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李溉卦气图。 其说源于易纬,在《类是谋》*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离,秋分日在兑,四正之卦。 卦有六爻,爻主一气,余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 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 (孔颖达易疏解七日来复云:易《稽览图》,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主一方,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别主一日。 凡主360日。 余有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分为八十分。 五日分为四百分日之一,又分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 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每卦得六日七分也。 司马温公曰:冬至卦气起于中孚,次复、次屯、次谦、次睽,凡一卦御六日,二百四十分日之二十一。 五卦合三十日二百四十分。 日之二百五,此冬至距大寒之数也,故入冬至。 凡涉七日而复之气应也。 )在易通卦验曰:冬至四十五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故卦。 干,西北也,主立冬; 坎,北方也,主冬至; 艮,东北也,主立春; 震,东方也,主春分; 巽,东南也,主立夏; 离,南方也,主夏至; 坤,西南也,主立秋; 竞,西方也,主秋分。 郑康成曰:春三月候卦气者,泰也、大壮也、夬也,皆九三上六(坎九五上六泰,震初九六二大壮,震六三夬)。 夏三月候卦气者,乾也、姤也、遯也,皆九三上六(震九四六五乾,震上六离初九姤,离六二九三遯)。 秋三月候卦气者,否也、观也、剥也,皆六三上九(离九四六五否,离上九兑初九观,兑九二六三剥)。 冬三月候卦气者,坤也、复也、临也,皆六三上六(兑九四九五坤,兑上六坎初六复,坎九二六三临坎)。 又曰: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气,初六爻也。 小寒于坎直九二,大寒于坎直六三,立春于坎直六四,雨水于坎直九五,惊蛰于坎直上六,春分于震直初九,清明于震直六二,谷雨于震直六三,立夏于震直九四,小满于震直六 五,芒种于震直上六,夏至于离直初九,小暑于离直六二,大暑于离直九三,立秋于离直九四,处暑于离直六五,白露于离直上九,秋分于兑直初九,寒露于兑直九二,霜降于兑直六三, 立冬于兑直九四,小雪于兑直九五,大雪于兑直上六。 先儒旧有此图,故康成论乾、坤、屯、蒙、否、泰六卦之贞曰:余不见为图者备列之。 所谓备列之者,谓此备列四正六十卦也。 李鼎祚论剥画隔坤复来成震,七日来复之义曰:先儒已论虽各指于日月(先儒禇氏庄氏云: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凡七月。 而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见阳长须速,故变月言日。 )后学寻讨犹未测其端倪。 略陈梗概以俟来哲王昭素难。 孔颖达六日七分谓坤卦之尽,复卦阳来则十月节终,一阳便来不得,冬至之日据其节终,尚去冬至一十五日。 二家之学盖未见此图,是以其论纷然。 鼎祚阙疑,请俟来哲昭素己臆断之矣。 鼎祚于此其优乎?
* 「类是谋」应作「是类谋」。
《干凿度》曰: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为一岁。 易360祈当期之日,此律历数也。 五岁再闰,故扐而后卦以应律历之数。 郑康成曰:历以记时,律以候气,气章六十日一转,与历相应,则三百六十日粗为终也。 历之数有余者,四分之一,差不齐,故闰定四时成岁,令相应也。 (苏洵曰:震、离、坎、兑,各守其方,而六十卦之分散于三百六十日。 圣人不以五日四分之一者害其为易,而以七分者加焉,此非有所法乎日月星辰之度,天地五行之数也。 以为上之不可以八,下之不可以六,故以七分者加之。 使文易者,亦不为无用于历而已矣。 皇甫泌曰:天地之数,三百有六十,所以当旲,凡岁三百五十有四日,不充爻者,余则归闰。 爻以存虚,虚所以待甲癸之变。 甲癸者,举十日之终始也。 胡旦亦曰:卦之爻则实数也。 岁之日则虚数也。 岁月不尽之日则加算焉。 六日七分,实数也,三百六十五日有余焉,故算而为闰。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见于周公之时训,吕不韦取以为月令焉,其上则见于夏小正。 夏小正者,夏后氏之书,孔子得之于杞者也。 夏建寅,故其书始于正月,周建子,而授民时巡狩承享,皆用夏正,故其书始于立春。 夏小正具十二月而无中气,有候应而无日数,至于时训乃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十日为节,二书详略虽异,其大要则同,岂时训因小正而加详欤? 《左氏传》曰:先王之正时也。 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中谓中气也。 汉诏曰: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庶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气,谓二十四气也,则中气其来尚矣。 仲尼赞易时已有时训。 观七月一篇,则有取于时训,可知易通卦验。 易家传先师之言,所记气候比之时训晚者二十有四,早者三,当以时训为定。 故子云太玄二十四气,关子明论72候,皆以时训。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