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禅解》 2024年09月10日
0 收藏 0 点赞 13,892 浏览 7299 个字

1. 1. 干(干下干上)-周易禅解  干下干上

干,元亨利贞。

六画皆阳,故名为干,乾者,健也,在天为阳,在地为刚,在人为智为义,在性为照,在修为观,又在器界为覆,在根身,为首,为天君,在家为主,在国为王,在天下为帝,或有以 天道释,或有以王道释者,皆偏举一隅耳,健则所行无碍,故元亨,然须视其所健者何事,利贞之诫,圣人开示学者切要在此,所谓修道之教也,夫健于上品十恶者必堕地狱, 健于中品十恶者必堕畜生,健于下品十恶者必堕鬼趣,健于下品十善者必成脩罗,健于中品十善者必生人道,健于上品十善者必生天上,健于上品十善,兼修禅定者,必生色无色界,健 于上品十善,兼修四谛十二因缘观者,必获二乘果证,健于上上品十善,能自利利他者,即名菩萨,健于上上品十善,了知十善即是法界即是佛性者,必圆无上菩提,故十界皆元亨也,三恶为邪,三善为正,六道有漏为邪,二乘无漏为正,二乘偏真为邪,菩萨度人为正,权乘二谛为邪,佛界中道为正,分别中边不同为邪,一切无非中道为正,此利贞之诫所以当为健行者设也。

初九,潜龙勿用。

龙之为物也,能大能小,能屈能申,故以喻乾德焉,初未尝非龙,特以在下,则宜潜而勿用耳,此如大舜耕历山时,亦如颜子居陋巷乎,其静为复,其变为姤,复则后不省方以自养,姤则施命诰四方以养众,皆潜之义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如渊,二如田,时位之不同耳,龙何尝有异哉,二五曰大人,三曰君子,皆人而能龙者也,此如大舜征庸时,亦如孔子遑遑求仕乎,其静为临为师,其变为同人,皆有利见之义焉。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在下之上则地危,纯刚之德则望重,故必终日干干,虽至于夕,而犹惕若,所谓安而不忘危,危者,安其位者也,此如大舜摄政时,亦如王臣蹇蹇匪躬者乎,其静为泰为谦,其变为履,皆有干干惕厉之义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初之勿用,必于深渊,四亦在渊,何也,初则潜,四则跃,时势不同,而迹暂同,此如大舜避位时,亦如大臣之休休有容者乎,其静为大壮为豫,其变为小畜,皆有将飞未飞,以退成进之义焉。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今之飞者,即昔之或跃或惕或见或潜者也,不如此,安所称大人哉,我为大人,则所见无非大人矣,此如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亦如一切圣王之御极者乎,其静为夬为比,其变为大有,皆有利见之义焉。

上九,亢龙有悔。

亢者,时势之穷,悔者,处亢之道也,此如大舜遇有苗弗格,舞干羽于两阶乎,否则不为秦皇汉武者几希矣,其静为干为剥,其动为夬,皆亢而须悔者也,王阳明曰,干六爻作一人看,有显晦,无优劣,作六人看,有贵贱,无优劣。

统论六爻表法,通乎世出世间,若约三才,则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若约天时,则冬至后为初爻,立春后为二爻,清明后为三爻,夏为四爻,秋为五爻,九月后为上爻,又干 坤二卦合论者,十一月为乾初爻,十二月为二爻,正月为三爻,二月为四爻,三月为五爻,四月为上爻,五月为坤初爻,乃至十月为坤上爻也,若约欲天,则初爻为四王,二忉利,三夜摩,四兜率,五化乐,上他化,若约三界,则初欲界,二三四五色界,上无色界,若约地理,则初为渊底,二为田,三为高原,四为山谷,五为山之正基,上为山顶,若约方位,则初为东,三为南,四为西,六 为北,二五为中,若约家,则初为门外,上为后园,中四爻为家庭,若约国,则初上为郊野,中四爻为城内,若约人类,则初民,二士,三官长,四宰辅,五君主,上太皇,或祖庙,若约一身,则初为足,二为腓,三为股为限,四为胷为身,五为口为脢,上为首亦为口,若约一世,则初为孩童,二少,三壮,四强,五艾,上老,若约六道,则如次可 配六爻,又约十界,则初为四恶道,二为人天,三为色无色界,四为二乘,五为菩萨,上为佛,若约六即,则初理,二名字,三观行,四相似,五分证,上究竟,以要言之,世出世法,若大若小, 若依若正,若善若恶,皆可以六爻作表法,有何一爻不摄一切法,有何一法不摄一切六爻哉。

佛法释乾六爻者,龙乃神通变化之物,喻佛性也,理即位中,佛性为烦恼所覆故勿用,名字位中,宜参见师友,故利见大人,观行位中,宜精进不息,故日乾夕惕,相似位中,不着似 道法爱,故或跃在渊,分证位中,八相成道,利益羣品,故为人所利见,究竟位中,不入涅槃,同流九界,故云有悔,此原始要终,兼性与修而言之也,若单约修德者,阳为智德,即是慧行, 初心乾慧,宜以定水济之,不宜偏用,二居阴位,定慧调适,能见佛性,故云利见大人,三以慧性徧观诸法,四以定水善养其机,五则中道正慧证实相理,上则觅智慧相了 不可得,又约通塞而言之者,初是浅慧,故不可用,上是慧过于定,故不可用,中之四爻皆是妙慧,二如开佛知见,三如示佛知见,四如悟佛知见,五如入佛知见也。

用九,见羣龙无首,吉。

六十四卦,共计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则阳爻共有百九十二,此周公总明一切阳爻所以用九而不用七之旨也,盖七为少阳,静而不变,九为老阳,动而变阴,今若筮得乾卦 ,六爻皆九,则变为坤卦,不惟可知大始,亦且可作成物,而六龙不作六龙用,其变化妙无端倪矣,此如大舜荐禹于天,不以位传其子,亦如尧舜之犹病,文王之望道未见,孔子之圣仁岂敢乎, 若约佛法释者,用九,是用有变化之慧,不用七之无变化慧也,阳动,即变为阴,喻妙慧必与定俱,华严云,智慧了境同三昧,大慧云,一悟之后,稳贴贴地,皆是此意,羣龙者,因中三观,果上三智也,观之与智,离四句,绝百非,不可以相求,不可以识识,故无首而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孔子彖传,所以释文王之彖辞者也,释彖之法,或阐明文王言中之奥,或点示文王言外之旨,或借文王言句而自出手眼,别申妙义,事非一概,今乾坤二卦,皆是 自出手眼,或亦文王言外之旨,此一节是释元亨二字,以显性德法尔之妙,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也,盖乾之德不可胜言,而惟元能统之,元之德不可名状,惟于万物资始处验之,始者,对终而言,不始不足以致终, 不终不足名资始,即始而终,故曰统天,举凡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莫非元之德用,所谓始则必亨者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此一节,是显圣人以修合性,而自利功圆也,圣人见万物之资始,便能即始见终,知其由终有始,始终止是一理,但约时节因缘假分六位,达此六位无非一理,则位位皆具龙德,而可以御天矣,天即性德也,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故名御天。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此一节,是释利贞二字,以显性德本来融徧,所谓无不还归此法界也,盖一切万物既皆资始于乾元,则罔非干道之变化,既皆干道变化,则必各得干道之全体大用,非是干道少分功能,故能各正性命,物物具干道全体,又能保合太和,物物具乾元资始大用,乃所谓利贞也。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此一节,是显圣人修德功圆,而利他自在也。

统论一传宗旨,乃孔子借释彖爻之辞,而深明性修,不二之学,以干表雄猛不可沮坏之佛性,以元亨利贞表佛性本具常乐我净之四德,佛性必常,常必备乎四德,竖穷横𻬇,当体绝待,故曰大哉乾元,试观世间万物,何一不从真常佛性建立,设无佛性,则亦无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故举一常住佛性,而世间果报天,方便净天,实报义天,寂光大涅槃天,无不统摄之矣, 依此佛性常住法身,遂有应身之云,八教之雨,能令三草二木各称种性而得生长,而圣人则于诸法实相究尽明了,所谓实相非始非终,但约究竟彻证名之为终,众生理本名之为始,知其始 亦佛性,终亦佛性,不过因于迷悟时节因缘,假立六位之殊,位虽分六,位位皆龙,所谓理即佛,乃至究竟即佛,乘此即而常六之修德,以显六而常即之性德,故名乘六龙以御天也, 此常住佛性之干道,虽亘古亘今不变不坏,而具足一切变化功用,故能使三草二木各随其位而证佛性,既证佛性,则位位皆是法界,统一切法无有不尽,而保合太和矣,所以如来成道,首出九界之表,而刹海众生,皆得安住于佛性中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六十四卦大象传,皆是约观心释,所谓无有一事一物而不会归于即心自性也,本由法性不息,所以天行常健,今法天行之健而自强不息,则以修合性矣。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干干,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并可知,佛法释者,法身流转五道名日众生,故为潜龙,理即法身,不可用也,具缚凡夫,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故德施普,十乘妙观,念念熏修,故反复道,不住相似中道法爱,故进无咎 ,八相成道,广度众生,故是大人之事,无住大般涅槃,亦不毕竟入于灭度,尽未来时,同流九界,故盈不可久,但恃性德,便废修德,全以修德而为教门,故天德不可为首,冯文所曰, 其潜藏者,非谓有时而发用也,即发用而常潜藏也,其在下者,非谓有时而上也,其上者不离乎下也,乾卦所谓勿用之潜龙,即大衍所谓勿用之一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六十四卦不出阴阳二爻,阴阳之纯,则为乾坤二卦,乾坤二义明,则一切卦义明矣,故特作文言一传以申畅之,此一节先明性德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此一节明修德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

此一节结显以修合性也,非君子之妙修,何能显干健之本性哉。

统论乾坤二义,约性则寂照之体,约修则明静之德,约因则止观之功,约果则定慧之严也,若性若修,若因若果,无非常乐我净,常乐我净之慧名一切种智,常乐我净之定名首楞严定,所以乾坤各 明元亨利贞四德也,今以儒理言之,则为仁义,礼智,若一往对释者,仁是常德,体无迁故,礼是乐德,具庄严故,义是我德裁制自在故,智是净德,无昏翳故,若互摄互含者, 仁礼义智性恒故常,仁礼义智以为受用故乐,仁礼义智自在满足故我,仁礼义智无杂无垢故净,又四德无杂故为仁,四德周备故为礼,四德相摄故为义,四德为一切法本故为智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约圣德释,如文可解,若约理即释者,龙德而隐,即所谓隐名如来藏也,昏迷倒惑,其理常存,故不易乎世,佛性之名未彰,故不成乎名,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然毕竟在凡不减,故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而行者亦是佛性,忧则违之,而违者亦是佛性,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故确乎其不可拔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文亦可解,若约名字即佛释者,庸言庸行,祇是身口七支,以知法性无染污故,随顺修行尸波罗密,从此闲九界之邪,而存佛性之诚,初心一念圆解善根,已超三乘权学尘劫功德,而不自满假,故其德虽博,亦不存德博之想,以成我慢也,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故虽名字初心,已具佛知佛见而为君德。

九三曰,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干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忠信是存心之要,而正所以进德,修辞立诚,是进修之功,而正所以居业,此合外内之道也,可往则往是其几,可止则止是其义,进退不失其道,故上下无不宜矣,若约佛法六即释者,正观行 位中圆妙功夫也,直心正念真如,名为忠信,所以进德而为正行也,随说法净,则智慧净,导利前人,化功归己,名为修辞立诚,所以居业而为助行也,知至至之是妙观,知终终之是妙止,止观双行,定慧具足,则能上合诸佛慈力而不骄,下合众生悲仰而不忧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此正阐明舜禹避位,仍即登位之心事也,若约佛法者,直观不思议境为上,用余九法助成为下,心心欲趋萨婆若海为进,深观六即不起上慢为退,欲及时者,欲于此生了办大事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设不证入圆住正位,不名度二死海。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溼,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此明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初非有意有造作也,佛法释者,如来成正觉时,悉见一切众生成正觉,初地离异生性,入同生性,大乐欢喜,悉是此意,乃至证法身已,入普现色身三昧,在天同天,在人同人,皆所谓利见大人,法界六道所同仰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李衷一曰,从来说圣人无亢,却都从履满招损上看,夫子乃以无位无民无辅表之,此尧舜有天下而不与之心也,非位丧民叛贤人离去之谓也,动字下得妙,无停思,无贰虑,天下极重难 反之局,止在圣人一反掌间,致悔之由,止在一动,处亢之术,止在一悔,佛法释者,法身不堕诸数,故贵而无位,佛果出九界表,故高而无民,寂光非等觉以下境界,故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是以究竟位中,必逆流而出,示同九界,还现婴儿行及病行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干干,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此以时位重释六爻之义也用九而曰乾元,正显乾卦全体大用,亦显潜见惕跃飞亢,皆无首而皆吉,佛法释者,理即佛为贬之极,故下,名字即佛,未有功夫,故时舍,五品位正修观行,故行事,相似位拟欲证真,故自试,分证位八相成道故上治,究竟位不住涅槃,故穷之灾,用九,则以修合性,故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干干,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此兼约德之与时,再释六爻之义也,与时偕极,对与时偕行看,皆所谓时乘御天者也,乃见天则,则潜而勿用亦天则,乃至亢而有悔亦天则也,佛法释者,佛性隐在众生身中,故潜藏 ,一闻佛性,则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天下文明,念念与观慧相应无间,故与时偕行,舍凡夫性,入圣人性,故乾道乃革,由证三德,方坐道场,故位乎天德,天德者,天然之性德也,极则必返,证佛果者,必当同流九界,性必具修,全性起修,乃见性修不二之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前约仁礼义智四德,以释元亨利贞,今更申明四德一以贯之,统惟属乾,而非判然四物也,举一亁字,必具元德,举一元字,必统四德,元之大,即乾之大矣。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乾具四德,而非定四,故大,故复以刚健等七字而深赞之,卦言其体,爻言其用,卦据其定,爻据其变,体大则用亦大,体刚健中正纯粹精,则用亦刚健中正纯粹精矣。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上明乾德体必具用,此明圣人因用以得体也,佛法释者,此章申明性必具修,修全在性也,佛性常住之理名为乾元,无一法不从此法界而始,无一法不由此法界而建立生长,亦无有一法而不即以此法界为其性 情,所以佛性常住之理,徧能出生成就百界千如之法,而实无能生所生,能利所利,以要言之,即不变而随缘,即随缘而不变,竖穷横徧,绝待难思,但可强名之曰大耳, 其性雄猛物莫能坏,故名刚,依此性而发菩提心,能动无边生死大海,故名健,非有无真俗之二边,故名中,非断常空假之偏法,故名正,佛性更无少法相杂,故名纯,是万法之体要,故名粹,无有一微尘处,而非佛性之充徧贯彻者,故名精,所以只此佛性干体,法尔具足六爻始终修证之相,以旁通乎十界迷悟之情,此所谓性必具修也,圣人乘此即而常六之龙, 以御合于六而常即之天,自既以修合性,遂能称性起于身云,施于法雨,悉使一切众生同成正觉而天下平,此所谓全修在性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下六爻,皆但约修德,兼约通塞言之,佛法释者,成德为行,谓依本自天成之性德而起行也,既全以性德为行,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故为日可见之行也,然犹云潜者,以其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故佛性犹为虚妄烦恼所隐而未现,而正助二行,尚在观行相似,未成般若解脱二德,是以君子必以修德成之,而弗专用此虚解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学问是闻慧,宽居是思慧,仁行是修慧,从三慧而入圆住,开佛知见,即名为佛,故云君德。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重刚者,自强不息,有进而无退也,不中者,不着中道而悤悤取证也,上不在天者,未登十地,入佛知见也,下不在田者,已超十住,开佛知见,因时而惕,正是不思议十行法门,徧入法界,而能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虽危无咎。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重刚不中,亦如上说,中不在人,谓已超十行,示佛知见也,或之者,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和融法界而无所偏倚,有似乎疑之也,疑者,拟议以成变化之谓,故虽似有修证之事,而实无事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十地入佛知见,如天普覆,如地普载,如日照昼,如月照夜,如四时次序之始终万物,如鬼神吉凶之折摄羣机,根本妙智,穷法界无始之始,差别妙智,建法界无时之时,理既相契弗违,则凡人与鬼神,总囿,于一理者,安得不相顺而利见哉。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凡有慧无定者,惟知佛性之可尚,而不知法身之能流转五道也,惟知佛性之无所不在,而不知背觉合尘之不亡而亡也,惟知高谈理性之为得,而不知拨无修证之为丧也,惟圣人能知进退存亡,之 差别,而进亦佛性,退亦佛性,存亦佛性亡亦佛性,进退存亡不曾增减佛性,佛性不碍进退存亡故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而不失其正也,若徒恃佛性,不几亢而非龙乎, 又约究竟位中解者,示现成佛是知进,示现九界是知退,示现圣行梵行婴儿行是知存,示现病行是知亡,而于佛果智断无所缺减,是不失其正也。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3605.html

相关推荐
2024-09-10

《周易禅解》为明朝释智旭(蕅益大师)融合佛、易的经典著作。 蕅益智旭(公元1599年-1655年),俗…

1,687
2024-09-10

蕅益子结冬于站台,禅诵之余,手持韦编而笺释之,或问曰,子所解者是易耶,余应之曰,然,复有视而…

9,235
2024-09-10

周易禅解卷第一 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着 上经之一 六十四卦皆伏羲所画,夏经以艮居首,名曰连山,商经…

7,319
2024-09-10

1.  干 干下干上 干,元亨利贞。 六画皆阳,故名为干,乾者,健也,在天为阳,在地为刚,在人为智为…

13,892
2024-09-10

2.  坤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

16,111
2024-09-10

周易禅解卷第二 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着 上经之二 3.  屯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

7,37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