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易通释》 2024年09月9日
15,512 浏览

易通释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循按:易以易名书。 《系辞传》云:「生生之谓易。」 生生不已,所以元亨利贞。 故易之一书,元亨利贞四字尽之。 而元亨利贞四字,一易字尽之。 易为变更反复之义,即一阴一阳之谓也。 易与交,义同而有异。 交者,二五相交,如乾二之坤五、归妹二之五是也。 易者,既交之后,易而变通,如干成同人,易而通师; 坤成比,易而通大有; 归妹成随,易而通蛊。 既交之后,两五皆刚,上下应之,则不能一阴一阳,两两相孚,必易而后成一阴一阳之道,此交易之殊也。 睽二不之五,而上之三,成大壮,大壮旁通于观为易,故大壮六五,丧羊于易。 离不畜牝牛,而以四之坎初成节,节旁通于旅为易,故旅上九丧牛于易。 此由失道而易者也。 易而交,则为丧羊之无悔; 易而不交,则为丧牛之凶。 交而不易,则盈不可久,易而不交,则消不久也。 大有六五传云:「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孚而交,则以二先之五,后以四之比初成家人,比成屯,若以家人上之屯三,则成两既济,而六爻皆备矣。 惟易而通于解,不仍与屯系,易则不备,故云易而无备也。 《系辞传》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之,简则易从。」 乾二之坤五,知大始也。 若不易,则一生不复再生,一始不复再始,何以为行健不已? 惟反复交易,乾二交坤五为比,比易而通于大有,大有二五交为同人,同人又易而通于师,是乾所以知大始由易而行也。

循按:《系辞传》赞易上九云:「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又云:「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损二之五成益则易而通于恒,恒二交于五成咸,益上乃可求之。 无交,则恒二不之五,而益上遽求于三,所谓立心勿恒凶也。 益五本刚,易其心为恒,五则柔,柔在五不定,交而后定,故云定其交,此赞交易二字,至为明析。 有交则利,无交则害,大有初九「无交害」是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家人上九「有孚威如」,传于九五赞之云「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孚而不交,不可为爱。 睽九四遇元夫交孚,交必由于孚,不孚而交,不可为遇。 随初九「出门交有功」,乾坤坎离交,成同人、比; 震巽艮兑交,成随、渐。 随通蛊,二五交; 渐通归妹,则归妹二五交; 比通大有,则大有二五交。 经于大有、随明言交,传于归妹成天地不交,归妹二不之五,而三四先行成泰,泰孚否,则二之五为天地交。 归妹成泰,渐成既济,与泰二不之五,而否成既济同。 故皆云天地不交,交易为全易大义所在。 虞仲翔以震为交,非矣!

循按:未济传云:「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既济传云:「既济亨,小者亨也。 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说者谓既济六爻皆正为当位,未济六爻皆不正为不当位。 若然,则终止何以道穷? 未济六三征何以凶? 何以为位不当? 是宜从经传中测之。 刚柔正而位当六子,既济传用以释经文利贞二字。 既济六爻皆正,宜旁通于未济,用一小字加利贞上,谓未济也。 传且以小字属亨,明既济通未济,乃得亨利贞。 未济二之五成否,初之四应之成益,是亨也。 益又通于恒,恒二之五,而后益上之三成既济,则利贞。 贞是刚柔正,则是当位。 未济二先之五为初吉,初四三上先行,成泰,而后二之五为终乱。 初吉则当位,终乱则刚柔正而位不当。 当位则亨利贞,终乱则贞而不亨不利。 此传文之明白可见者也。 传赞初吉云「柔得中也」,赞未济亦云「柔得中也」。 柔得中则当位矣。 下云:「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 不续而终,即是终乱,下则总上而赞之云:「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不当位,指上小狐汔济濡其尾; 刚柔应,指上未济亨,言虽不续而终,致刚柔正而位不当,而能变通于未济,仍得小者而亨,则刚柔应也。 需、困、噬嗑三传皆云「虽不当位」,需上六传云「虽不当位,未大失也」,若如俗解,则需之三上,刚柔皆正,何以转为不当位? 荀慈明乃谓上降之三,三上本正,降而为不正,乌得为吉。 需之初、四、三、上、五,皆正,惟九二不正,则所谓不当位者,于此可明。 正以初、四、三、上先正而二未正,所以不当,惟变通于晋,而需二之晋五,不成两既济,而晋成否。 上三爻皆刚,为三人来,斯为未大失,不当位在需,而二既之晋五,则当位自在晋,知需不当位,则知明夷不当位,知需、明夷不当位,则知小畜、复、夬、谦不当位。 在乾坤为小畜、复、夬、谦,在坎离为节、贲、丰、井。 噬嗑传云「虽不当位」,指离上之坎三成井也。 困九四传云「虽不当位」,指困成需也。 困旁通贲而成咸,则有与,因不当位而成需,需通晋,晋仍成咸,故云「虽不当位,有与也。 井之不当位,在三先于五,徽缟丛棘之凶,用狱之不利者也。 井通于噬嗑,噬嗑成无妄而后上之三,则三仍从五,故云「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丰、井相错为恒、既济,即未济征凶之不当位,恒通益,犹井通噬嗑,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犹云「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若井二之丰五,上已不应,无所为用狱矣。 于不当位上,加一虽字,明前此之不当位。 下云未大失、云有与、云利用狱,皆以能变通,改不当而为当,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与此一例。 传凡用虽字,如云虽危无咎,虽凶居吉,皆有能变通一层,前此不当位,则刚柔不应,既能变通,则刚柔应,刚柔应则位当。 若不当位,即能刚柔应,是凶即能吉,危即能无咎,而不俟变通,有是义乎。 传于遯彖赞云「遯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于节彖云「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于革彖云「革而当,其悔乃亡」,于归妹赞云「征凶,位不当也」。 所谓当位,所谓位不当,言之详矣。 凡九五言当位者四(否、兑、中孚、履),六五言当位者一(噬嗑),六四称当位者三(贮、临、蹇),六五称不当者二(师、大壮),九四称位不当者七(晋、解、夬、困、萃、丰、小过),六三称位不当者十一(履、否、豫、临、噬嗑、归妹、睽、中孚、未济、震、兑)。 归妹六三「归妹以须」之位不当,与彖之「征凶,位不当」相发明,渐上之归妹三,成大壮、蹇,相错为需,乃谓之须,是即征凶,是即位不当。 位之所以不当,莫明于此。 与未济征凶之位不当同。 凡二不先之五,而上先之三者,视此矣。 履二不之谦五而上之三,犹临二不之五,而遯上之临三,即为兑二不之艮五,而艮上之兑三之比例,此甘临位不当。 咥人之凶位不当,来兑之凶位不当,所以同也。 小畜二不之豫五而上之豫三,即中孚而不之小过五而上之三之比例,此或鼓或罢位不当,盱豫有悔位不当,所以同也。 需、小过相错即大壮、蹇,则中孚、豫六三之位不当,又通于归妹征凶之位不当也。 遯上之临三成泰,犹恒四之初成泰。 传于否六三赞之「否所包之羞」,即恒「或承之羞」,包羞位不当,与甘临位不当,互明者也。 盖家人上之解三成恒,又四之初成泰,解四先之初成临,遯上又之临三成泰,恒之成泰在四,而解之成恒则在三,故羞在三,即位不当在三也。 巽二不之震五,而上之震三,震成丰,巽成井,与时刻上之三同。 丰四又之井初成明夷,为眚即为毒。 明夷通讼,则遇毒。 遇毒则苏苏而无眚,此震六三之位不当,即噬嗑六三之位不当也。 师二不先之五,而同人上之师三成升,升不孚无妄而以二之五成蹇。 是为弟子舆尸,亦为见舆论曳,宜变通于睽。 睽六三「见舆曳,位不当也」,即师六五「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解九四「解而拇,未当位也」,谓解成临也。 解成临,犹渐初之归妹四成临。 临、家人相错,为中孚、明夷,即丰四之涣初之比例。 丰九四「丰其蔀,位不当也」,谓丰四之涣初也。 夬四之剥初成颐,夬成需,需颐相错为屯、大畜。 传云「其行次且,位不当也。 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大畜位不当,故通于萃,萃九四「大吉无咎,位不当也」,位不当指大畜。 与夬九四互明者也。 小过九四「弗过遇之,位不当也; 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此与晋九四「鼫鼠贞厉,位不当也」互明。 晋不成小过而成否,位当矣。 所谓弗过遇之也。 乃否初往四成益,则往厉必戒,谓益上不可之三也。 益上之三,则位不当,所以厉也。 否上之三成咸,则鼫鼠贞厉,谓咸四不可之初也。 咸四之初,四位不当,所以厉也,皆于九四赞之者。 一缘初往四而厉,一缘贞厉不可四之初也。 以上位不当,见于六三、九四者如此,其称位当,多见于九五,则皆与六三互明。 否六三言「位不当」,九五言「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兑六三言「位不当」,九五言「孚于剥,位正当也」。 履六三「位不当」,九五言「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中孚六三言「位不当」,九五言「有孚攣如,位正当也」,中孚二不之小过五,而上之三成需,此六三得敌之位不当也。 需同晋而晋成咸,则有孚攣如而位正当矣。 兑二不之艮五,而艮上之兑三,成夬,则来兑而位不当也。 夬孚于剥,夬二之剥五,仍不异兑二之艮五,而位当矣。 夬、履贞厉者,履二之谦五,而后四之谦初,谦成既济,履成益也,履二不之谦五,而上之三,仍同于乾上之坤三,为咥人凶而位不当矣。 恒成泰或承之羞,否六三所谓位不当也。 否既有以包之,则有命无咎,而位正当矣。 噬嗑六五贞厉无咎,得当也亦与六三互明。 井二之噬嗑五,噬嗑四之井初,井成既济,噬嗑成益,所谓贞厉无咎者也。 得当故无咎,若井二不之噬嗑五,而噬嗑四即之井初,又上之三,为腊肉之毒,而成明夷,则位不当。 六五之贞厉,犹晋九四之贞厉,晋传赞其厉,故云位不当,此赞其无咎,故云得当也。 如俗解,九五称当位可矣,此六五正所谓不当者。 何云得当乎? 师六五不当,谓三先于五,大壮六五丧羊,即归妹之刲羊。 传云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即归妹以须之未当也。 其临、蹇、贲六四称当位,临与解互明,解成临,为解而拇,则不当位。 临通遯而二之五,为朋至斯孚,故至临无咎,其位当。 仍解二之五之例矣。 蹇与师互明,师成升不通无妄,而以二之五为弟子舆尸,则使不当。 升通无妄,而二之五,则为来连,来连故当位实也。 贲六四「匪寇昏媾」,谓贲成明夷,节成需,需通晋,晋成益,与噬嗑贞厉无咎同。 无咎则当位,贞厉则疑,故云当位疑也。 总之,当则悔亡,不当则征凶。 彖传了然明白,有当而不当者,如晋成咸当矣,咸未通损而四之初,仍不当是也。 有不当而当者,如兑成夬不当矣,孚于剥而当是也。 有不当加以不当者,如震成丰不当,丰又成明夷是也。 或于既当之时,豫戒其不当,弗过遇之,晋如鼫鼠是也。 或于既当之后,追言其未当。 包羞,遇毒,震苏苏,大吉无咎是也。 或在此卦称彼卦,或在此爻论彼爻,屈曲相通,主客互见,当谓二五先于三四,不当谓三四先于二五,断然无疑。 《系辞传》云:「道有变动,故曰爻; 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杂,故曰文; 文不当,故言凶生焉。」 乾之二、四、上,杂于坤之初、三、五为文,相杂则六爻皆正,而有当有不当,则以爻有等,不可紊也。 传又云:「开而当名,辩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开犹始也,终则有始,元亨利贞,而名乃当,当名即当位也。

循按:解者本《干凿度》,以初、二、三与四、五、上,一刚一柔为应,若然,则乾、坤、坎、离,宜不得言应矣。 乃乾则云同声相应,坤则云应地无疆,艮则云上下敌应,兑则云顺乎天而应乎人。 中孚二、五两刚,传称应乎天,与大畜、大有同。 虞仲翔说乾、坤,以为震巽雷风相薄,坤阳正于初,则乾四应坤初,若然,则本卦无应,即以旁通之卦为应,则是无卦不应,无爻不应。 而未济之刚柔应,何别于诸卦,而特表而出之邪? 传称刚中而应者五(师、临、无妄、萃、升),而遯传云「刚当位而应」,睽、鼎两传皆云「得中而应乎刚」,然则所谓应,谓应刚之得中,刚得中即刚中,刚中即刚当位,刚当位,二先之五也。 莫名于大有,彖传云「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又云「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大中即刚中,大有五本柔,二之五成同人,则得尊位而大中。 三、上应之为上应,初、四应之为下应。 上应则成革,下应则成家人。 初、四先行成大畜,大畜与屯,则有上应无下应; 三、上先行成大壮,大壮与蹇,则有下应无上应。 惟二、五先行,有三、上应之于上,初、四应之于下,是为上下应。 故于比赞之云:「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又于小畜赞之云:「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柔得位即刚中,谓二之豫五成萃也。 乾二不之坤五,而四之坤初,坤成复,乾成小畜,是不当位,而小畜二之复五,有上应无下应矣。 惟小畜旁通于豫,小畜二之豫五,仍上下皆应。 豫传云刚应而志行,刚应,犹云刚中而应,非先刚中,不可为应,非上下应不可为当位。 中孚称「应乎天」,大畜亦云「应乎天」,与大有同。 同人称「柔得位而应乎干」,又云「中正而应」。 履亦称应乎干。 传文明析,不待烦言而解。 应者,初、四、三、上应二、五也。 谓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者,非也! 凡二、五已定,旁通于彼卦,谓之感,二、五未定,以二之五,以五之二,谓之交。 二、五先交,而后初之四,三之上,以从之,谓之应。 乾九五文言传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分言之为求为应,合言之应即是求。 蒙彖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传云志应也。 明以应赞求,无交而求,即无交而应,二五先交,而后声应气求。 声应者,乾二之坤五,而四之坤初应之,乾成家人,坤成屯。 家人上巽,屯下震,雷风相薄而同声也。 气求者,乾二之坤五,而上之坤三应之,乾成革,坤成蹇,蹇下艮,革上兑,山泽通气而同气也。 兑传云:「顺乎天而应乎人。」 申上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之义。 刚中谓兑二之艮五,柔外谓兑三之艮上。 艮成蹇,兑成革,革变通于蒙,是为顺,蒙二之五,而革四之蒙初从之,是为应。 以所承言之,故云顺乎天; 变通在人,故云应乎人。 革传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与兑传同。 知兑之应人,谓成革四应蒙五也。 损彖传云「二簋可用亨,二簋应有时」,以应赞亨,簋指坤,损之坤在五,益之坤在二,损成益而咸四应之,恒成咸而益三应之。 各有所宜,故有时。 而咸传则赞云「二气感应以相与」,咸二五已定,感而孚于损,损二五交成益,而后咸四之初应之,感于彼而应乎此。 即蒙二之五,而革四之蒙初也。 所谓求我也,所谓志应也,于是恒传即赞之云「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相与即二气感应以相与,二气即刚柔也。 刚柔皆应,即二期感应也,皆应则上下应,刚柔相感而上下皆应,则当位矣。 未济传云:「未济亨,柔得中也; 小狐汔济,未出中也; 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 下申之云「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柔得中三字,传以赞未济亨,又以赞既济之初吉,可知未济亨,即既济之小者亨。 谓既济感于未济,而未济二先之五也。 何以亨? 以上下皆应,故云刚柔应也。 刚柔应三字,紧接柔得中三字,即刚中而应也,即得中而应乎刚也,即大中而上下应也,乃于刚柔应三字上。 加虽不当位四字,则以经文有「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十字,会经文之义而赞之,此传文之微妙者也。 经云未济亨,亨则柔得中而刚柔应矣。 下则反言其不亨,小狐汔济,谓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损也。 小指损五柔,狐指咸下艮。 小狐二字,明成损而通于咸。 濡其尾,尾即遯尾之尾,用一尾字,明损通咸而损二不之五,而上之三成泰,为遯上之临三之比例。 濡即需字之假借,明泰不通否,而咸四之初成既济,既济、泰相错为需,濡其尾属咸成既济,则无攸利。 即指咸成既济而言。 损二之五而后咸四之初,乃为二气感应以相与,进损二不之五,而咸四之初成既济,则二气不感,而刚柔不应,二气不感,刚柔不应,则是不当位,传赞小狐汔济云「未出中也」,谓二不之五,与坎二不之离五同。 赞濡其尾无攸利云「不续终也」,损成泰是不续,咸成既济是终。 不续而终,则不当位,然咸成既济,虽不当位,既济通未济而亨,则又刚柔应,传以虽不当位,承未出中,不续终以刚柔应承柔得中。 初吉终乱,是于既济中言未济。 濡其尾无攸利,是于未济中言既济。 既济通未济虽亨,而未济成泰则不续终,仍不亨,咸成既济虽不亨,而既济通未济,则又刚柔应而亨,经文语妙,传引申之。 不知传文承接转折之妙,则不知经文回环互见之奇,乃以未济六爻为不当位,又为刚柔应,讵有刚柔皆应而不当者乎。

乘承

循按:《王弼略例》谓「辩顺逆者存乎承乘」,刑璹注云:「阳乘于阴,逆也。」 师之六二师或舆尸,凶。 阴承于阳,顺也。 噬嗑六三小吝无咎,承于九四,虽失其正,小吝无咎也。 又云:「阴承阳则顺,阳承阴则逆。」 故小过六五乘刚,逆也; 六二承阳,顺也。 此以爻之在上者,于下为乘,爻之在下者,于上为承,乃核于经之所谓乘承者,则不尔也。 屯六二、六四、上六皆云乘马,传于六二赞云六二之难,乘刚也。 以乘刚赞乘马,而特用一难字贯之。 马,乾也,知其下成干,而五以柔乘之。 谓鼎二不之五,而初、四、三、上有以乘之也。 在六四言之,谓四肢初成大畜,在上六言之,谓上之屯三成恒,鼎成泰,犹归妹成泰,归妹彖传云「无攸利,柔乘刚也」。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则归妹成泰,此爻云无攸利,即发明彖之无攸利。 传于乘刚上加一柔字,明五柔未进,而初、三先动也。 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谓成泰而二之五为坎寇也。 睽上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以车载鬼,则鬼乘于上,亦谓其成泰也。 此成泰,彼成既济,相错即需、明夷,故为难。 传言乘刚者四,皆互明。 屯六二乘刚,谓初三先刚,而五以柔乘之,若屯三先之鼎上乘恒,亦为乘刚。 恒、既济相错为丰、井,即巽上之震三,亦离上之坎三也。 离上之坎三,灭鼻。 传于噬嗑六二赞云乘刚也,谓离上之坎三灭鼻也,即屯三之鼎上也。 巽上之震三为乘刚,震四之巽初亦为乘刚,震六二传云「震来厉,乘刚也」,谓震成复,巽成小畜也。 巽上之震三为乘刚,既为屯三之鼎上之比例,则震四之巽初之乘刚,亦可例鼎四之初,则成大畜之为乘刚,可互见矣。 困六三传云「据于蒺蔾,乘刚也」,谓贮上之困三成大过、明夷,豫六五传云「六五贞疾,乘刚也」,谓小畜上之豫三成需、小过,需、小过相错即大壮、蹇,为渐上之归妹三。 大过、明夷相错即升革,为同人上之师三,亦为蛊上之随三,而蛊初之随四成大畜、屯,即鼎四之初也。 同人四之师初成家人、临,即归妹四之渐初也。 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此一乘字,谓同人四之师初,即谓归妹四之渐初,与解之负且乘互明。 解四之初成临,同于师、归妹。 家人上之解三成恒,又同于鼎,故传以豫六五之乘刚,赞归妹之成大壮。 以困六三之乘刚,赞师、蛊之成升。 以噬嗑六二之乘刚,赞解、鼎之成恒。 益、解、师、归妹之成临,则同。 而解成恒,师成升,归妹成大壮,则异。 传之赞经,详密如此。 传又于贲初九赞云「舍车而徒,义弗乘也」,贲上之困三则乘刚,若困而先之贲五,困成萃,下有坤车,又舍车而萃四之初,为震足之徒行,则利以和义,故弗乘。 弗乘者,二先之贲五也,二不先之贲五而困四之初成节,为离四之坎初之比例,不成节贲而成家人、屯,则义弗乘,不成家人、屯而成复、小畜,则乘刚。 又传之互相明者也。 然则乘非上要乘下爻之谓,凡初、四、三、上先行,初三先有刚,而五以柔在上为乘,即为柔乘刚。 核诸经文传文,明白可见者也。 经之言承者三,一为师上六「开国承家」,开国谓师二之五,承家谓同人四之师初。 同人成家人,是时师成屯,屯三承之而行,是为承家,必鼎二之五,而屯三乃可承之。 若鼎二未之五为小人,则不可承,故云小人勿用。 鼎二之五而屯承之,为王三锡命。 师九二传云「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宠即龙,谓屯下震,以承同人之成家人,为承家,以承师之成屯,为承天宠。 《文言传》云:「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承天即承天宠,而以时行二字明之。 时行谓变通也,在前初四应二五成家人屯,则家人屯变通而承之,是为承也。 一为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此所承谓承士刲羊也。 渐上之归妹三成大壮蹇,为士刲羊,是时承之,则大壮宜通观,蹇宜通睽,乃不变通以承之,而即以蹇初之大壮四,蹇成既济,大壮成泰,是为承筐。 传以虚字赞之。 承天则时行,承虚筐则无攸利,两义了然。 传于初九赞云「跛能履,吉相承也」。 归妹四之渐初成家人临,犹成大壮蹇也,大壮蹇不能变通而承则承虚筐无攸利。 家人临能变通遯为跛能履而吉相承,随四之蛊初成大畜,犹渐初之归妹四成临也。 临通遯为跛能履。 大畜通萃,为干父之蛊,传云干父之蛊,意承考也,六五传又云干父用誉,承以德也,承以德,则非虚筐矣。 一为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谓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泰,益不与泰孚,是为或,是时即宜变通,不变通而益上之三承之,则是承之以羞也。 此与承筐同。 承筐谓先成大壮、蹇,后成泰、既济,承之羞谓恒先成泰、益,后成既济,惟泰孚于否,则包承包羞矣。 节六四传云安节之亨,承上道也,兑成节,通旅以承之,故合乎道,若兑四之艮初,又兑三之艮上,则亦承之羞矣。 然则承非下爻承上爻之谓,在初、四先从二、五,则三、上为承。 在三、上先从二、五,则初、四为承,此以德承德,或三、上先二、五,则初、四从二、五承之,初、四先二、五,则三、上从二、五承之。 以变通而为补救,则是吉相承,若先已失道,又失道以承之,如承虚筐是矣。 核诸经文、传文,又明白可见者也。 干彖传云「时成六龙以御天」,文言传云「时成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乘而谓之时乘,则非乘马负且乘之乘,柔乘刚则无攸利,刚乘柔其为时行矣。

相关推荐

书名:《易通释》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图略》 版本:钦定四库全书 电子书…

2,961

循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 忆乾隆丙申夏(1776),自塾中归,先子问日所课若何? 循举小畜彖辞,且…

2,097

夫絪緼构象,垂策者牺。 苞符献征,通灵者牙。 事既当文,辞且逮旦,然而演命于孔道,经备矣。 慨自…

4,929

易通释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元 循按《易》之言元者二十四卦(乾、坤、屯、讼、比、履、…

6,807

易通释卷二(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悔 循按:易爻称悔者二(家人九三、鼎九三),有悔四(干…

2,727

厉 循按:厉之见于彖辞者一(夬),爻辞称厉者二十六(震六二、六五,遯初六、艮九三、小过九四、既…

11,406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