳不胜其烦矣。

易之上下往来,皆以一爻升降为言,既有重出,则每卦必有二来,从其一则必舍其一,以彖传附会之,有一合必有一不合。 就其所谓一来者,尚有两爻俱动,并其二来,则动者四爻矣。 原诸儒卦变之意,所以明其自复、姤、临、遯、否、泰、大壮、观、夬、剥而来者,以其卦惟此一爻之故,变为别卦,是以脉络可寻,而定为主变。 使一卦之中,头绪纷然,爻爻各操其柄,则彼卦之体巳不复存,犹复可认其自某所而来乎。

朱子虽为此图,亦自知其决不可用,所释十九卦《彖辞》,尽舍主变之卦,以两爻相比者互换为变,讼则自遯(二三相换),泰则自归妹(三四相换),否则自渐(三四相换),随则自困(初二相换)、自噬嗑(五上相换)、自未济(初与二,五与上相换),蛊则自贲(初二相换)、自井(五上相换)、自既济(初与二,五与上换),噬嗑则自益(四五相换),贲则自损(二三相换)、自既济(五上相换),无妄则自讼(初二相换),大畜则自需(五上相换),咸则自旅(五上相换),恒则自丰(初二相换),晋则自观(四五相换),睽则自离(二三相换)、自中孚(四五相换)、自家人(二与三,四与五相换),蹇则自小过(四五相换),解则自升,升则自解(皆三四相换),鼎则自巽(四五相换),渐则自涣(二三相换)、自旅(四五相换),涣则自渐(二三相换),凡十九卦而主变者,二十有七,或来自一卦,或来自两卦、三卦,多寡不伦,绝无义例。

就以其法推之,此十九卦中,朱子之所举者亦有未尽。 讼之自无妄(初二相换)、自巽(三四相换),随之自既济(三四相换),蛊之自未济(三四相换),噬嗑之自未济(初二相换)、自贲(三四相换)、自随(五上相换),贲之自蛊(初二相换)、自噬嗑(三四相换),无妄之自家人(三四相换),大畜之自睽(三四相换),咸之自困(二三相换),恒之自井(四五相换),晋之自艮(三四相换)、自萃(五上相换),睽之自大畜(三四相换)、自兑(五上相换),蹇之自坎(二三相换)、自萃(三四相换)、自艮(五上相换),解之自震(初二相换)、自小过(二三相换)、自坎(四五相换),升之自明夷(初二相换),鼎之自离(初二相换)、自大过(五上相换),渐之自否(三四相换),涣之自益(初二相换),自未济(四五相换),复得二十九卦,而兼之者不与焉。

此二十九卦者,以为有用乎? 则为彖辞之所不及。 以为无用乎? 不应同一卦变在一卦中,其可以附会彖辞者,从而取之; 其不可以附会彖辞者,从而置之。 朱子云某之说却觉得有自然气象者,安在也? 且易所谓往来上下者,自内之外谓往,自外之内谓来。 上者上卦也,下者下卦也。 今两爻互换,同在内卦而谓之往,同在外卦而谓之来,同在上卦而曰下,同在下卦而曰上,即欲附会之,而有所不能矣。 是朱子之卦变,两者俱为无当,宜乎其说之不能归一也。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8169.html

相关推荐

电子书书名:易学象数论 作者:黄宗羲(清) 依据版本:四库全书; 经部; 易类; 清 电子书版本进…

30,000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 易学象数论 卷一 详校官鸿胪寺少卿臣梁景阳 通政使司副使臣莫瞻菉覆勘 总校官编…

12,248

易学象数论 卷一 余姚黄宗羲撰 图书一 欧阳子言,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 自朱子列之本义,家传户…

14,236

按汉儒孔安国、刘歆,皆以八卦为河图,《洪范》本文为洛书。 郑玄依纬书则云: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

6,238

刘牧谓:河图之数九,洛书之数十。 李觔、张行成、朱震皆因之,而朱子以为反。 置一证之。 邵子曰:…

37,652

世之言五行者,莫不本于生成之数,皆以为造化之自然,无容复议也。 某则以九流之失由此,数失之于始…

28,001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