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易通释》 2024年09月9日
0 收藏 0 点赞 13,214 浏览 6488 个字

童蒙童观童牛 童仆

循按:童之义与子同,始生之象也。 蒙二之五成观,在蒙称童蒙,谓二之五,自未童而期之也。 在观称童观,谓蒙二已之五成观,由既童而溯之也。 夬剥相错为大畜萃,夬二之剥五成观,为蒙二之五之比例,亦即为大畜二之五之比例。 故大畜童牛之童,即童观、童蒙之童。 大畜为鼎四之初之卦,鼎本与屯通,鼎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大畜,失其为元亨,故必改而通于萃。 通于萃,而二之五成家人,乃相错为观,而为童蒙、童观之比例,犹恐不明,指出一告字,显与初筮告之告互明,所以明其不与屯通而与萃通之义也。 与屯通则不错为观革,无所为童,无所为童,无所为告矣,此经文之造于微也。 旅称童仆何也? 节二之旅五,节成屯,旅成遯,鼎二之五同,则旅四之初为贲,即鼎四之初为大畜之比例,旅既成贲而通于困,犹鼎成大畜而通于萃。 贲困相错为蒙,困二之贲五,为蒙二之五之比例,是为得童仆,童而兼仆者,仆为仕于家者之称(见《礼运》)。 明此得童,即成家人,所以明旅成贲与困通也。 若旅成贲,不能变通于困,仍以上之节三,节成需,旅成明夷。 不能相错为蒙观,则丧童,不能成家人,则丧童而兼丧仆。 得僮仆,则贲成家人,困成萃,与大畜童牛之告同矣。 经以一童字,为众卦之枢纽,皆造乎微之微者也。

天行志行

循按:传称天行者四(干、蛊、剥、复),称志行者八(小畜、升、巽、屯、履、否、豫、临)。 天行健谓乾二之坤五,乾成同人,同人通师,师二之五,犹乾二之坤五,故同人传云「乾行也」。 谓同人之行,仍干之行健也。 乾行即是天行,乾二之坤五,成同人比,坎二之离五,亦成同人比,同人为乾行,坎行亦乾行也。 巽二之震五,兑二之艮五,不成同人比,而成渐随,随之通于蛊,犹同人通于师,传于蛊赞云「天行」。 明震巽艮兑之行,皆干行也。 乾二不行,而上行于坤三成夬,行不健矣。 乃夬通于剥而行仍健,故于剥赞之云「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乾二不行,而四行于坤初成复,行不健矣。 乃复通于姤而行仍健,故于复赞之云「七日来复」。 天行也,明姤二之复五,夬二之剥五,无非乾二之坤五也。 然则一言干行,四言天行,其义已括。 天行者,谓六十四卦之行,无论由穷而通,由反而复,凡合乎道,即合乎天。 志行者,志谓五也,二五先行,而后初四、三上应之而行。 巽传云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二之震五为中,上应之成蹇,蹇又变通而正,如是即为志行。 举一巽而乾坤六子,皆可知也。 小畜传云刚中而志行乃亨。 豫传云刚应而志行,两传互明,小畜二之豫五为刚中。 上之豫三应之,为刚应,刚应即刚中而应,如是为志行,如是为亨。 豫九四传云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志大行,谓志大而后行。 志大者,豫五大中也; 行者,三从之而行也。 三从五而行,是行由五始,故云「由豫」。 反称志行者,谓由志而行也。 屯初九、履九四、临初九,皆云志行正。 临二之五而遯上之临三应之,遯成咸,是为咸临。 临成既济,故贞吉。 与鼎二之五,而屯三之鼎上应之同。 履二之谦五,为履虎尾,履四之谦初应之。 愬愬谓履成益,上不之三,益上不之三,而谦成既济,故终吉。 屯临之志行,三上之行,由志而始也。 履之志行,初四之行,由志而始也。 志行正者,正,贞也。 谓由志行而成既济而贞也。 否九四,由泰二之五而行成益,则有命无咎。 否之志行,犹履之志行也。 升二之五,而后无妄上之三,升成蹇。 无妄成革,故南征吉。 升之志行,犹屯临之志行也。 初四、三上,必由志而行。 志不行,则初四、三上即不可行。 二五者,志也; 初四、三上,四支也。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则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矣。 归妹九四传云「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谓三之渐上成蹇,蹇初待睽而之五而后行,乃为志行也。 睽传云「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乾二之坤五,而三上应之,此蹇之志行也。 睽二之五,而四之蹇初应之,此睽之志行也。 二女指五与三(五离中女; 三兑少女),三从五而行,则为志行,为同行。 四既从五成益,则三不得又从五而行,益必旁通于恒,恒二之五,而睽三乃从行。 睽三与恒五同行,不与睽五同行,故云不同行。 推之睽成革而通蒙,蒙二之五,而初之革四应之,亦不同行。 志行于三上,则不行于初四; 志行于初四,则不行于三上。 临成屯而志行于遯,鼎成遯而志行于屯,亦志之不同行也。 志行与三上,则为志上行。 晋六三传云「众允之志,上行也」,谓需二之晋三,而晋三之上以应之也。 若乾成革,坤成蹇,乾四又之坤初,则志行于三上。 又行于初四,为同行,抑乾成家人,坤成屯,乾上又之坤三,则志行于初四,又行于三上,为同行,同行则成两既济。 故志不可不行,亦不可同行,志不行则志穷,志同行志亦穷也。 传于蒙赞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志应及志行,惟二五行,而初四、三上有应,乃为志行,志而不应,志不行矣。 志行在于承天,在于趣时。 故志行即是天行,亦即是时行。 大有应乎天而时行,即所以志行,传两称「与时行」(遯、小过),三称「与时偕行」(干、损、益),可得而明矣。

曰闲曰动

循按:大畜《释文》:「曰,音越,刘云:『曰,犹言也。』 郑:『人实反,云日习车徒。』 」困《释文》「曰动悔,音越」。 向云言其无不然。 郑作日闲,与虞同。 然曰动之曰,无有异辞。 曰闲曰动两曰字,正相呼应。 《说卦传》「震,动也; 艮,止也“。 闲即止也。 萃上之兑言不动,而大畜上之萃三成咸,下艮,故为曰闲。 曰字指上兑。 闲字指下艮也,困二之贲五,贲成家人,困亦成萃,贲上不之困三,而困四之初,则不成咸而成屯,屯下震,故云曰动。 屯家人亢龙有悔,故云悔,困二之贲五,正为大畜二之五之比例,故以两曰字贯之。

三就 三锡 三驱 三接 三褫

循按:卦有六爻,两卦之旁通者,共十二爻,动者六,不动者六,其所动之六爻,两两相往来,实为三焉,故易每以三明其义,盖动而至于三,则终止,欲其终则有始,故于三详言之。 乾二之坤五为一,乾四之坤初为二,乾上再之坤三,则终止。 必以坤之成屯者,旁通于鼎,鼎二之五,而后上之屯三,以乾之成家人者通于解,解二之五,而后家人上之解三,所谓田获三品是也。 其义师之三锡,比之三驱明之。 师二之五,一锡; 同人四之师初,二锡; 师成屯,待鼎成遯,而后上之屯三,为三锡。 比通大有,大有二之五,一驱; 比初之大有四,二驱; 比亦成屯,待鼎成遯,而后上之屯三,为三驱。 鼎五正位为王,王而后用三驱,故云王用三驱。 王而后三锡命,故云王三锡命。 师二之五成比,为乾二之坤五之比例。 师之三锡,明乾坤之三锡也。 大有二之五成同人,为坎二之离五之比例。 比之三驱,明坎、离之三驱也。 其云三驱,依下前禽而言也。 其云三锡,依大君有命而言也。 取事之相属而已。 比大有相错为需晋,师同人相错为讼明夷。 晋彖云「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需二之晋五成否,上干为马,一接也; 否四之初,锡马蕃庶,二接也; 益通于恒,而后上之三,为昼日三接也。 晋之锡承于侯,为锡马; 师之锡承于王,为锡命。 若不承侯王而锡,则为或锡,讼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是也。 讼二不先之明夷五,而上之三,成大过,一褫也; 大过四之初成需,二褫也。 需二之明夷五成两既济,为终朝三褫也。 褫,荀爽翟元皆训夺。 讼成需,需二之明夷五,致寇至,即盗思夺之,故为褫也。 盖讼二宜先之明夷五,次以四之初成益,益通恒,恒二之五,而后益上之三则为「邑人三百户无眚」。 益三互坤,邑也; 否四之初,户也。 上之三,人也。 百亦数之终也。 不先克三,则锡命而不锡鞶带,锡鞶带,则终朝三褫而有眚矣。 三百户无眚,则不致寇至以夺之矣。 革九三征凶,谓蒙成益而上之三也。 征凶故贞厉,由成益而通恒,则为革言三就,有孚。 「革言三就,有孚」,犹云邑人三百户无眚。 革本与蒙孚,贞厉则革言矣。 蒙二之五,一就也; 革四之蒙初,革成既济,蒙成益,故贞厉,二就也; 革上兑为言,四从蒙五,故革去其言,革言而益又孚于恒,待恒二之五而后益上之三,三就也。 欲革言必有孚于蒙,欲三就,必有孚于恒,故革言三就有孚,不孚则为终朝三褫,有孚则为三百户无眚。 需晋为比大有之相错,晋彖言三接,故比言三驱以发明之。 而又推广于师之三锡,革之三就,反明之以讼之三褫。 经之自示其例,详矣。

金矢金铉金车 金夫 金柅

循按:《说卦传》「乾为金」,凡经称金,皆乾也。 井二之噬嗑五成无妄,上干为金则得黄金。 井成需,需二变通于晋五,成否,上乾则得金矢,鼎六五黄耳金铉,黄谓二之五成遯,耳谓上之屯三互坎,屯成既济,鼎成咸,故利贞。 井二之噬嗑五,即鼎二之五之比例,井二之噬嗑五,则得黄金; 井二不之噬嗑五,而噬嗑上之三,则灭耳,灭耳则不得黄金,得黄金则不致灭耳。 本是互明,鼎二之五,既同于井二之之噬嗑五,则得黄金矣。 然后以鼎上之屯三,则不灭耳而黄耳矣。 何校则噬嗑已成颐,上又之三成明夷。 明夷三,亦互坎为耳,但由诛灭而有此耳,则为灭耳。 鼎先成遯,黄中,而后屯三有耳。 耳由于黄故云黄耳。 黄则鼎上成乾为金,铉即扃,所以贯鼎耳者也。 上之屯三,贯于坎耳之中,耳在次,铉即在此。 金铉二字,是申明黄耳二字,金由于黄,耳由于铉也。 盖鼎二不之五,而上之屯三,则为灭耳。 鼎二之五,而四之初成家人,耳在鼎,则为鼎耳,鼎耳无铉以贯之,但塞而已。 惟鼎上先有乾金,即以此金之上九,贯于屯三,乃为黄耳,即为金铉。 姤上干为金,四之初成小畜,小畜下干为金,小畜与豫系,姤与复系。 姤之巽绳在乾下,则复之坤柄在上。 小畜之巽绳在乾上,则豫之坤柄在下,象丝与籰柄相转旋,柅箦柄也。 故云系于金柅。 困成需,旁通于晋,与井成需旁通于晋同。 晋成否,上乾为金,下坤为车,上之三为矢。 噬嗑称得金矢,困称困于金车,亦互明也。 困贲相错为蒙革,困成需,即蒙成泰,蒙成泰,则见金夫不有躬。 金谓泰下干,泰不孚否,则为无攸利之金夫。 需孚于晋,则为利艰贞之金矢,亦互明也。 《系辞传》赞同人九五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指大师克相遇而言。 同人上之师三成升,升通无妄,升二之五为同心,无妄上之三为断金,断金与断木互明。 小畜上之豫三成小过,则断木为杵。 无妄上之三成革,则其利断金。 小畜上巽为木,无妄上干为金也。

盈缶 鼓缶 用缶

循按:缶所以节歌(见《说文》)。 鼓之义为动,亦为鸣(见《广雅》)。 坎成屯而通鼎,鼎四不之初,而成咸。 下艮则有所节止,是为缶。 离九三称鼓缶,与比初六称盈缶同。 盈谓屯也,缶谓鼎成咸也,坎六四「樽酒,簋贮,用缶」。 樽酒者,坎二之离五也; 簋贰者,坎初之离四也。 离成家人,坎成屯矣,所谓鼓也,即所谓盈也。 中孚得敌成需,需二之晋五而晋四之初,即坎二之离五而离四之坎初之比例,成益成屯,下皆有震,故称鼓。 鼓兼二进于五,而初四应之之称也。 纳约自牖者。 鼎二之五,而后上之屯三也。 鼎上之屯三为约,而屯三纳之,为纳约。 牖者,明也。 鼎二之五则明,谓屯三之纳约,非遽纳也,自鼎二之五而后纳之也,是所以用缶也。

簋貳 二簋

循按:《說文》「簋,黍稷方器也」。坤主受而德方,簋指坤而言也,坎二之離五為樽酒,樽與尊同。天尊地卑,離成同人,上乾故為尊。坎二之離五,即需二之晉五之比例。需于酒食,故樽酒也。貳副也,以坎二之離五為主,而離四之坎初從之,成屯,屯三互坤為簋,故云簋貳。別於離上至坎三從之也。離上之坎三從之,坎成蹇,則無簋矣。惟其成屯,且不欲遽成既濟也。故用缶。損三五皆坤,五受二,一簋也;三受上,二簋也。損二之五,已用一簋,尚存一簋,不可更用此一簋,蓋損二之五而咸初四應之,則此一簋,宜止而用缶,俟益通恒,恒二之五,而後益上之三,此一簋乃可用。故云二簋可用也。《周禮.小史》注云「故書簋或為几」,鄭司農云:「几讀為軌,古文也。」(《說文》:「 㔳古文簋,从匚飢。」)。惠定宇謂「渙奔其机」之机,亦古文簋。渙宗廟中,故設簋(見《九經古義》)。渙二之豐五成革,若豐四之渙初則渙成益,有簋矣。乃豐四不之渙初,而渙上之三成蹇。上二陽爻渙散矣。渙則無所為簋,故必以革通蒙,使蒙城益,而乃有簋。革蒙相錯為賁,故奔其机也。

致一 一致

循按:损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传云:「一人行,三则疑也; 三则疑,一则不疑矣。」 《系辞传》云:「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又云:’天地絪绎,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此承上一君二民,二君一民而言。 咸损两卦旁通,致一,即所谓一阴一阳也。 曰天地、曰男女、曰君民,皆即阴阳也。 二君一民,则二阳一阴; 一君二民,则一阳二阴,不合乎一阴一阳之道,故必变通,使二阳一阴者,舍阳而通阴,则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为小人之道。 使一阳二阴者,化阴而为阳,则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为君子之道。 于是阴阳两和,仍合乎一阴一阳之道也。 凡以为致一也。 咸一阳,反为损一阴; 损一阴,复成益一阳。 益一阳,反为恒一阴。 恒一阴,复成咸又为一阳。 损不成益而成泰,则损一阴。 泰又一阴,是为二阴,即二民也。 咸一君,损泰二民,阴多阳少,故云损一人。 损一人者,不能致一,失乎一阴一阳之道也。 此宜以阴进阳,为君子之道也。 恒成咸,一阳益成既济,又一阳,是为二阳,即二君也。 恒一民,咸既济二君,阳多阴少,不可又以咸四之初,宜通损为朋从尔思。 朋指咸五之阳,思指损五之阴。 阳通阴,为小人之道也。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其义易知; 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人或不知,故传详言以发明之。 日月相推,寒暑相推,屈信相感,皆以阳不可无阴。 尺蠖屈所以求信,龙蛇蛰所以存身。 阳贵阴贱,阴当承阳,阳尊阴卑,阴当后阳。 然不可有贵而无贱,有尊而无卑。 故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则亢而为穷之灾,与匪正有眚等。 自冬至至于夏至若干算,自夏至至于冬至亦若干算,盈缩相补,长短互平,一寒一暑,即是一君子一小人。 同归者,一阴而一阳也。 恒成咸,损成益是也。 殊途者,一阳而一阴也。 咸通损,益通恒是也。 一阴一阳,故一致。 由阳而阴,又由阴而阳,反复不已,故百虑。 一致,即天地絪绎也,男女构精也。 百虑,即万物化醇也,万物化生也。 惟殊途所以百虑,惟同归所以一致。 致者,至也。 致一而后一致,至而一,则独行。 上下应为至临,为坚冰至。 至而不一,则至于八月,至于十年,而致寇至矣。 君子小人,迭为消长,皆圣人辅相裁成之权所寄。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固圣人制之;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亦圣人制之。 传明以民指小人,君指君子。 王公侯卿大夫令长,皆君也(见《尔雅》、《广雅》)。 士商农工,皆民也(见《谷梁传》),君为民之心(见《春秋繁露》),民为君之本(见《左氏. 僖廿六年传》)。 消长犹云损益,民气盛则损之,民气弱则益之。 小人道长,则君子不亢; 君子道长,则小人不害。 有报有反,而轻重不畸,一张一弛,而天下和平。 自王弼、何晏不明致一之义,以老氏抱一之说入之。 易义遂不明,至以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为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崔憬说),于是执扶阳抑阴之说者,互相倾轧,莫不自居君子,以所攻击者为小人,不知圣人裁成辅相之权,固不如是矣。 传于咸言一致,明小人之道,而详之以寒暑日月。 于损言致一,明君子之道,而详之以天地男女,阳必通阴,阴又必化阳。 恒九五传赞云「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恒一阴,成咸一阳,益上之三从之成既济,为从一而终,致一乃从一也; 损一阴,成益一阳,咸四之初从之成既济,亦为从一而终。 致一乃从一也。 咸虽通损,必损成益,咸乃可终,为制义,咸虽通损,损不成益,咸遂成既济而终,则不为制义而为从妇,然则阳虽必通于阴,而阴必仍化为阳,乃可从,从阳则吉,从阳则从一也。 从阴则凶,从阴则从妇也。 乃从阳必从自阴而化之阳,故不云从阳,而云从一。 有一阴而后有一阳也。 从妇凶,妇未生子也。 妇人即女,夫子即男,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则夫纳妇而妇有子,是阳通阴,阴乃化阳,即为致一。 致一者,损二至五也; 从一者,损二之五,而咸四之初从之也。 从一而终,即从一而贞,故云天地之道,贞夫一者也。 天地即絪縕之天地; 天地之道,即一阴一阳之道,亦即君子之道、小人之道,惟君子小人,以消长为往来,乃能致一,致一在阴,从一在阳,是仍阳贵而阴贱,阳尊而阴卑也。 时行而后休征,恒寒恒雨固为咎; 恒燠恒旸,亦为咎。 阴阳有尊卑,而不可有多寡,宜和平,而不可有偏胜。 洪范与易正相表里,余于此思之有年,不惮详着之以质诸识者。

男廷琥孙授书、授易、授诗,校字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3087.html

相关推荐

书名:《易通释》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图略》 版本:钦定四库全书 电子书…

2,935

循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 忆乾隆丙申夏(1776),自塾中归,先子问日所课若何? 循举小畜彖辞,且…

2,069

夫絪緼构象,垂策者牺。 苞符献征,通灵者牙。 事既当文,辞且逮旦,然而演命于孔道,经备矣。 慨自…

4,904

易通释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元 循按《易》之言元者二十四卦(乾、坤、屯、讼、比、履、…

6,779

易通释卷二(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悔 循按:易爻称悔者二(家人九三、鼎九三),有悔四(干…

2,700

厉 循按:厉之见于彖辞者一(夬),爻辞称厉者二十六(震六二、六五,遯初六、艮九三、小过九四、既…

11,37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