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易通释》 2024年09月9日
9,301 浏览

渊泉

循按:井九五「井冽含泉食」,传于蒙赞之云「山下出泉」,蒙上艮为山,则泉指下坎,泉即渊也。 干九四或跃在渊,谓干成革而通蒙,跃在渊即是出泉,谓蒙二之五也。 讼彖传云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讼下坎犹蒙下坎,蒙二之五则跃在渊,讼上之三则入于渊,以讼下坎为渊者,所以赞寒泉也。 《说卦传》「乾为寒」,井而有乾谓成需也。 井为离上之坎三之卦,入于坎而成井,犹入于渊成大过。 离上之坎三,即讼上之三也。 离四之坎初,即讼四之初也。 讼下之渊,犹坎下之渊。 既入而又泥,则寒其泉矣。 寒其泉而后食,谓需通晋,需二之晋五,需者饮食之道也。 传云「寒泉之食,中正也」,即需晋两传所云「以中正也」。 渊之义为深,恒初六浚恒传云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家人上之解三成恒,犹离上之坎三成井,井成需即恒成泰,传以出泉赞跃渊,以入渊赞寒泉,又以深赞浚,浚犹渫也。 浚恒之凶,亦井渫之不食矣。

循按:解言墉,同人亦言墉。 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谓解二之五而家人上之解三也。 同人三之师初,斯时师二未先之五,柔乘于上,同人虽成家人,是为乘其墉,两墉字相贯,而解上六于墉字上加高字,知指家人上之巽,在同人称墉,知其成家人。 在解称墉,知其通于家人,两相比例,明白无疑。

循按:师旅止舍之地名次(庄公三年《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次犹止也,以其在师在旅,故取义于次。 师六四「师左次无咎」,左即「夷于左股」之左,谓同人四之师初也。 同人四之师初成家人临,相错为中孚明夷,正履四之谦初之比例,故云师左。 家人舍临而通解,则左而次,故无咎。 解二之五而家人上之解三成咸,咸下艮为止,故云次也。 若师已成临,则不复有艮止矣。 师二之五,即坎二之离五之比例。 师二不之五而同人四之师初,即坎二不之离五而离四之坎初之比例。 离四之坎初,即旅四之初,旅成贲,犹离成贲,亦犹师成临,同人成家人。 贲通困而困二之贲五,与家人通解而解二之五同,故取师六四次字以为脉络。 困二之贲五为怀其资,为得童仆,然后贲上之困三成咸,与家人上之解三成咸同,是为即次。 经到其辞云,所以即次者,以怀其资也。 怀其资则成家人萃得童仆矣,即次则家人成既济而贞矣。 若旅成贲,不能通困以即次,而且以上之节三,旅成明夷,节成需是为焚其次。 夷者伤也,故传云旅焚其次,亦以伤矣。 离四之坎初成节,旅成贲,仍离成贲,离九四焚如谓贲上之节三,即旅焚其次也,经以两焚字钒贯离之焚如,以两次字钏贯师之左次。 传赞师左次无咎云「未失常也」,又赞「需于郊利用恒」云「未失常也」。 需于郊之郊即同人于郊之郊,同人于郊谓同人四之师初成家人而通解也。 需于郊未失常,则是同人于郊未失常。 同人于郊未失常,谓成家人而通解,则是师左次无咎之未失常,谓同人成家人而通解也。 经以两郊字为钏贯,传以两未失常赞之,已神奇矣。 传不以未失常赞同人于郊,而以志未得赞同人于郊,又以志未得赞困九五。 同人于郊既同于师左次,则困九五之志未得,同于同人于郊,即同于师左次。 困九五之志未得赞刽刖,刽刖谓困二不之贲五,然则困二之贲五则志得矣。 刽则贲上之困三成大过明夷,即同人上之师三成升革也。 亦即旅上之节三成需小过也。 刖则困四之初成节,即犹旅四之初成贲,亦即同人四之师初成家人临也。 旅上之节三,即是小畜上之豫三,需于郊指小畜上之豫三成需而通晋,即旅上之节三成需而通晋,其未失常,既同于师左次之同人成家人而通解,则同人四之师初成家人临,即同于旅上之节三成需小过,失常则志未得,志得则未失常。 师同人成家人临,则志未得。 家人通解,临通遯,则未失常。 旅节成需小过,则志未得。 小过通中孚,需通晋,则未失常。 贲通困而成家人萃,节通旅而成屯遯,则未失常。 困成节,旅成贲,则志未得。 互相发明。 传于需于郊称未失常,以节成需通晋,例同人成家人通解也。 于同人于郊称志未得,以师同人成家人临,例节旅成需小过也。 犹恐赞之不明,直于师左次无咎称未失常,明师成临,同人成家人,而家人通解,同于旅成小过。 节成需而需通晋,又于困九五剩刖,则称志未得。 明同人成家人,旅成贲之同于刖。 兼明师成升,旅成小过之同于刽。 既刖且剗,则困成需,困成需通晋利用恒,犹节成需通晋利用恒,传于需称未失常,固钏贯师左次之未失常,且与剗刖之志未得相互发,经以三灾字三次字为钏贯,传以未失常志未得为钏贯,其神奇尤不可以笔墨尽也。

循按:噬嗑言灭鼻,睽言刽,荀《九家》及虞仲翔皆以艮为鼻,以经衡之,诚是。 乃《说卦传》不言艮为鼻,而言巽为臭,臭者通于鼻者也。 鼻之通臭,犹山之通气。 臭在鼻,则鼻中有物,如巽中之阳,实充于艮中,故艮为山,亦为鼻也。 损上山下泽,二通于五为通气,而损成益,上艮化为巽,气在山中,即臭在鼻中,乾二之坤五为同人,比即师二之五之比例。 乾上又之坤三成蹇,犹同人上又之师三成蹇,是为同气相求,气即臭也。 师成蹇,有鼻无臭,师二不之五,而同人上之师三成升,升下巽为臭,臭伏于众莽之中,徒秽败而不馨香,见臭而不见鼻,是为灭鼻。 所以灭鼻者,以其不同心。 同人成革,上虽有言,为不同心之言,宜其揜鼻而不相善,惟升通无妄,升二之五,而无妄上之三成蹇革,革上兑乃为同心之言,升二之五,巽之阳升,而艮鼻通,如香之升于鼻,故云其臭如兰。 兰,草之香者也,不为众莽而为芳兰,则鼻不灭,即为井二之噬嗑五之比例,亦为睽二之五之比例。 蹇下鼻,睽四之蹇初而鼻不见,故为刽。 睽先成无妄,上干为天,然后四之蹇初,刽蹇之鼻,故云天且刽,经言鼻而传赞之以臭,造乎微者也。

脢夤

循按:《说文》「脢,背肉」,「胂,夹脊肉」。 艮九三「列其夤」马融云「夤,夹脊肉也」。 《淮南‧地形训》作卷十六下:渊泉墉次鼻脢夤股肱身躬孕祖考朋友-焦循《易通释》,与卷十六下:渊泉墉次鼻脢夤股肱身躬孕祖考朋友-焦循《易通释》形近而谲,郑康成作「列其卷十六下:渊泉墉次鼻脢夤股肱身躬孕祖考朋友-焦循《易通释》」,卷十六下:渊泉墉次鼻脢夤股肱身躬孕祖考朋友-焦循《易通释》与胂通用字也。 咸九五「咸其脢」虞仲翔云「脢夹脊肉」,于列其夤则训脇肉。 《素问‧谬刺篇》云「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有腰俞」,王冰注云:「腰尻骨间曰解,当有腰俞」,推此则腰俞在腰之下尻之上,《骨空论》所谓八髎在腰尻分间是也。 腰俞尚在两胂之上,则两胂在腰俞之下,与尻相平矣。 与尻相平曰两胂,则尻之两畔也。 自项至尻骨皆谓之脊,而背肉在上半,腰胂在下畔,咸损相错为艮,兑损二之五即兑二之艮五之比例,兑三之艮上即损三之上之比例,艮成蹇两坎相贯,坎为脊,通上及下,合脢与夤,蹇两坎相贯,脊象也。 在五之一坎,为脊之上半为胫,在三之一坎,为脊之下半为夤。 损成既济与咸相错为蹇,咸三已定,所感者损上之坎,是咸其上半,而不必咸其下半,故咸其脢。 兑二不之艮五而艮上之兑三,艮不成蹇,而成谦,谦止有三之一坎,而无五之一坎,是艮其下半,未曾艮其上半,故艮其限列其夤。 限为要,义与约同,列同裂,成蹇则两坎相贯为脊肉之全,今不成蹇,而成谦,如割裂其脊,仅存要胂以下,取象之妙,不可思议。 夤当从月,不当从夕,《说文》引「夕惕若夤」,学者或依之以为孟氏易,然《文言传》「九三,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两言「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 以传证经,经无夤字,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董遇作《以其夤》,出也,义亦不合。

股肱

循按:《说卦传》:震为足,艮为手,巽为股。 股顺于足而不象震,则肱顺于手亦不象艮矣。 肱之顺于手,犹股之顺于足。 巽者顺也,取义于顺为股为肱,皆巽象也。 传但言巽为股而不言肱,细测之有精义焉。 试以乾坤言之,乾二之坤五,而四之坤初顺之,坤成屯,下震为足,乾成家人,上巽为股,巽之为股,因震为足而象也。 乾二之坤五,而上之坤三顺之,坤成蹇,下艮为手,而乾上则成兑而不成巽,故肱虽顺乎手而不可巽指之,明夷者谦初之履四,亦丰四之涣初,履二先之谦 五,而后履四之谦初,履成益,初四顺乎二五,即益之上巽,顺乎下震,为股之顺乎足,乃履二不之谦五而四先之谦初,谦成明夷,履成中孚,有巽而无震,是股不顺乎足,不顺则夷矣,故云夷于左股。 履二不之谦五,而四之谦初,犹涣二不之丰五而初之丰四。 履之夷于左股,即丰之夷于左股,涣二之丰五而涣上之三顺之,犹履二先之谦五,而履上之三顺之。 涣谦成蹇,下有艮手,履丰成革,上兑为折,以三上顺二五而蹇有艮手则为肱。 以革上兑为折,故云折其右肱。 推之股为初四顺二五之名,肱为三上顺二五之名,股肱之义明,而左右之义亦明。 以丰四之涣初,有股而为左,则左以初四言也。 以涣上之三有肱而为右,则右以三上言也。 初四三上,皆所以从二五。 泰传云「以左右民」,指泰五,泰二之五而否初之四从之,则左之也。 泰二之五而否上之三从之,则右之也。 师二不之五,而初之同人四,与丰四之涣初同。 故云师左次,无咎。 大有二之五而上之比三从之,为自天祐之,右也。 无妄彖传云「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祐,行矣哉」,以祐赞有攸往,明往谓上之三。 损六二传云「六五元吉,自上右,无妄成益,不通恒,故不右,损成益而通恒,故上祐,祐,右字加以上字,明以上之三为右矣。 履四之谦初,在履为夷于左股,在谦则为入于左腹,履成中孚,上巽为股,亦为入,谦成明夷,上坤为腹,下离又为大腹,腹指谦成明夷,入指履成中孚,股指履成中孚,夷指谦成明夷。 用一左字,明其为初之四,而下申之云「用拯马壮吉」,又于涣初六云「用拯马壮吉」,知夷于左股,谓履四之谦初,即涣初之丰四矣。

身躬

循按:《说文》「身,躬也」「躬,身也」。 艮彖云「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背合胫夤而为两坎相贯,艮其背,谓成蹇即止而不行,惟成蹇即止而不行,则不获其身。 何为获其身? 革四之蹇初成两既济也,但成蹇而不成既济为不获其身。 六四发明其义云「艮其身,无咎」,传云「艮其身,止诸躬也」,以躬字赞身字,以止字赞艮字,传以「止诸躬」赞「艮其身」,经以「艮其身无咎」明「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成蹇而止,止诸躬也。 成蹇而不止成两既济,则获其身也。 《系辞传》赞解上六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家人上不之屯三成两既济,则藏器。 解二之五而后家人上之解三成既济咸,相错成蹇,故藏器于身,成既济为形下之器,家人成既济为有获,解成咸先有身,咸四之初,即革四之蹇初,则获其身成两既济,获其身则无身,藏器于身则不获其身也。 巽二之震五,与兑二之艮五同。 巽上先之震三,成丰井则征凶。 既成丰井,则不可以井二之丰五,井二之丰五,虽亦成蹇为有躬,然三先于五,尊卑到置,故不于其躬于其邻。 不于其躬,不以丰五之井二成蹇,而变通于涣为邻也,乃涣二之丰五,而涣上之三从之,涣亦成蹇有躬,是为涣其躬。 涣其躬则无悔,仍五先而三后也。 由是推之,革改命于蒙,蒙二之五,犹涣二之丰五也,蒙上之三,犹涣上之三也,涣成蹇有躬,蒙成蹇亦有躬,若革四先之 蒙初,以致上之三成泰为金夫,二之五成两既济,不独异乎涣成蹇之有躬,并不能如丰五之井二,尚成蹇而为躬,直谓之不有躬而已矣。 蹇通睽而睽成大壮,犹革通蒙而蒙成升,升成泰则不有躬,大壮与蹇系则为匪躬,匪不可与躬系也。 宜变通于观,是为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蹇传云「君子以反身修德」,蹇已有身,反而孚于睽,家人藏器于身,反而孚于解,有身则宜反其身,未有身则宜修身,修身者升二之五成蹇也。 升无妄相错为复姤,姤四不之初而二之复五,即无妄四不之升初,而升二之五之比例。 复初九传云「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修身而后有身,反身而乃不获其身,获其身则不有躬。 凡称身称躬,皆指蹇而言,以经传通核之,历历可指。

循案:漸九三「婦孕不育」,九五「婦三歲不孕」,虞仲翔謂離為孕,《說卦傳》「離為大腹」,虞仲翔云:「象日常滿,如妊身婦」。虞以離為孕者,以大腹言之也。《白虎通‧五行篇》云「南者任也」,又云「南方者任養之方,萬物懷任也」。《樂記》「毛者孕鬻」注云「孕,任也」。離為南方,是為任,亦即為孕矣。孕古字作卷十六下:渊泉墉次鼻脢夤股肱身躬孕祖考朋友-焦循《易通释》(見《管子‧五行篇》),《爾雅》「在水為黽」注謂似青蛙大腹,是黽字本象大腹之形(徐鉉云:象其腹),《說文》於蠅字下云「蠱之大腹者,从黽从虫」,則黽之為大腹,可互見。離為大腹,因即為卷十六下:渊泉墉次鼻脢夤股肱身躬孕祖考朋友-焦循《易通释》,是可推矣。《周禮》「薙氏秋繩而芟之」注云「含實曰繩」,《釋文》「繩音孕」(《一切經音義》云「含實曰孕」),《爾雅》「鱦魚子」,《釋文》「鱦顧音孕,本一作[魚孕],草之含實,魚之有子,亦孕也,亦大腹也。(《家語》「屈節解小者名鱦」,王肅注「鱦,魚之懷任也」。)《一切經音義》言孕從乃聲,凡四見。《廣雅》云「仍重也」。《春秋》仍叔《穀梁傳》作任叔,孕之義為任,則孕之從乃,正同於仍之從乃。孕從乃,以其為重身也。吳氏《別雅》云「《管子‧四時篇》:春嬴育,夏養長」,孕通作嬴(山陽吳玉搢撰),嬴贏羸通,重猶累也,羸之通於累,即蠃之通作螺,是以離為蠃,即為羸,亦即為孕。六書轉注假借,交相為用,其息甚微,其脈可溯。《玉藻》「喪容纍纍」注云「纍纍,羸憊貌」(纍即累)。《月令》「天地始肅不可以贏」注云「贏猶解也」,贏之為解,即羸之為憊。憊之於備,猶羸之於贏。《莊子‧胠篋》《淮南‧修務》皆云「贏糧」,摧譔高誘皆訓贏為裹,裹亦孕也。離為大腹,因而為孕,與為蠃為鼈為蟹,且可得其通矣。

祖 考

循按:小過六二「過其祖」,蠱初六「有子考无咎」,履上九「視履考祥」,傳於豫並贊之云「以配祖考」,祖即過其祖之祖,考即考无咎之考。小畜上之豫三成小過,則為過其祖,過其祖謂不先及其祖也。祖之義為始,二不先之五是無始。考之義為成(見《穀梁傳》),又為擊(見《毛詩傳》),成謂成既濟,擊謂上之三。小畜二先之豫五為祖,而後上之豫三為擊。小畜成既濟則為成,故云以配祖考。過其祖則考不與祖配,而小畜成需矣。小畜二之豫五,豫成萃,小畜成家人,即為大畜二之五之比例。隨四之蠱初,隨成屯,蠱成大畜,大畜孚於萃,是為幹父之蠱,稱父則已有子,有子則考,仍配於祖先而无咎,謂大畜二之五為有子,而後大畜上之萃三為考无咎也。隨四之蠱初與鼎四之初同,鼎二之五而後上之屯三,則得妾以其子。鼎成遯,遯屯相錯為无妄蹇,即履二之謙五之比例,故履上九考祥之考,與考无咎之考互明。鼎二之五有子,則上之屯三考无咎矣。履二之謙五,而後履上之安稱考祥,則有子矣。履二之謙五為升二之五之比例,升孚无妄,而升二之五,即復孚姤而姤二之復五,傳於復六五贊云「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姤二之復五而後上之復三,為升二之五而後无妄上之三之比例,亦為履二之謙五而後履上之三之比例,中以自考之考,即視履考祥之考,亦即有子考无咎之考也。配祖有子,是取父為考之義,而通其義於擊,則為蒙上九之擊蒙。益上九之或擊,為上之三之通稱。易辭以轉注為比例如此。

朋 友

循按:损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虞仲翔以兑为友,以兑传称朋友讲习。 乃求之《说卦传》无兑为友之文,且以友为兑象则指损下兑而言,乃以一人行为泰初之上,此卦变之说也。 初之上何以言得? 非易义也。 同志为友,同志即同心,《系辞传》云:「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此发明大师克相遇而言。 大师克则同人上之师三成升,不同心矣,宜其号咷。 乃升孚于无妄,升二之五,则与无妄为同心,然后无妄上之三,所谓同心之言也。 无妄成革,升成蹇,犹兑成革,艮成蹇,二人同心即朋友讲习,在兑二之艮五,为朋友讲习,在损二之五,即为得其友。 损二之五即兑二之艮五也。 易爻言友者一,言朋者七,传于兑则并赞云「朋友」,朋即友也,友即朋也,以兑二之艮五,艮上之兑三成蹇革,为乾二之坤五,上之坤三之比例,则兑之得友即坤之得朋。 坤得朋而成蹇,宜变通于睽,为丧朋。 蹇之于睽,犹升之于无妄,升二之五得朋,睽二之五亦得朋矣。 蹇九五「大蹇朋来」,朋来,升二之五也。 升二之五即姤二之复五之比例,故复之朋来,即蹇之朋来,姤二之复五,以相错论,即升二之五,以变通论,即犹小畜二之豫五,豫成萃,而小畜上之豫三成咸,是为朋盍簪,朋指小畜二之豫五也。 解而拇则解成临,临孚于遯为斯孚。 九四「朋至斯孚」,朋至即朋来,临二之五亦即姤二之复五之比例也。 咸九四「朋从尔思」,思谓损二之五,承上憧憧往来而言。 恒成咸通于损,损二之五,咸四之初从之,咸五为朋盍簪之朋,既通于损,损二之五为思,自咸言之为尔思,咸四之初从之,为从尔思,缘朋盍而成咸,故咸得称朋。 损二之五,损又得友而成益,益通恒,又以益之朋从恒之思,思者容也,不恒其德,无所容,恒其德则有所容,以思从朋,以朋从思,即以朋从朋,以思从思,明往来不绝也。 朋友以交为好,以信为孚,故必以损孚咸而损二交于五,乃为得友。 孚而不交,非得友也。 交而不孚,非同心也。 损六三称得友,六五称十朋之龟,朋谓损二之五成益,故益六二亦称十朋。 龟以朋称,贝亦以朋称。 (《小雅》「锡我百朋」笺云「古者货贝,五贝为朋」。 正义云“五贝者”《汉书. 食货志》以为大贝牡贝公贝小贝不成贝,为五也,以上四贝各一贝为一朋,而不成者不为朋。 郑因经广解之言有五种之贝,贝中以相与为朋,非总五贝为一朋也。 故志曰:二贝为朋。」 )震六二丧贝即是丧朋,震成复则丧朋,复通姤则朋来,自二指五而称贝,正所谓五贝为朋也。 不言丧朋而言丧贝者,以别乎东北丧朋,震之丧贝,失道而丧也,不宜丧者也。 蹇之丧朋,趋时而丧也,宜丧者也。 震之丧贝,与泰之朋亡义同。 泰为恒四之初,亦为损上之三,损二不得友而成泰,恒无所容而成泰,且临不朋至而遯上之临三成泰,此泰之朋所以亡也。 泰孚于否,则得尚乎中行,亦丧贝之七日来复矣。

相关推荐

书名:《易通释》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图略》 版本:钦定四库全书 电子书…

2,963

循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 忆乾隆丙申夏(1776),自塾中归,先子问日所课若何? 循举小畜彖辞,且…

2,099

夫絪緼构象,垂策者牺。 苞符献征,通灵者牙。 事既当文,辞且逮旦,然而演命于孔道,经备矣。 慨自…

4,931

易通释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元 循按《易》之言元者二十四卦(乾、坤、屯、讼、比、履、…

6,808

易通释卷二(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悔 循按:易爻称悔者二(家人九三、鼎九三),有悔四(干…

2,728

厉 循按:厉之见于彖辞者一(夬),爻辞称厉者二十六(震六二、六五,遯初六、艮九三、小过九四、既…

11,40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