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 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此章指示学者学易之法有三,一曰初爻,二曰二、五,三曰彖辞。 初爻者,易书一卦之性质也,至于六爻,或各因其时,或各指其事而已。 非若初爻为一卦之要也,原其始,自可以约其终,知其初之难,自可以知其上之易。 初者本也,上者末也,初辞拟议以定一卦,上爻成其终而已。 故首告之以学初爻之法,若夫杂陈一卦之物,论撰一卦之德,如是而为是非,如是而为存亡,如是而为吉凶,如是而为居位之当否,又非止初爻所能尽也,其惟小爻二、五乎? 观二、五,则是非备矣,存亡吉凶,与居位之当否,可得而知矣。 故又告之以学二五之法,至于统论一卦之体,非彖辞何以尽之。 如乾之彖曰大哉乾元,坤之彖曰至哉坤元,包两仪于二字之中,括六爻于数语之间,知者观之,乾坤之道尽在是矣。 曰过半,尽之之谓也,故终告之以学彖辞之法,圣人之教人盖如此其详也。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其柔危,其刚胜邪。
此章言二、四、三、五居位远近,贵贱安危之分也。 臣欲柔而中,柔过则谥,为张禹、为胡广; 君欲刚而中,刚过则苛,为汉宣、为显宗。 九二以刚居柔,此柔中也,六二以柔居柔,此柔过也。 曰二多誉,亦未必尽多君子也,誉之者多耳。 六五以柔居刚,此刚中也,九五以刚居刚,此刚过也。 曰五多功,亦未必尽成功也,有功者多耳。 故二则曰其用柔中,许其柔而不过也; 五则曰其刚胜,许其刚而过也。 与其为元成,宁为孝宣,与其为安顺,宁为明帝。 至于四逼大君之下,三乘大臣之上,宜其惧而凶也。 居此位者谨诸。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 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杂,故曰文。 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此章言重卦之旨,及六爻之文,所以极言易书广大之备也。 易之未重,三材各处其一,初为地,二为人,三为天,时则大而未广,孤故也。 易之既重,三材皆合而两,初与二为地,三与四为人,五与上为天,于是大且广矣,盛故也。 大则有量,广则无际,三才大矣。 兼而两之,是一三才为两三才也,不亦广乎? 故曰:广大悉备,信乎其备而罔缺也,三材之道备矣。 然分上、分中、分下,则有三才之别,合为一卦,则阴或居上,安知地之不为天,阳或居下,安知天之不为地。 五为君,则天道为人道矣,二为臣,则地道为人道矣。 道有变,则为六爻矣,爻有尊卑,则有等差矣,爻有等差,则有物象矣,刚柔相错,则有成文矣。 文物不当其处,于是吉凶生矣。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前章言易兴于中古,作于忧患,仲尼之意,已属文王矣。 以为未足也,此章又明言易兴于殷之末世,周之盛德。 犹以为未足也,又指而明之,曰当文王与纣之事,则无复秋毫隐情矣。 嗟乎! 千载之屈,有幸逢一朝之伸,一家之私,有不没天下之公,文王无遇于纣,而有遇于仲尼,其千载之屈,一朝之伸与。 纣,殷王也,仲尼,殷后也,而仲尼贬殷为末世,褒周为盛德,指纣之名而不讳,称文王之王而不抑,其不以一家之私没天下之公与。 大哉文王之圣与! 大哉仲尼之公与! 大抵无寇言备寇者,不若遭寇言备寇者之为周; 无虎言防虎者,不若遇虎言防虎者之为工,何者? 意之者不若履之者也。 文王遭纫羑里之祸而演易,不以己之忧患忘天下后世之忧患,乃推己之忧患虑天下后世之忧患,其于忧患,可谓亲履而备尝之矣。 其心危,故其辞亦危,此无它,以吾身之危,欲使后世之危者平。 以吾心之不慢易,恐后世之易者倾,其虑患之道甚大,故其取喻以物也甚详。 日昃月望,盖取诸天; 山泉水风,盖取诸地; 右肱左股,盖取诸身; 金矢玉铉,盖取诸器; 苋陆瓜陨,盖取诸草; 栋隆牀下,盖取诸木; 鹤鸣鸿渐,盖取诸禽; 牿牛获狐,盖取诸兽。 天下之物苟可为得失吉凶之象者,有一物之废者乎? 后之观吾易者,以百物求大道,以危辞求安平,惧之于始,惧之于终,则其要归于吉而无咎矣。 然则文王以易之道,免一己之忧患,末圣也,以易之道,免天下后世之忧患,斯圣矣。 故仲尼赞之曰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此章申言乾坤健顺之性,易简之德也。
天下之理,健而不息则易,息而不健则难,故干之至健,其德行恒易。 顺而不拂则简,拂而不顺则繁,故坤之至顺,其德恒简。 德之易者,生物不息,故无难也; 德之简者,成物不拂,故不繁也,然易简则无作为,险阻则有情伪。 今也易而能知险,简而能知阻,何也? 盖两险相疑,两阻相持,是故险不能知险,知天下之至险者至易者也; 阻不能知阻,知天下之至阻者至简者也。 夹谷之诈,不能敌仲尼之礼; 颛臾之对,不能欺仲尼之听。 盖圣人得乾坤易简之理,而齐侯之险,冉求之阻,过之而败也。 惟其得乾坤易简之理,而执之以照天下之险阻情伪,则如日之达蔀屋,如烛之炳幽潜,孰得而遁之者? 是故其心和说,而不忧天下之至险; 其虑研精,而不惑天下之至阻,以定天下之吉凶,以成天下之亹亹,皆易简之绪余耳。 见祥斯知吉,见象斯知器,见占斯知来,又何疑焉? 盖祥者吉之萌也,象者器之影也,占者来之讯也,故天地以易简而设位于上下,圣人以易简而成能于两间。 谋之卿士庶入而毕从,谋之鬼神卜筮而皆协,俾万姓咸曰圣人之能者,无它,易简而已。 能研诸侯之虑,候之二字衍。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 或害之,悔且吝。
既言乾坤之性与德,又申言八卦之象与爻彖也。 以象告者,有画而未有辞也; 以情言者,有爻辞而又有彖辞也。 刚柔杂居者,六子之卦也。 其余皆八卦诸爻所有者,未易概举。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此言学易而有得者,可以知言矣。
孟子曰我知言,盖得乎此。 大抵歉于中者,必愧于外。 秦武阳色变,而荆轲为之辞谢是也,故曰将叛者其辞慙。 将有言于人,而逆疑其不售也。 必左右其说以尝之,此不有售焉,则彼必售矣。 商鞅之说孝公是也。 故曰中心疑者其辞枝。 直情无所烦言,至正无所揣摩。 申公之对武帝是也,故曰吉人之辞寡。 躁竞也,人而躁兢则危言以眩世,而无所忌,强聒以撼人,而不能已,能令人厌,亦能令人喜。 厌者其空空,而喜者意其有挟也。 淳于髡之见梁惠王,连语三日三夜是也,故曰躁人之辞多。 小人之疾君子也,而欲毁君子也,必深匿其毁之之迹。 疾之愈甚则毁之愈缓,或显誉其人,而阴寓其忮,或泛为之说,以旁见其意,故毁行而人不悟。 公孙弘之谯仲舒、汲黯是也,故曰诬善之人其辞游。 人之心未有无所主者,所主者义乎? 攻之者愈众,而主之者愈坚。 所主者不义乎? 外必周为之防,而内必深窒其隙。 幸而遇庸人,虽欲攻之,莫知其所以攻之者; 不幸而遇智者,先得其隙而入之,逆夺其防而据之,则一语而折。 夷之之见孟子是也,故曰失其守者其辞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