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易通释》 2024年09月9日
0 收藏 0 点赞 8,446 浏览 9575 个字

咸咸临 品物咸章 品物咸亨 万国咸宁

循按:《彖传》云「咸感也」,「二气感应以相与」,《系辞传》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感即孚也。 凡卦之元亨,成家人屯蹇革。 凡卦之利贞,成既济咸、既济益。 成既济咸,寂然不动,感于损而通。 成既济益,寂然不动,感于恒而通。 上经乾坤之下,首以屯蒙,下经首以咸恒,明此义也。 凡成两既济,则不能感通,故坤传云「咸亨」,姤传云「咸章」,乾传云「咸宁」。 干成家人,通于解而解成咸,故云「咸宁」,谓解成咸而乾成家人者始宁也。 坤成屯,通于鼎,而鼎成咸,故云咸亨,谓屯三从鼎五而亨也。 乾四之坤初成复,失道矣。 复通于姤,姤成咸,与坤成屯通于鼎同,故坤品物咸亨,姤亦品物咸章。 坤成复犹师成临,师成临犹蒙成损,损孚于咸而名咸,临孚于遯即为咸临,临二之五而遯上之临三,遯成咸,故咸临也。

恒 利用恒 立心勿恒 贞疾恒不死 行有恒 进退无恒 以恒也

循按:咸者,谓其感通于损恒者,谓其嗣续于益,咸通于损。 损成益,益又通于恒,恒二之五成咸,而益上乃之三而终。 咸又通损,故恒久而不已也。 不通于恒,益上遽之三而终,所谓立心勿恒凶。 有终无始,所以凶也。 凡卦以旁通往来而成益者,必变通于恒有如此。 家人虽通解,屯虽通鼎,家人上之解三则成恒,鼎上之屯三则成恒,成恒正是勿恒。 解二先之五,鼎二先之五,犹恒二之五,正是恒心。 传于家人赞云「行有恒」,谓解二之五而后上之解三,即同于恒二之五而后益上之三,如是为有恒,是知恒之所以为恒也。 豫六五贞疾恒不死传云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贞疾犹疾贞,谓小畜上之豫三成需小过,犹姤上之复三成明夷大过。 需二之小过五,明夷五之大过二,虽成咸不可为恒。 需明夷成既济,第为疾贞而已。 先已乘刚,则疾贞不可。 惟需变通于晋而晋成咸乃为利用恒,亦惟小过变通于中孚而小过成咸,乃为恒不死。 需初九「需于郊,利用恒」,郊即自我西郊之郊,恒不死之恒,与此利用恒之恒,一贯者也。 归妹初九「归妹以娣」传云「以恒也」,以恒犹云用恒,归妹四之渐初渐成家人,归妹成临,临通遯,而遯成咸,用恒也,即咸临也。 家人通解而解成咸,亦用恒也。 即家人之行有恒也。 然则易以有恒为重矣,而《文言传》云「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系辞传》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是又以无常为重,何也?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惟变通乃得恒久。 无常无恒者,变通之谓也。 二进于五为有常,刚孚于柔为无常,惟为常而后有常,无常而不有常,则失常。 需初九「利用恒」,传云「未失常也」是也。 有常变而无常,为反常,即为变常。 归妹九二传云「未变常也」,屯六二传云「反常也」是也。 需用恒则二之晋五成否,是为不失常,鼎成泰即变通于否,反其类故为反常。 归妹成临即通遯,临成屯是未失常,不必即通于鼎,是未变常也。 归妹四之渐初,同于同人四之师初,归妹三之渐上,同于比三之大有上,故归妹渐成蹇大壮,同于成家人临,而同人师成家人临,即同于大有比成大畜屯,屯通鼎而鼎成泰,为家人通解而解成泰之比例,此十年乃字之反常,与师左次之未失常互明也。 大壮蹇相错为需小过,此利用恒之未失常,与归妹以娣之以恒互明也。 利幽人之贞,指临通遯,亦指家人通解,此归妹九二之未变常,与师六四之未失常互明也。 惟大壮蹇为需小过之比例,而家人临又为大壮蹇之比例,此需于郊与同人于郊所以互明也。 微妙神通,非笔所能尽矣。

遯遯世无闷 遯世无闷 豚鱼

循按:文王作卦辞,名之为彖。 彖即遯也,遯谓挩而去也。 乾坤交而成屯,挩去从鼎。 鼎二之五即名之为遯。 遯以舍此就彼为义,即屯之从鼎可例其他矣。 传于乾初九赞云「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此遯字指乾上之坤三成谦,何也? 谦易世则通履,谦履相错为临遯。 临之于遯,犹谦之于履也。 乾二之坤五成同人比,为师二之五之比例。 乾二不之坤五,而上之坤三成谦,即犹师二不之五而同人上之师三成升。 谦通履,错为临遯,升革则错为大过。 大过通颐,与升通无妄同,即与临通遯同,故传于大过亦赞云「遯世无闷」,所以于大过赞以遯者,同人上之师三成升,同人四之师初成临,升革错为大过,家人临错为中孚,中孚通小过,即是临通遯。 中孚「豚鱼吉」《释文》:「豚黄作遯。」 黄谓晋黄颖也,李鼎祚亦言虞氏以三至上体遯便以豚鱼为遯鱼,经以中孚通小过,为临通遯之比例,传则以大过通颐,为中孚通小过之比例,明同人上之师三,为姤上之复三之比例。 同人四之师初为履四之谦初之比例,乃知两遯世为中孚遯字而赞豚与遯为假借。 虞氏得之,鼎祚不知也。

大壮 女壮 壮壮于前趾 壮于颛 剥牀 巽在牀下 从或戕之

循按:壮之义同于庄(《檀弓》「柳庄」《古今人表》作「柳壮」),《释名》:「庄,装也,装其上使高也。」 壮之为壮,亦由幼学弱冠之年而加,与装高之义同。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是也。 传云「大壮,大者壮也」,四阳在下,以二之五,加于三四两阳之上,故为大壮,所谓小人用壮也。 用壮则成革,与夬成革同。 夬二之剥五为大壮二之五之比例,乃初九「壮于前趾」,九三「壮于颔」,则指夬二之谦五,夬虽成革,而未通于剥,故为咎为凶也。 姤二之复五,然后复三之姤上,姤成咸,复成既济,相错为革,为女壮,女指咸上兑下,勿用取取之女即此女。 取女二字,与咸相钏贯,传称咸章,赞之甚明,若姤二未之复五,而复三先之姤上,则姤不成咸而成大过,上虽有兑女而不壮,故传于大过以本末弱赞之,弱者不壮也。 大过则弱,咸则壮。 咸者速也,疾也。 《尔雅. 释言》以疾齐释壮字,齐指二五,疾指成咸,此易师之遗训也。 马壮者,中孚二之小过五也。 丰四之涣初成中孚,中孚二之小过五,小过成咸,三四两阳,加一阳于五而成干马,故云「马壮」,其称壮何也? 丰四之涣初成中孚明夷,小畜上之豫三成需小过,需小过相错为大壮蹇,小过通中孚,即大壮通观,故中孚二之小过五,为大壮二之五之比例。 大壮观为小畜豫之相错,小畜二之豫五,即大壮二之五之比例,乃小畜二不之豫五而豫四之初成复,小畜二不之豫五而上之豫三成小过,皆不可为壮,彖于复通姤称女壮,爻即于小过通中孚称马壮,由不壮变通而仍壮。 女壮、马壮,所以与大壮相发明,乃不明于小畜豫而明于姤,并不明于小过中孚而明于涣明夷,则经文钏贯之奥,然比例求之,井然也。 于是巽剥两卦之言牀,以声音假借求之,知其取乎壮也,《释名》:「牀,装也,所以自装载也。」 牀与壮同声同义,震四之巽初成小畜复,与豫四之初同。 豫小畜既相错为大壮观,则豫四之初,即大壮四之观初,凡四之初为下,大壮四之观初是为壮下,壮下不辞,故云牀下,牀下即壮下也。 夬二之剥五,本同于大壮二之五,若夬二不之剥五,而剥上之三,即是大壮二不之五而观上之三,亦即小畜二不之豫五而上之豫三,是为剥壮。 剥壮亦不辞,故云剥牀。 剥牀即剥壮也。 剥以上之三为义,剥壮即是壮上,壮下壮上,均非大壮,此又与女壮马壮互明者也。 小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弗过则小畜上不之豫三,小畜上之豫三成小过。 小过需既相错为蹇大壮,则成小过即是成大壮,但此即剥壮,不可为壮,故云戕之,戕亦从爿声,为壮字之假借。 (焦氏说楛云剥卦初六剥牀以足,稽考牀乃戕之譌,似有见,而以为譌则非。 )已变则称马壮,未变则为戕之也。 戕之训为伤,马融虞翻训壮为伤,此正古戕壮相通之遗义。

循按:卦名必合旁通兩卦始明,需之於明夷不可進者也,需旁通於晉而後可進者也。故需不進而晉進。《釋文》:「晉,孟作齊,子西反,義同。」子西則讀同躋,震六二「躋于九陵」,謂震成復通姤,姤二之復五也。漸上之歸妹三成大壯蹇,猶小畜上之豫三成需小過,大壯二之五為需二之晉五之比例,故壯之訓為齊(見《爾雅》),大壯通觀,蹇通睽,合之即需通晉,小過通中孚,大壯通觀,錯之為小畜通豫,蹇通睽,錯之為旅通節,而小畜通豫,為賁通困之比例。旅通節,為復通姤之比例,此姤二之復五所以稱躋,躋進皆晉也,不進不躋則為處,處於晉相反,即與齊相反,旅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釋文》:「資斧子夏傳及眾家並作齊斧。」齊與處緊相呼吸,需二之晉五為晉,則睽二之五為進,亦節二之旅五為進。節二不之旅五而旅四之初,非進也。節二不之旅五而旅上之節三,亦非進也。非進則為處,旅于處,謂旅四之初也。其旅上之節三,與小畜上之豫三同。小畜上九既處,謂小畜上之豫三,即謂旅上之節三也,處而成需小過,則需通晉為得其齊,齊即晉也。處而成賁,則賁通困,亦得其齊,齊即晉也,故云得其齊斧。旅上之節三成需小過,小畜上之豫三亦成需小過,旅四之初成賁,豫四之初則成復,復通姤,而躋于九陵,即賁通困而得其齊斧也。震四之巽初,震成復,巽成小畜,復通姤為躋于九陵。小畜二之豫五成家人萃,即困二之賁五之比例,則亦得其齊斧,乃小畜二不之豫五而上之復三,復五不之姤二而三之小畜上成需明夷,在復既無所為躋,在小畜亦無所為得,即為喪其齊斧。旅之得其齊斧,承上旅于處連文,而旅于處引申小畜之既處,得其齊斧,引申巽之喪其齊斧,以巽在牀下之牀為壯之假借,女壯即躋于九陵。思之思之,其義躍然可見。晉通於齊,齊通於資,資通於積,《說文》:「嫧,齊也。」嫧於嘖積同聲,字通。《爾雅.釋魚》:「卷十九上:咸~鼎-焦循《易通释》,小而橢。」《釋文》:「卷十九上:咸~鼎-焦循《易通释》本作資。」《說文》:「䆅,積禾也。」《詩》曰:「䆅之秩秩。」今詩作「積之栗栗」。姊,咨也(《白虎通》),亦積也。既夕注,古文笫作茨,是从卷十九上:咸~鼎-焦循《易通释》从責之字,與資通,即與齊通,故易稱積稱胏,皆謂需二之晉五,晉之為積為胏,即齊之為積為胏也。

明夷 匪夷所思 遇其夷主

循按:《序卦傳》云:「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則不明,凡稱幽不明、聰不明、不傷財,亦以傷者,可由是推矣。豐四之渙初,豐成明夷,渙成中孚,則失是而為匪,匪則成明夷,故云匪夷所思。匪則傷其所思,成明夷也。明夷變通於訟,訟二之明夷五,為明夷之主人。豐九四遇其夷主,謂豐成明夷而變通於訟也。虞仲翔說遇其夷主,謂四行成明夷是也。

家人 不家 无家 子克家 承家 蔀其家

循按:《序卦傳》云:「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用一反字,與上九傳反身互明。《周禮.小司徒》「上地家七人」注云: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家人旁通於解而後有夫有婦,故稱家人。初九閑有家,閑謂解四不之初而二之五,乃為有家。解四之初,又將成屯。家人係屯,不可為有家也。屯通於鼎,鼎四亦不可之初,何也?鼎四之初成大畜,大畜二之五仍是家人,故不家食吉。不家者,鼎四不之初,而二之五成遯,不成家人也。大畜通於萃,萃四不之初,而大畜二先之五,猶解四不之初,而二之五,故曰閑之閑與閑有家同也。家人萃相錯為革觀,即革通蒙,蒙二之五,蒙九二子克家,用一家字,明其為二之五成觀,而後上之三,克之為克家也。渙二之豐五,豐成革,渙亦成觀。豐渙相錯,本為家人。解渙二之豐五,即解二之五之比例。豐上六蔀其家,蔀者齊同之也。豐成既濟猶數之有減盡也。渙則成益,猶數之差較也。蔀其家猶齊其家。豐渙本錯為家人,齊同之成既濟益,仍相錯為家人也。損成益,咸成既濟,與蔀其家同,乃損既成益而利有攸往,謂益通於恒而上之三也。益通恒而上之三,則恒成咸,益成既濟,既濟咸相錯不為家人,故得臣无家,此與蒙克家互明,弗損益之无咎,謂蒙不成損即以蒙二之五為无咎,弗損而益則不成既濟,若蒙先成損,因而成益,成既濟,欲其貞吉,則必利有攸往,欲利有攸往,則必得臣无家,弗損則有家而克之,損則克之而无家,經文互明之,妙思之自得。

師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師二之五而同人四之師初,師成屯,同人成家人,師二之五,既開國矣,於是同人四之師初成家人,而屯三承之,是為承家,《禮運》:「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僕。」損上九得臣則无家,旅六二得童僕則有家,何也?旅成賁而通困,困二之賁五成家人,不明言家而以童僕二字,明其為有家,此經文極隱奧而未易明者也。

循按:《序卦傳》云:「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者,睽二不之五而四之蹇初成損,上之三成大壯也。《象傳》云:「君子以同而異。」同謂蹇革兩五皆剛,異謂蹇睽兩五一剛一柔,由同而異,則蹇舍革而通睽也。睽之義為乖,又為異,同而異則不窮,異而又同則不匪,異而不同則乖矣。蓋睽一名而兼兩義,推之否匪則為閉塞而凶,否亨則為顛窒而吉,亦猶此也。

循按:蹇之训为跛,跛者艰于行,故传以难赞蹇。 其行何以难? 以睽群疑故也。 以初往革四,固成两既济而穷,而睽又失道而孤,若不以为难,径情以往,欲免凶咎也鲜矣。 故其往也,如跛之行,宜后而不宜先,宜待而不宜锐,是以往蹇,蹇初不可往革四,一蹇也。 舍革而通睽,睽二之五而初往从之,可不蹇矣。 乃睽二不之五,而上之三成大壮,蹇初又不可往大壮四,是再蹇也,故六二云蹇蹇。

循按:《序卦传》云:「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 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明解缓有两义。 家人上之屯三成两既济,则急变而通之于解则缓,若归妹四之渐初成临家人,此家人则有难之家人,得变通则难解,是解之宜解者也。 若既变通,而二不之五,至于负且乘而成恒成泰,则缓而慢矣,是解之失于解者也。 凡卦皆有当与失两义,不独解也。 《释文》以解卦音蟹,缓也。 解而拇,解悖,佳买反,而君子维有解又音蟹,盖以音蟹为懈缓,佳买反为解释。 卦名专为懈缓,爻辞杂兼两义,不知卦名已兼之,古人义不以音分,并不必分两读。 (《正义》云:解有两音,一音古买反,一音藉买反。 解谓解难之初,解谓既解之后。 )乃即解之音蟹,可悟蟹与解为同声假借。 《说卦传》离为蟹,蟹即解,解二不之五而负且乘成泰,而后二乃之五,是为懈缓。 泰二之五,下成离,为解,即为蟹。 泰二不之五下无离,则天下无邦,邦即为蚌,传以蜯蟹并指离,其义可见。 解不缓而二先之五,下无离至成泰,而二之五,下有离,故为懈缓,亦惟泰通否而下有离,是艰难至此而得解免。 离之为蟹,亦兼两义矣。 《晋书》解系传,赵王伦以宿憾收系兄弟,梁王彤救之。 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 借蟹为解。 晋人且然。

损 益 天道盈亏而益谦君子以裒多益寡

循按:《序卦传》云:「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以失赞损,损失则益得,皆谓五也。 损何以失? 蒙二不之五而革四之蒙初也。 睽二不之五而四之蹇初也。 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损如是,临如是,复与节亦如是。 故损通咸为德之修,即复之修身也,为远害,即节之不害民也。 损则虚,益则盈,由虚而盈,为盛之始。 由盈而虚,为衰之始。 益己盈而变通于恒,则兴利,咸通损犹益通恒,恒成咸犹损成益,己盈而损之则利,己虚而又损之则失,损亦兼此两义。 损之而利,故损刚益柔,同为时也。 履二四之谦成益,特于谦传中标出益字,明其与履旁通,若不舍夬,则壮于前趾,何得有益。

夬夬履 藩决不羸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兑为附决 震为决躁

循按:《彖传》云:「夬,决也。」 五阳相连不得为决,其以夬名者,谓变通于剥而二之剥五也。 夬二之剥五,与大壮二之五同。 大壮九四藩决,谓二之五,大壮言决,犹夬言壮也。 柔乘五刚而不能决,故欲其扬于王庭以决而和。 虞仲翔谓与剥旁通,以乾决坤是也。 三五两爻皆言夬,夬荀慈明谓「两爻俱欲夬上」,非易义也。 干兑成夬,二未决也。 以变通于剥,而二决而之剥五,是以夬而能夬也,故云夬夬。 下夬字指乾上之坤三之夬。 上夬字指夬二之剥五之夬也。 夬二不决,以四之剥初成需,需二之晋五,虽亦是决,然是夬需,非夬夬矣。 两言夬夬,谓宜以夬决于剥,不可成需,而决于晋也。 抑或夬二不决,而剥上之三,仍成谦。 夬二决于谦五,则决而不和,为壮于前趾矣。 故在谦不可以夬夬,宜通履,而以履二决而之谦五,以二之谦五,则是夬履,不是夬夬。 故履九五云夬履。 自夬通剥,宜夬此夬。 自谦通履,宜夬此履也。 《说卦传》:震为决躁,兑为附决。 震兑之决,所以赞大壮藩决之决,何也? 大壮上震二之五则上成兑。 躁与燥同。 火就燥,谓离火就兑金。 大壮二之五,其决也。 以火就燥而成革。 离者丽也。 丽即附也。 兑之附决,即震之决躁,因决而成就燥之离,亦因附丽而见触藩之决。 决躁附决,皆指革也。 归妹九五「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此两袂字亦夬也。 君之袂,谓泰孚否而二决于五。 娣之袂谓大壮孚观而二决于五也。 娣之袂即大壮之藩决。 传云: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 是知君之袂即谓泰下干决而成既济也。 当渐上之归妹三,归妹成大壮,渐成蹇,不令大壮四之蹇初,即通观而藩决,为娣之袂。 虽不免于失道,尚为改悔早速,不致更失道。 成泰而乃孚否,为君之袂,故泰虽帝乙归袂,不如大壮即藩决之为良也。 否垂衣裳,故借袂为决。

姤后不省方 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循按:《彖传》、《序卦传》、《杂卦传》皆以遇赞之,则其字通于遘(薛虞记:姤古文作遘),乃《象传》云:后以施命诰四方。 又以后赞姤。 《说文》:「后,继体君也。」 则兼先后之义。 凡《象传》多称君子,概以柔进为刚者言也。 其称先王者七(复、比、观、无妄、噬嗑、豫、涣),称后者三(姤、复、泰),而复则先王与后并称。 推之,先王盖指先甲也,后盖指后甲也。 每两卦旁通,俱有先后两筮,所谓原筮也。 复通姤,姤二至复五,而上之复三,复成既济,下离为日,故云「至日」。 成既济,退藏于密,故闭关,是时姤成咸。 四不之初,故商旅不行。 此先王也。 其姤之成咸,则更变通于损,为继体之君,故为后也。 若先成屯家人,家人后通解,解二之五成萃,相过为观革,即观通大壮。 大壮二之五之比例,观通大壮,大壮二之五为省方,今复不成屯而成既济,姤不成家人而成咸,咸通恒,不错为观革,故后不省方。 此后与先王并称,其义甚明。 无妄升先成既济益,则先王也。 观大壮先成蹇革,则先王也。 豫小畜先成既济咸,则先王也,比大有先成屯家人,则先王也。 噬嗑井先成蹇革,则先王也。 否泰先成既济益为先王,益通恒,则后也。 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指否之成益言,故称后。 姤上施而成咸,然后通损以申命,故称后。 泰之通,全赖乎否。 复之复,全赖乎姤,姤实兼乎后之义焉。 《后汉书. 鲁恭传》按:易五月姤用事。 李贤注云:本多作后,古字通。

循按:《彖傳》、《序卦傳》、《雜卦傳》皆以聚贊萃,謂其成咸也。乾九五傳云: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釋文》:造,劉歆父子作聚。飛龍謂成家人,家人變通於解,解二之五為利見大人。解二之五成萃,故大人聚。非貫全經,未易明一字也。

升升其高陵 天险不可升也

循按:师二不之五,而同人上之师三成升,故云升其高陵。 坎传云“天险不可升也”,何为天险? 谓离成同人,同人上干为天,不可升即不可上之师三成升,与升其高陵互明。 地险谓坎成比,下坤为地,比五互艮,邱也。 同人上之比三成蹇,下艮山也,陵也。 上坎,川也。 由比之邱,而为蹇之陵,是为邱陵,异乎升之高为蹇之陵。 不可升其高陵,而宜其山川邱陵也。 其义微矣。

困 困蒙 其义不困穷矣 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循按:《彖传》云:「困,刚揜也。」 揜之义为藏(见《广雅》),藏者藏伏于二,不见于贲五,以致成需则困穷,所以名困也。 既困穷而成需。 需能变通于晋,则利以和义而不困穷,故需传云其义不困穷矣。 困未成需,先初动则成节,先三动则成大过,大过明夷相错为革升,与同人上之师三为比例,同人上之师三,所谓大师克也。 升孚于无妄则相遇,故《杂卦传》以困为相遇,明困不必成需始困,即未成需而成大过,已困也。 盖困成需,犹师成泰,困未成需先成大过,犹师未成泰先成升,传以困相遇与大师克相遇互明。 又于同人九四赞云「乘其墉,义弗克也。 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乘其墉谓同人四之师初,师成临,同人成家人,因同人上未克师三,故未成泰。 然已困矣。 所以明困成节之已困也。 困贲相错为革蒙,蒙成泰即困成需。 蒙未成泰,先成损,则革成既济。 损既济相错即节贲。 蒙上之三成升,为同人上之师三之比例。 故蒙六四困蒙吝,明困所以为困。 而传则于同人赞之,神妙无方,不容以浅略观矣。

循按:泉出于天,井凿于人,无水可使之有水。 水之在下者,可汲之令上。 水之在此者,可迁之在彼。 一井而裁成辅相寓焉矣。 坎二不出中,而离上入于坎三,此水之伏藏于渊者也。 一旦变通于噬嗑,用汲以食,而井养不穷。 泉伏于下,以人力修而出之,井之名本于坎水如此。 传之赞井,义亦有二。 《杂卦传》云「井通」,此谓井二通于噬嗑五,惟通故养不穷,此一义也。 《序卦传》云: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此以下字赞井字。 《广雅》:井,深也。 丰井相错为恒既济,丰四之井初,即恒四之初之比例,恒初六浚恒,谓四之初也。 传也始求深赞之。 此深字赞浚字,即赞井之下。 故井初六井泥不食,即以下字赞之。 井泥不食,谓丰四之井初也。 此又一义也。

《说文》井部:「㓝,罚辠也。 从井从刀。 易曰:井,法也。」 《说文》引易盖孟氏之遗,故郑康成亦训为法(见《释文》)。 制而用之谓之法,制而用则往来不穷,此井所以通也。 噬嗑传云:君子以明罚敕法。 法字赞井字,是井得噬嗑,法乃明,法乃敕,而井养乃不穷。 蒙初六利用㓝人。 传云以正法也,又云山下出泉。 用井九五泉字以赞蒙,故井养即蒙养,利用㓝人之㓝,即丰折狱致㓝之㓝。 丰成革,通于蒙,而后成既济,为致㓝,噬嗑成革,通于蒙而后成既济,为正法。 经言利用㓝人,而传赞以正法,似是以法自训解㓝字,不知法字钏贯敕法,法字明同是革通蒙,在丰成革,如是在噬嗑成革亦如是,故于丰言致㓝,以贯经文之用㓝人,而即自以正法与敕法两字相贯,明其为噬嗑之通井,即明乎噬嗑之成革。 㓝以言成,法以指井。 正字赞㓝字,徒以法为㓝字之解,浅之乎言易矣。

革 執之用黃牛之革 鼎耳革 乾道乃革

循按:卦知名革,取更革之义。 乾二之坤五,而上之坤三应之。 坤成蹇,乾成革,革四不可又之蹇初,故宜更革以通于蒙。 乾九四《文言传》云:或跃在渊,干道乃革。 谓干成革,改而通蒙,蒙二之五,山下出泉。 泉即渊,故跃在渊,所谓乾道乃革也。 蒙二之五,居中为黄,下坤为牛,如是则革,故云黄牛之革。 盖不更变于蒙,而以革四之蹇初,则无黄牛。 无黄牛则非用革,故传云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谓不可以革四之蹇初也。 遯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遯何以称革? 玩下莫之胜三字,则承上遯尾而言。 遯尾则临成泰,遯成咸。 值此六二未变通,而泰二之五成既济,为夬二之谦五之比例。 夬所谓往不胜,即此所谓莫之胜也。 既济咸相错为蹇革,咸四之初即是革四之蹇初,故执之而通于损蒙。 二之五而后革四之蒙初,即损二之五而后咸四之初也。 巩即固也,执之即不可有为也。 经于遯称执之,传于革称不可有为。 经于革称巩,传于遯称固志。 执之二字,又与咸九三执其随互明。 执其随谓咸四不之初而损二之五,相错为随,以执字与执其随相钏贯,以用黄牛之革与巩用黄牛之革相钏贯,以莫之胜与往不胜相钏贯。 用黄牛则革矣。 革则说矣,故云莫之胜说。 经既以执之二字钏贯执其随,又于师六五称田有禽,利执言。 田有禽,师成屯也。 利执言,屯通鼎,鼎成咸。 咸四不之初也。 鼎二之五成遯,遯成咸,即鼎成咸,故于遯称执之用黄牛之革。 于师成屯通鼎,称利执言。 利者义也。 鼎不执言而成家人,则鼎耳,言兑也。 耳,坎也。 鼎成遯,执四不行,而上行成咸,则有言而无耳。 鼎成遯,不执四而四行,则有耳而无言,乃执言固宜用黄牛之革。 不执言而鼎耳,亦宜以鼎耳革。 执之用黄牛之革,遯成咸,通于损也。 不执而鼎耳革,遯成家人,通于解也。 解二之五成萃,萃家人相错为革。 盖言用革,谓由革而变通于他卦也。 (用即庸,谓更变。 )但言革,谓由他卦变通而成革也。 遯之用革,谓遯成咸,与既济相错为革,鼎耳之革,谓鼎成家人通解,解成萃,相错为革,非明乎相错,而比例求之,则遯之用革,鼎耳之革,将不知其何以称革矣。

循按:《杂卦传》云:「鼎取新也。」 鼎之义为新,以器能新物,故器名鼎。 (贾谊言春秋鼎盛即春秋新盛也。 《匡衡传》言匡鼎来即匡新来也。 贾招之言石显方鼎贵即「方新贵」也。 应邵训鼎为始,始亦新也。 )《系辞传》云:「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能变化者也,形器不能变化者也。 形器以成既济言,象以变通言。 鼎是器,故《序卦传》以「主器」器字赞鼎,而《彖传》不言器而言象,则谓屯方变通,未成既济,以取新之义言也。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3055.html

相关推荐

书名:《易通释》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图略》 版本:钦定四库全书 电子书…

2,935

循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 忆乾隆丙申夏(1776),自塾中归,先子问日所课若何? 循举小畜彖辞,且…

2,069

夫絪緼构象,垂策者牺。 苞符献征,通灵者牙。 事既当文,辞且逮旦,然而演命于孔道,经备矣。 慨自…

4,904

易通释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元 循按《易》之言元者二十四卦(乾、坤、屯、讼、比、履、…

6,779

易通释卷二(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悔 循按:易爻称悔者二(家人九三、鼎九三),有悔四(干…

2,700

厉 循按:厉之见于彖辞者一(夬),爻辞称厉者二十六(震六二、六五,遯初六、艮九三、小过九四、既…

11,37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