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物有作之而止,止之而作者,民之逊与争是也。 讼者,争之尤也,故圣人止之不一而足。 诚心而无诈者,必不讼; 窒隙而无仇者,必不讼; 惕厉而惧刑戮者,必不讼; 中和而不狠愎者,必不讼。 如是则吉也,非讼之吉也。 不然,讼至于终,极而不反,其凶必矣。 利见大人,见九五以决讼也。 不利涉大川,犯大难而兴讼也。 讼之吉者四,凶者一,利不利者亦各一。 曰吉,曰利,非劝讼也,皆止讼也。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讼常解于相平,而合于不相下。 险者狡而工于争,健者强而力于争,二人相遭,其肯相下而不讼乎? 以坎之险,遇干之健,讼之所自起也。 刚来得中者,九二自外而来,兴讼之主也。 中正者九五,听讼之主也。 大川,坎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天道上行,水性下注,天左而西,水右而东,相违而行,此讼之象也。 止讼在初,听讼亦在初。 故仲尼听父子之讼,不咎其讼者,而咎上教之不行。 此民之讼也。 又有大者焉,甘陵南北部之祸,始于其徒之相非,此士之讼也。 又有大者焉,牛李朋党之祸,始于其进之相倾,此臣之讼也。 又有大者焉,吴越世讐之祸,始于一矢之加遗,此国之讼也。 又有大者焉,汉武匈奴之祸,始于平城之宿愤,此天下之讼也。 不谋其始,讼之祸何如哉? 曷谓始? 曰心。 故君子必自讼,自讼者,讼心也。 讼心者祥,讼人者殃。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初六、九四,讼之敌也。 然六之才弱而位下,才弱者有慙忿而无遂心,故虽讼而不永。 位下者敢于微愬而不敢于大诟*,故虽有言而小,不永则易收。 小言则易释,所以终吉。 然六之阴静,非首讼者也。 九四以强躁而挑之,初六不得巳而应之。 两讼有强弱,弱者多胜强,两辞有隐感,感者多不胜应。 故初与四辩,而初得其明也,岂初之能必明哉? 非听之者明,则强者以后罢胜,感者以先入胜矣。 要之,不永所事,初六不可不深戒也。 虞芮之讼,一入周境,自媿而解,不永所事之效也。
*注:大全引此,诟作讼。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九二兴讼之主,然初与九四为敌,非与九二讼者也。 六三从上而不讼,亦非与九二讼者也。 九五君也,九二臣也,臣无讼君之理,亦非九二所敢讼者也。 所与讼者,其唯九四、上九乎! 然九四近君而刚,上九居上而亦刚,九二乃恃其刚以讼,二刚以寡讼众,以下讼上,其讼不胜,宜也。 然能憣然而改,退然而归来其邑而逋焉,庶几无刑戮之眚也。 不然,掇祸无敌矣。 子玉刚而无礼,阳处父刚而犯怨,所以不免与。 二柔也,故能逋。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讼之六爻,唯五听讼,唯三不讼,余背讼者也。 三介乎二刚之间,能正固而不动,能危惧而不争,从上而不居其成,故能保其禄位而终吉也。 食旧德,保其禄位也,从王事,从上九也。 郑驷良之争,子产两无所从; 齐栾陈之难,晏婴两无所助,所以安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四之讼初六,以上讼下,挟贵而讼,以强讼弱,挟力而讼。 初非四之敌也,然举二者之讼,质之九五刚明中正之君,何贵之私,何力之挠哉? 故初六之辨遂明,而九四之讼不胜,讼不胜而吉,何也? 能自反其身,而就于义命; 能自改其过,而安于贞,固犹可以吉也。 非吉之大也,仅不失于吉而巳。 渝者,变而改也。 不然,如窦婴之助灌夫,赵广汉之胁魏相,公孙贺之捕朱安世,欲以免人,乃不免其身,欲以免罪,乃所以获罪。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以中正之君,听天下之讼。 中而不过,则上无渊鱼之察; 正而无私,则下无梗阳之赅。 直者伸,枉者媿,尚何讼之有? 画衣冠而不犯,虚囹圄而不式,可也。 此天下之大吉也,元大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上九,讼而终凶者也。 傥或讼而胜,胜而受赏,犹不足敬,而况众皆褫而夺之乎? 而况未必胜且未必赏乎? 或之者,未必之辞也。 故杨恽告霍氏,息夫躬告东平,初以此而侯,卒以此而诛。 事也好还,天道固然。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