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绎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此章言圣人作易之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象,其聚在乾坤之二卦; 圣人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之事业,其聚在一身之德行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何谓也? 曰:此仲尼将欲言圣人作易之意,既叹其言之之难,又叹其见之之难,故自言之,自问之,以发下文之自答也。 夫言无穷而书有止,以有止之书载无穷之言,故书不尽言,意无形而言有声,以有声之言述无形之意,故言不尽意。 圣人之作易,其书且不尽其言,其言且不尽其意,而吾欲以吾之言尽彼之意,可乎? 此仲尼所以叹圣人作易之意。 吾欲言之之难也,非言之之难也,见之之难也。 见之也真,则言之也亲矣,故又自问曰: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此仲尼所以屡叹圣人作易之意见之之难也。 然则孰见之? 仲尼见之者也。 惟其见之,故又自答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神者无方,而不测者也。 易一作而神且尽,而况圣人自言其易之意,自书其易之言乎? 立象以尽意,何谓也? 曰:以一卦言之,天地交者,泰之象也; 不交者,否之象也。 通塞之象立,而治乱之意尽矣。 以一爻言之,初而潜者,勿用之象也; 上而亢者,不知退之象也。 上下之象立,而潜退之意尽矣。 孰谓言不尽意乎?
系辞焉以尽其言,何谓也? 曰:元亨利贞者,卦辞也; 大哉乾元者,彖辞也; 潜龙勿用者,爻辞也; 天行健者,大象辞也; 阳在下也者,小象辞也。 系之以卦辞不足,又系之以彖象之辞; 系之以爻辞不足,又系之以小象之辞,孰谓书不尽言乎? 爻象之辞具而卦成,卦成而天地万物之情可得而见,鬼神之情状可得而知,而况于人之情伪乎? 故曰设卦以尽情伪。 易穷则变,泰否是也; 变则通,剥复是也; 通则久,既济末济是也。 故曰变而通之以尽利,古之圣人,用易之道以利天下者,变通而已。 故栋宇生于巢居之穷,舟楫生于车马之穷,变而通之,所以鼓之舞之也。 宂居病而得栋宇,孰不鼓舞于栋宇; 车马阻而逢舟楫,孰不鼓舞于舟楫? 何则? 困于所穷,必快于所变也,变而通之,则天下之利皆可得而尽。 鼓之舞之,则圣人之道皆精入于神。 非圣人之神也,易道之神也。 故曰鼓之舞之,以尽神。 此所谓圣人作易之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象也。 曰:乾坤其易之绎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何谓也? 盖六十四卦,其阳爻皆乾之自出,其阴爻皆坤之自出,故乾坤二卦,乃六十四卦之奥府,三百八十四爻之宝藏也。 乾坤立则易立,乾坤隐则易隐,非乾坤有毁息之理也,言易与乾坤不可以相无也。 虽然,乾坤者,何物也? 谓天地则非天地也,谓非天地则天地具此者也。 其阴阳之异名,而健顺之异诂与。 故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又曰乾,健也,坤,顺也。 易之道,一阴一阳而已矣。 此所谓圣人作易之意,其聚在乾坤之二卦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何谓也,曰:此仲尼所以别言易道之体,极言易道之用也。 何谓体? 曰道、曰器是也。 何谓用? 曰变、曰通、曰事业是也。 今夫籩豆,器譬也,所以秩籩豆者,道譬也; 吾身之手足,器譬也,所以使手足者,道譬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未离于器者也,所以阴阳者道也。 道不自立,以器而立,器不自行,以道而行。 故孔子曰:何莫由斯道也; 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 董子曰: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 仁义体乐,皆其具也。 韩子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董子之所谓具,即仲尼之所谓器也; 仲尼之所谓由斯,孟子之所谓若路; 董子之所谓由适,韩子之所谓由是之焉者,即今仲尼之所谓形而上者也。 形而上云者,以无形而使有形也; 形而下云者,以有形而使於无形也。 所谓变通,所谓事业,皆自此道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举而措之耳。 易之道岂不大,而圣人之用易共享岂不大哉? 此所谓圣人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而行之存乎通,何谓也? 曰:賾动已见于前,化推再见于后,疑其衍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何谓也? 曰:易有三,一曰天易,二曰竹易,三曰人易。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易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易也; 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人易也。 有圣人焉,能得易之道,神而明之,则易不在天而在人; 能体易之德,默而成之,则易不在竹而在圣。 神明在我,德行在我,则言之可也,不言亦可也。 体易成德,至于不言而信,则书不尽言也,系辞尽言也,言不尽意也,文象尽意也。 仲尼皆道之矣,此所谓圣人用易之道,其聚在一身之德行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