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通释卷十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握渥
循按:萃初六「若号,一握为笑」,虞仲翔谓:「艮为手,初称一,故一握。 初动成震,震为笑。」 王弼谓:「一握者小之貌也,为笑者懦劣之貌也。」 求之于经皆不能达,蓄疑者数十年矣,今乃得之。
盖申上「有孚不终,乃乱乃萃」之义也,何以言之? 《释文》「握」傅氏作「渥」,然则即鼎九四「其形渥」之渥也。 鼎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大畜,为「折足,覆餗,其形渥」,即满足之意。 屯,雷雨之动满形,故旁通于鼎,俾屯成既济,鼎成咸。 屯虽盈,而鼎则未盈,鼎之不盈,以四不之初也。 今折足覆餗,而四先之初,持大畜,则二之五,仍为家人。 上之屯三,仍是家人上之屯三。 其形渥犹云满形,谓成两既济而终也。 成两既济,是屯渥,鼎亦渥,屯终,鼎亦终,终而不始,是以凶也。 惟鼎成大畜,不与屯系,而有孚于萃,大畜初四虽先定,而萃初四则未行,大畜二之五成家人,家人上之萃三,家人成既济,而萃成咸,故不终,所以不终者,以大畜成家人成既济为乃乱,而萃则成咸不成既济为乃萃。 一乱一萃,即一终一不终,一终一不终即一渥一不渥。 于是申言之,鼎四先之初,所谓号也。 若字指鼎,谓鼎成大畜也。 鼎成大畜,所以号,以其与屯系而未孚于萃,既有孚于萃而不终,而乃乱乃萃。 若之成大畜虽号,今则不两渥而止一渥,号即变为笑矣。 「若号一握为笑」六字,从有孚二字,一气贯下,有孚则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也。 渥握两字互相假借而一以贯之,经文钏贯,多用声音假借,执渥握各自为说,望文生意,经乃晦矣。 《释文序录》不列傅氏为何人,《隋书. 经籍志》周易十三卷,傅氏注(《唐志》作十四卷)列于晋魏之间,握之为渥,赖之以明,惜乎亡其名矣。
获获
循按:获获二字古通,于田猎为获,于田稼为获,故无妄作「不耕获」,解作「田获三狐」,巽作「田获三品」,其义一也。
巽成家人,通解而成既济,是为田获三品,何以知其通于解也? 即于解田获三狐知之。 上六云「于高墉之上获之」,明指解三之家人上矣。 凡称获,谓成既济也。 艮彖云「艮其背,不获其身」,身谓成蹇,艮成蹇,兑成革,即止,而不以革四之蹇初成既济,则为不获其身。 获其身则不能艮其背,艮其背自不获其身。 革四之蹇初,犹屯三之家人上。 家人上不之屯三而之萃三,则获而利,然则不获于萃三,而获于屯三,其不利可知矣。 随九四「随有获,贞凶」,随即巽二之震五也,亦艮五之兑二也。 震兑成随,则巽艮成渐,渐上之随三,渐成蹇,随成革,渐初又之随四,即是蹇初之革四,获其身矣。 渐初之随四,随成屯,渐成家人,渐上又之随三,即是家人上之屯三,田获不能三品,获之不待射隼矣。 不获其身则无咎,随有获则贞凶,其义互明。 革四不可获于蹇初,则宜获于蒙初,蹇初不可获于革四,则宜获于睽四,蹇初不获于睽四,而获于大壮四(睽上先之三),革四不获于蒙初,而获于升初(蒙上先之三),则为离上九之获匪,亦为无妄。 六二之“不耕获”何也? 坎二之离五成同人,上干王也。 离上之坎三应之,则离成革,为有嘉折首。 离成革,则坎成蹇,蹇通睽,革通蒙,是亦艮其背不获其身矣,故传赞云「以正邦也」,与赞蹇彖当位贞吉同。 蹇通睽,睽二之五则当位,然后蹇初之睽四,蹇成既济为贞吉,传增当为二字于贞吉上而赞之云「以正邦也」,于王用初征亦以此赞之,知离成革宜通蒙,坎成蹇宜通睽也。 乃睽二不之五,而上之三,成大壮,蒙二不之五而上之三成升,以革四之升初,以蹇初之大壮四,在蹇革成既济,在睽蒙成泰,与升成泰,无妄成既济同。 成既济是获,升二不之五而成泰是不耕。 不耕而获,虽不获其身而获匪矣。 一成既济,一成泰,所谓否之匪人也,然与其获身不如宁获匪。 获身则革四之蹇初,成两既济,无可改悔。 获匪,则革四之升初,革成既济。 升成泰,泰尚可变通于否,而为之丑,故云获匪其丑无咎,明有嘉折首之时,必宜变通。 变通而获匪犹可丑,不变通而获身则无复转移也。 泰既济相错为明夷需,泰丑于否,犹明夷丑于讼,明夷六四「获明夷之心」,谓讼二之明夷五成既济也。 家人之获在上,革之获在四,明夷之获在五,五故称心也。 传既于离蹇两卦并称以正邦,又赞于渐彖云「可以正邦也」。 渐上之归妹三,渐成蹇归妹成大壮,大壮蹇相错为需,需通晋犹泰通否,进以正可以正邦,为蹇通睽,亦为需通晋。 蹇通睽固以正邦,即需通晋,亦可以正邦,市获匪而其丑无咎,仍不异蹇之通睽,则离上九之以正邦。 为蹇通睽言之,即为睽成大壮言之(与归妹成大壮同),且为大壮成泰而通否言之。 传三言以正邦,似极平淡汎语,一比例之,而经文脉络融贯如绘,思而得之,惟叹其神妙而已矣。
蕃 藩 皤
循按:蕃藩二字古通(《大司徒》注杜子春读蕃乐为藩乐。 《明堂位》「藩服」《释文》云「藩本作蕃」。 )《说卦传》「震为蕃鲜」。 晋彖「用锡马蕃庶」谓成否,上干为马,以四锡初成益,下震故云蕃庶。 贲六四「贲如皤如」承上「贲如濡如」而言,困成需,需二之晋五,晋成益,自下震言之为蕃,自上巽言之为白,上本干马,因四下锡皤如,则干化为巽,故白其马。 皤即蕃之借也。 需之通晋,犹泰之通否,故又申之云「匪寇昏媾」也。 大壮二先之五,而后四之观初,则亦需二先之晋五,而后晋四之初之比例,是为藩决,若大壮二不之五,而四先之观初,观成益,其下亦为震为蕃,而大壮则成泰,是为羝羊触藩而异乎锡马之蕃庶矣。 蹇大壮相错为需小过,故以大壮之通观,与需之通晋为比例也。
祥 詳 羊 翔
循按:履上九「視履考祥」,古祥字通作羊。考祥即考羊也。履二之謙五成无妄,能視能履,故云視履。上之三成革,革上兌,羊也,故云考祥。大壯「羝羊觸藩」則四之觀初成泰,故不能退不能遂,傳云「不詳也」,不詳即不祥,亦即不羊。蓋用壯則成革,上有兌羊為祥,二不用壯於五,而四觸藩且羸其角不成革,故不祥也。困六三傳云「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不祥也。已成大過,上原有兌羊,入于其宮,而四又之初成需,上無羊,故不祥。困賁相錯為革,失道成需,與大壯成泰同矣。大壯二之五與渙二之豐五同,大壯不成革為不祥,豐成革則祥,故上六傳云「豐其屋,天際翔也」,際接也,革五互乾為天,上接兌羊,乾天與兌羊相接,故云天際翔。孟喜、鄭康成、王肅皆詳翔作祥。不可云考羊,故借作祥。不可云天際羊,故借作翔。《易經》傳以聲音假借為鈎貫,其例如此。祥有吉義,兌在五當位吉,則變羊而稱祥。大壯成泰,四雖亦互兌,乃失道不吉,第為羝羊,而不可為祥,此假借中取義之妙也。
袛 羝
循按:復初九「无袛悔」,坎九五「袛既平」,《釋文》引鄭康成云:「袛當作坻,小邱也。」袛坻皆从氐,氐之義與底同。物之有底皆在下,坤六四「括囊」,有底曰囊。坤主受,乾二未之坤五,而四之坤初,成復,象物之有底者,故為囊也。坤成復有底,復通於姤,姤四不之初則无底,故云无袛悔。袛即底也。坎二不之離五,而離四之坎初成節,猶坤成復也。坤成復,失在有底,坎成節,亦失在有底。成節成復,皆不成屯,故坎不盈,不盈則不平。節通於旅,則底平矣。故云袛既平。車之有輹,亦如囊之有底,復為囊亦為車輹。坤成復,則乾成小畜,復通姤,无袛悔矣。而小畜通豫,則輿說輹有底,豫無底也。兩袛字與囊字輹字相發明,至奇至曲。徒訓為安為病,或作禔,或以為辭,於易義殊汶汶矣。大壯九三「羝羊觸藩」,羝與底亦同聲假借,謂大壯二不之五而四之觀初,在大壯四之觀初成益為底,在觀初之大壯四成泰,互兌為羊,因有兌羊,乃借底為羝耳。《說文》「下底也」。《文言傳》「潛龍勿用,下也」,此下字正指乾四之坤初,乾四之坤初為底,即為下,底借為袛,袛猶抵也。《說文》訓抵為擠,亦訓催為擠,是摧與抵同義。晉初六「晉如催如」,催謂夬四之謙初,即潛龍而用下也。催即抵也。《論衡.氣壽篇》「兒生號啼之聲,嘶喝濕下者夭。」《說文》「下入也」,濕與同。《文言傳》「水流濕」謂乾二先之坤五有坎水,乾四之坤初應之,為濕,濕之為下,猶羝之為下也。抵亦觸也,大壯四之觀初成益,益下震為蕃,故觸藩。觸之於抵為轉注,羝之於底為假借也。
約 酌 豹 禴
循按:革上六「君子豹变」,豹从勺声,与「纳约自牖」之约,「酌损之」之酌同声假借也。 (《西山经》「其兽多犀兕虎犳」,郭氏注云「犳,之药反」。 按:犳即豹。 )《广雅》「酌,益也」,承上「已事遄往」,已事者,咸四止而不行,损二有事于五也。 遄往者,咸四不之初,而损三往上以应五也。 损二之五成益,益三之上即益所以为益,不言益而言酌,谓益上之三,为约于三也。 坎六四「樽酒簋贰」谓成屯,纳约谓鼎上之屯三,而屯三纳之,必鼎二先之五,有以牖之使明,而后纳约,是为纳约自牖。 家人屯相错为益既济,屯必通鼎,而后纳约,则益必通恒而后酌。 惟咸四不之初,不成既济,损二虽之五,尚与咸系,是损不是益,故酌损而非酌益,酌损则不俟变通,酌益则必须自牖。 坎损两卦互明,酌即约也(《诗正义》酌《左传》作约,古今字耳)。 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传以时字赞禴祭二字。 籴《礼记》〈王制〉、〈祭统〉俱作礿,《说文》:「礿,夏祭也,从示勺声。」 〈王制〉疏引皇氏云「礿,薄也」,《尔雅》「夏祭曰礿」,孙炎注亦云:「夏时百谷未登,可荐者薄,礿取义于薄,即取义于约。」 东邻指恒,杀牛指益。 益上之三,杀所互之坤牛,恒二先之五成咸,东邻变为西邻,杀牛亦化为礿祭,恒二之五,祭也。 先祭后酌,故为礿祭,即为时行,传以时字赞之,固以为时祭所取义而即以先祭后酌为时行,不祭而酌,第为杀牛而已,此义之隐奥而实显著者也。 「君子豹变」与下「小人革面征凶」相贯,小人革面谓革四之蒙初成益,成益而不变通于恒,上即征三则凶,若益变通于恒,恒二之五而后益上之三,即是西邻礿祭,而为君子豹变也。 豹即礿也。 祭而后礿为礿祭,变而后豹为豹变。 变通而后约,是纳约自牖也。 豹礿酌约四字,同声假借也。 易之辞,多用六书假借转注以为贯通,当于声音训诂间求之。 益三互艮,固可指艮为豹,而既为约礿之通借,则不必专指艮矣(虞仲翔谓艮为豹)。 陆绩注豹变云豹为虎类而小者也,以小字发明豹字。 在陆氏指上六阴爻为小,虽未得易义,而豹之取义于小,则有精义焉。 凡字之从勺者,多有小义,盖勺之受小,故《中庸》言「水一勺之多」,《广雅》「约俭也」,又云「约少也」,《释名》「要约也」。 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小则薄,故礿祭即为薄祭。 豹小于虎,故名豹,犹瓜绍小于先岁之瓜,故瓞一名瓝(《诗. 大雅》笺疏)。 莲房中之实,视莲为小,故名的。 《文选. 七发》注引字书云「约亦的字也」,的又名薂(俱《尔雅. 释草》),薂徼俱从敫,《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释文》云「徼小道也」,徼之小犹薂之小,薂音同要,薂之为的,犹要之为约也。 籥之小者名箹,斗之柄小于魁名杓,《广雅》「杓末也」,末与少义同。 每卦以上爻为末,此上之三,所以为约,即所以为豹也。 (貌从豹,省声。 貌虽不训小,而从貌之貌则训小。 )要者限也。 艮上之兑三为艮其限,为损上之三之比例。 要约即券契。 剥成益而通恒,犹蒙成益而通恒。 传所谓书契,盖取诸夬者,此也。
狗拘
循按:《说卦传》前云艮为狗,后于艮又云为狗。 虞仲翔云「指屈伸制物,故为拘」,拘旧作狗,上已为狗,字之误,经文不言狗而言拘。 随上六「拘系之」,谓蛊成蹇,下艮,艮随拘是也。 其艮为狗者,狗即拘也。 拘之义为止。 狗,叩气以守,亦取于止。 经无狗而传言狗者,明经文假借之例,与马牛豕羊并言则为狗,不可云狗系之,则为拘。 拘之为狗,犹祥之为羊也。
发拔
循按:《说卦传》所以赞辞之所指为何卦也。 乃金玉寒冰之类,经文所有,若釜柄之属,则经文所无,以类求之,均有意指,惟巽之为寡发,则不易解说。 久之,以小畜寡也一语,会通其义,而求之六书假借,乃知发即赞拔茅之拔也。 《释名》「发,拔也,拔擢而出也。」 拔茅谓否初之四,初之四,即坤初之乾四之比例。 《文言传》赞潜龙勿用云「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不可拔三字赞勿用二字。 勿用者,二尚潜藏未之坤五,则不可用坤初之乾四也。 乾上先之坤三成谦夬,谦初固不可拔,乾上虽未之坤三,而乾二未之坤五,坤初亦不可拔,乾二未之坤五,而坤初即拔之乾四,在坤成复,在乾成小畜,小畜上巽,故巽为寡发,谓坤初拔于乾四,成小畜之寡,寡发犹云寡拔,寡发者,不可拔而拔也。 若拔茅茹以其类则不寡矣。 (拓拔与秃发同源,是发同拔。 )
膏高
循按:屯九五「屯其膏」,鼎九三「雉膏不食」,两膏字相呼应。 膏即高之借。 《素问》「高梁」即「膏梁」,膏从高声,得相通也。 巽为高,离为雉。 鼎与屯相错为噬嗑,可食也。 鼎成家人,上巽为膏,以上之屯三成两既济,下离为雉(谓屯成既济),则膏而雉,即雉其膏。 雉其膏由于不食,家人屯不错噬嗑,故不食也。 因不食而有膏,有膏则不可雉其膏,不可雉其膏故屯其膏,屯其膏犹云止其膏。 家人上之高,宜获于解,不宜往屯,往屯则屯下成雉,获于解,解成咸无雉,则不为雉膏,而为射隼于高墉之上,故雉膏之膏,即高墉之高也。
弟 娣 稊 涕
循按:师六五「弟子舆尸」之弟,即归妹以娣之娣也。 师同人为乾坤坎离之比例,渐归妹为震巽艮兑之比例,以初四从二五成家人屯,家人上巽,屯下震,震巽于坎离为兄,以三上从二五成蹇革,蹇下艮,革上兑,艮兑于坎离为弟,在艮为弟,在兑则为娣。 归妹成革,渐成蹇,娣也,亦弟也。 同人成革,师成蹇,弟也,亦娣也。 惟归妹四之渐初成临,临下兑而上坤,不可为娣。 临通遯,临二之五而遯上之临三从之,为归妹以娣,归妹三之渐上成蹇,而归妹成大壮,蹇有艮,而大壮无兑,不可为娣。 大壮通观,大壮二之五,而观上之三从之,为反归以娣,明先不娣,以变通而娣也。 同人上先之师三成升,然后升二之五成蹇,虽亦为弟,而不为顺承之弟,实为陵越踰僭之弟,故舆尸也。 大过枯杨生稊,虞仲翔云「稊,穉也」,在男为弟,在女为娣,在草木则为稊。 大过二之颐五,而颐上之三从之,颐成既济,大过成咸,咸既济相错即蹇革,故枯杨之生稊,犹归妹之以娣也。 由是以声音求之,离之出涕,萃之涕洟,两涕字即弟之偕也。 坎二不出中,而三之离上,成丰井,先后之序失,无所为弟矣。 丰通涣,涣二之丰五,而上从之仍成蹇革,故出涕,丰涣为家人解之相错,传于家人称弟,弟上弟字指大畜二之五而上之萃三,下弟字指解二之五而家人上之解三,即涣二之丰五而涣上之三也。 若大畜二不之五而上之萃三成咸泰,先后之序失,亦无所为弟矣。 泰通否,泰二之五而否上从之,仍成既济咸,故涕洟,犹大过之生稊也。 涕上加出字,明涣二先出而之丰五,补救坎二之不出中也。 涕下增洟字,萃成咸,下本有鼻,而大畜成泰,上无坎水,有鼻而无洟,泰二之五而后否上之三,则咸下之鼻,乃非枯涸耳。 不出中则汔至,鼻有洟则不汔,脉络之贯,微之微者也。 涕属目,而弟则指艮,以洟字申明之,知涕即弟之借矣。
華 旉
循按:大過九五「枯楊生華」,《說卦傳》「震為旉」,《爾雅》「華荂也」,注云「今江東呼華為荂,音敷」。華《說文》作,荂為荂之重文。荂音敷,則旉即華也。大過二之頤五,而頤上從之。頤成既濟,大過成咸為生稊,傳云「過以相與」,明其成咸也。大過二之頤五,而大過四從之,大過成既濟,頤成益為生華,傳云「何可久」,明其成益未通於恒也。稊既指大過之成咸,華則指頤之成益。傳以震為長子,明師成屯,以弟子對長子,猶以稊對華,故以震為旉贊之。《吳都賦》「異荂蓲蘛」劉淵林注「蓲華也,敷蘛華開貌」,蘛與蕍同,蓲與敷同,草木先生者,已敷蘛而華,後生者方穉弱而稊,以華視稊,則華長而稊幼,此旉所以同長子之為震也。敷布之敷,《說文》作「尃」,尃形近專,故一本譌作專。虞仲翔依譌本以乾靜也專解之,轉譏延叔堅說為旉之非。蓋孔子贊易之微言,久不明矣。
輪 綸
循按:既濟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未濟初六「濡其尾,吝」,九二「曳其輪貞吉」。《說卦傳》贊云「坎為弓輪」,輪與弓並舉,有精義焉。弓即弧也,弧之見於經者,睽上九「先張之弧,後說之弧」,謂睽以孤而成泰,泰通於否而泰二之五,上坎為張之弧也。輪既與弓並舉,則坎之為輪,亦猶張弧,為泰通否,而二之五,特以弓輪並舉者,示此義也。濡其尾謂遯上之臨三成咸泰,惟泰孚於否,而二之五,為曳其輪。泰二之五為貞吉,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與泰六五傳「中以行願」相貫。曳輪指泰二之五,此可證矣。輪之言倫也。坎為弓輪,姚信作倫(見《釋文》、《儀禮.既夕》注:「古文倫為輪。」)倫之訓為等為類,泰二之五成兩既濟,則無等無類。泰孚於否,而二之五,有否以應之,則有等有類。有等有類則有倫,曳其輪即曳其倫也。「曳輪」《說卦傳》俱屬坎。曳但謂泰二之五,曳其輪乃謂孚於否,而泰二之五。曳與拕同義,成兩既濟則終朝三拕之。終朝三拕則曳而不倫,《釋名》「輪綸也,言彌綸也,周帀之言也」。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傳於屯贊云「君子以經綸」,經即拂經之經,綸即曳其輪之輪。大畜屯相錯為需頤,屯通鼎猶頤通大過,皆為經,若不能經,而大畜上之屯三,成泰既濟,與小狐汔濟同,是為反常,則泰通否,為曳其輪,傳以經綸二字贊之。經指鼎成大畜而變通。綸指鼎成泰而變通,非泛言也。《釋文》作經論,論亦倫也。〈王制〉「必即天論」注云「論或為倫」(《論語》疏云「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論倫綸義同通用,鄭康成以為論,撰《書》、《禮》、《樂》,施政事,非易之義也。《爾雅.釋詁》「倫敕勞也」,《說卦傳》「勞于坎」,勞倫皆屬坎,是勞謙之勞,即同於曳其輪之輪也。傳於井稱勞民勸相,於噬嗑稱明罰敕法,敕即是勞,明井旁通噬嗑也。《爾雅.釋詁》多有關於易,自易義不明,而《爾雅》倫敕勞之相轉注,遂不可通矣。
寵 龍
循按: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谓不独夬通剥为利,而剥成蹇又通睽为利也。 以宫人宠,宫字指蹇革,宠字指益,何也? 宠即龙(《诗》「为龙为光」,「何天之龙」,「我龙受之」,龙皆是宠,见《毛诗笺》。 )益下震为龙,即为宠,以飞潜言之,则作龙,以宫人言之则作宠,各随其所属之辞以成义,而皆指震,则无异也。 传于师九二赞云「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同人四属乾,故为天,四之师初,师二先已之五,则师成屯,下震,在同人成家人,为承家,在师成屯,则为承宠,承宠即承龙也。 乾上之坤三,乾成夬,坤成谦,为龙战于野,其道穷矣。 夬变通于剥,夬成革,剥成蹇,皆无震龙,惟自蹇革旁通,而蒙睽成益,则以宫人宠,乃改从前战野之穷。 宠之为龙,龙之为震,震之为屯,为益,固彰明较着者也。
石 硕 鼫
循按:虞仲翔有深得易义者,如《说卦传》「艮为小石」仲翔则云「艮为硕」,艮为硕即艮为石也。 晋九四「晋如鼫鼠」《释文》引子夏传作「硕鼠」,郑康成引《诗》「硕鼠硕鼠」,则鼫亦即硕也。 豫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传云「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何以中正? 小畜二先之豫五成萃为中,而后小畜上之豫三,小畜成既济为贞,豫成咸,下艮为石,故介于石,若四之初,则终于日,无所为石,惟不终日,而乃介于石。 困六三「困于石」与豫互明,即与硕果来硕互明,困二之贲五,困成萃,犹小畜二之豫五,豫成萃,困成萃,贲上又之困三成咸,与豫成咸同,则亦介于石不终日矣。 乃困二不之贲五,而贲上之困三,与介石不终日适相戾,故不为介于石,而为困于石。 困于石者,困不成咸,困成大过,而大过二之颐五,大过乃成咸有艮石也。 贲上之困三,为蒙上之三之比例,蒙上之三成升,升不来者也。 升而来则二之五成蹇,而石仍见,故蹇上六「往蹇来硕」,谓升二之五,则三成艮石,犹大过二之颐五,则三亦成艮石,由困而后有石,故为困于石。 来硕即来石也,升通无妄,升二之五,为井二之噬嗑五之比例,来硕则为噬嗑之食,若夬二之剥五,而剥上之三,虽亦成硕果,而不食,硕果即石果,谓剥成蹇,与升成蹇同也。 乃剥成蹇,夬成革,不成无妄,故不食,谓不与噬嗑同。 其互相发明,至隐而微矣。 夫夬二之剥五,犹蒙二之五。 蒙二之五,犹困二之贲五。 困二之贲五,犹小畜二之豫五。 然则硕果之硕,即困于石介于石之石明矣。 贲上之困三成大过,无石。 大过通颐则仍有石,大过不通颐而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则四之初成需,又无石。 需通晋,需二之晋五而后晋上之三,成咸,仍有石,晋如,需二之晋五也。 鼫鼠晋上之三成咸,下艮也。 鼫即石也,豫先成萃而后成咸,则先有为之主者。 石为之介,即晋先成否而后成咸之比例。 《说卦传》艮为小石为蹇为咸,则大矣。 所以变石言硕,硕则兼夫大之义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