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易通释》 2024年09月9日
0 收藏 0 点赞 13,156 浏览 9171 个字

振振恒震用伐鬼方 振民

循按:《舜典》「震惊朕师」《史记》作「振惊」,恒二未之五,而益上之三为振恒,振即震也,恒益为震巽之相错,恒得上震,益得下震。 恒二不之五,而益上之三,则益之震去,而恒之震存。 云「振恒」,明震之独在恒也。 传云「振恒在上」,明震之独在上也。 恒上有震,是未用震也。 未用震,而益上即伐三,故凶。 用震而后伐,是为震用伐鬼方。 用为更变,震用,则恒不振矣。 《史记. 鲁世家》,周公作《毋逸》治民震惧,今《尚书》无逸作祗惧,《盘庚》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蔡邕石经作「祗动万民以迁,是震通祗,故复下震称「无祗悔」,祗即震也。 《汉书. 律秝志》:「东,动也。」 《说文》:「动,作也。」 作之义为始,天道始于东,故震为动而卦属东方。

循按:传以止赞艮,又以节为止,明止为节,非终止,故《序卦传》云「物不可以终动,止之」,又云「物不可以终止」,成终于此,亦成始于此,是为时止。 行健在二五,时止在初四三上,若二五止而不行,初四三上行而不能待,则非时止,而为艮其限。 艮其止,止其所也。 艮其限,不止其所也。 艮其止,艮其限,皆犹云艮其艮,止其所,则止所当止,为时止。 艮兑以乾坤三索,故经以三上之行为义,当则成蹇革,失则成谦夬。 艮其止谓成蹇而初有待,因而兑成革亦止而通于蒙,惟止于此,故说于彼。 止由于说,说由于止,所以为时止也。 《说文》:「限,阻也。」 与艰义同,易诸所称艰难者是也。 艮兑成谦夬为艰,艮兑成贲节亦艰。 贲通于困则艰阻可解,《系辞传》云「困以寡怨」,《说文》:「恨,怨也。」 「艮,很也。」 《广雅》:“很,恨也。」 寡怨即寡恨,寡恨即寡艰,艰阻通,则不复艮其限矣。

渐所由来者渐矣

循按:《序卦传》云:「渐者进也。」 《彖传》云:「渐之进也,女归吉也。」 《杂卦传》云:「渐,女归待男行也。」 通而测之,传以晋为进,需为不进,女归而以进字赞之,明与需晋相关。 盖归妹征凶,则渐上之归妹三,归妹成大壮,渐成蹇,蹇大壮相错为需小过,在归妹为归妹以须。 需,须也。 需则不进,蹇通于睽,犹需通于晋。 渐之进也,谓睽二进于五,传特以待字与蹇初六宜待互明。 于待男知渐成蹇,于进知归妹成大壮。 而渐之名渐可明矣。 《文言传》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此因履霜坚冰之顺,而推及不早辨之不顺,而特用一渐字以赞渐卦之义。 乾上之坤三成谦,谦通于履为履霜,履辨上下,定民志,则辨之早,乾坤成谦夬,不善也,不能早辨。 而夬四之谦初成明夷需,积不善矣,仍不能辨。 而需二之明夷五,成两既济,寇至灾成矣,归妹成大壮,渐成蹇,犹乾坤成谦夬也,此时大壮即反归以娣,蹇即待男而行,不善能改,故女归吉也。 不能改,而渐成既济,归妹成泰,犹谦夬成明夷需,此时能改,而泰通于否,则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既济通未济,亦君子之光,与需通晋光亨同,皆可由不顺改而为顺,惟泰不通否,而二之五,明夷不通讼,需不通晋,而需二之明夷五,乃成大悖而不可救,是所谓由来者渐也。 女归待男,明其成蹇大壮,若初四先行,则归妹成临,渐成家人。 蹇大壮为需小过之错,家人临为中孚明夷之错,家人通解,既可解悖,临通遯,亦咎不长。 传于临赞云「刚浸而长」,于遯赞云「小利贞,浸而长也」。 浸即渐也,渐而能长,则不至于不顺。 临遯相错为履谦,谦六五「利用侵伐」,侵即浸(《汉书. 薛宜传》注浸字或作侵),利用侵则渐而能长,传用两浸字,赞谦之侵,用一渐字,赞渐卦之渐。 归妹言跛能履,以其成临而通遯。 坤言履霜坚冰至,以其成谦而通履。 经以归妹成临,发明履卦,传以坤成谦,发明渐卦。 如抚铜人之穴,经络相通,寻星宿之原,伏流可溯。 洵神奇之至矣。

归妹 帝乙归妹 女归 归而逋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天造草昧 日中见

循按:卦以归妹名,向第谓上震为长男,下兑为少女,男子谓女子后生为妹(见《尔雅》),二之五则兑在上,五自二归,即妹之归耳。 及以《彖传》及泰九五观之,则不可合。 泰上天下地,何兄妹之有? 而亦云归妹,于是解者或以为互兑互震,或以为泰三之四即成归妹。 泰三固不可之四,此卦变之说,置不必论。 互兑互震,似矣。 而于《彖传》所云,天地之大义,人之始终,究莫可通贯。 细为思之,凡卦之名,有就当位名者,有就失道名者,归妹失道成泰,成泰而后变通,故名归妹。 泰六五与归妹六五,同称帝乙归妹,此即确证。 归妹二不之五而成泰,所以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成泰则渐成既济,泰与既济系,则二之五成两既济而终止,改而通于否。 泰与否系,则二之五而否应之,终始之际,存乎变通,故云「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又云「归妹人之始终也」。 归犹复也,在渐,既以「夫征不复,妇孕不育」明其为泰,在归妹即以「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发明彖之「征凶无攸利」,明白可见。 泰既济相错,需明夷也。 泰通否,犹明夷通讼,讼九二归而逋,明以讼二之明夷五为归,即泰通否而二之五为归。 传即赞于同人云「与人同者物必归焉」,同人师相错为明夷讼,经以讼二之明夷五之归,明泰二之五之归,传即以师二之五之归,明讼二之明夷五之归,而归妹之所以为归,于是乎可明矣。 《释名》:「妹,昧也。」 〈酒诬〉妹邦,即《诗》沬之乡,妹昧沬三字通。 丰九三「日中见沬」,王肃音妹,郑康成作昧(《释文》引《子夏传》、薛注、《字林》皆作昧。 王弼《周易略例》:「闇甚则明尽,未尽则明昧。 明尽则斗星见,明微故见昧。」 《释文》昧本亦作妹,又作沬。 )丰涣相错为家人解,涣二之丰五,又为大壮二之五之比例。 归妹未成泰,而夫征不复,则成大壮,而渐成蹇。 妇孕不育则成临,而渐成家人,皆昧也。 不俟成泰,而大壮即通观,家人即通解,则昧亦归矣。 传于屯以天造草昧赞之,随蛊成大畜屯,犹归妹成家人临,传于屯通鼎云「草昧」,所以赞临之通遯也。 经于泰之称归妹,明归妹之成泰。 于丰之称见沬,明归妹之成大壮。 传即以屯之称草昧,明归妹之成临。 见沬即是归妹,草昧即是见沬。 经文自相赞,与传之赞经,皆神奇之至矣。

循按:《序卦傳》云;「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彖傳》云:「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王假謂渙二之豐五,五本柔而化為剛,此所以為大矣。五不大而四行則成明夷,明夷幽不明,渙成中孚,亦無震不動,惟渙二先之豐五,豐四後之渙初,豐不成明夷則明,渙成益下震則動,豐以明以動得名,則指豐成既濟,渙成益,即為屯家人相錯。屯盈也,豐滿也(見《廣雅》),滿亦盈也。屯盈則通鼎為居貞,益盈則通恒為居貞。不變通而窮,則失其居。以失其居,與屯之不失其居相貫。而豐之為豐,於是可見矣。豐即丰(《毛詩》「子之丰兮」傳云:「丰,豐滿也。」)邦从丰聲,《說卦傳》以離為蚌,蚌即邦,邦即豐。渙二之豐五成革,而豐四之渙初,即蒙二之五而革四之蒙初之比例,亦即睽二之五而四之蹇初之比例。蹇成既濟,離在下為正邦。革成既濟,離在四亦為正邦。豐先成革而後成既濟,互離在四,與革通蒙成既濟合,亦與咸四之初合,故中孚孚乃化邦指二之小過五成咸,而咸四之初成既濟也。中孚二之小過五而小過四之初,為損二之五而咸四之初之比例。損二之五而咸四之初成既濟,為十朋之龜。龜指咸四之初成離。傳於離為蚌為龜,蚌取於丰,邦亦取於丰,豐亦取於丰,蚌邦豐一也。龜指咸二四成離,亦指夬下成離(靈龜), 邦指革四成離,亦指蹇下成離,亦指泰下成離,其義同,故相次以見義。蠃之為羸,則指明夷下之離(蠃豖,羸其瓶),與泰既濟下之離(羸其角),羸之義為瘠為弱,故指失道之既濟。龜之言久也,丰之言盛也,故指當位之既濟。蟹之為解,則兼失道當位言之。解成泰通否而成既濟,則當位,為天下有邦矣。不通否而成既濟,則失道,為羸其角矣。鼈即敝,亦即罷。井成需為漏,需二之晉五成既濟,下離為敝漏。歸妹成泰,泰通否而成既濟,則永終知敝。中孚成需通晉,或鼓或罷。罷與敝漏之敝同,鼈蟹蠃蚌四字,皆指成既濟有離(羸其瓶成需明夷,亦相錯為既濟泰),與龜指成既濟有離同,與龜為類,故假借為鼈蠃蟹蚌,其實鼈即敝也罷也,蠃即羸也,蟹即解也,蚌即邦也豐也。始測得此義亦咤其奇,未敢遽信也。測之既久,則誠見其為然,確不可易,故不憚煩複言之,以質諸好學深思之君子焉。

旅 商旅不行

循按:復《象傳》云:「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虞仲翔云:「坤闔為閉關,巽為商旅,為近利市三倍。姤巽伏初,故商旅不行。」以商旅屬巽,非易義。何也?旅即旅卦也。節二之旅五,節成屯,旅成遯。姤二之復五,復亦成屯,姤亦成遯,故復言旅也。姤二之復五,不獨同於節二之旅五,亦同於臨二之五。臨二之五為至臨,姤二之復五因而上之復三,即為至日,與臨二之五,遯上之臨三同,亦與節二之旅五,節三之旅上同。商旅不行者,姤四不之初也。姤四不之初,即旅四不之初,故旅不行。商即兌九四商兌之商,兌二之艮五,四不之艮初,謂之商兌。月令盛德在金,其音商。兌為正秋,二張於艮五(《白虎通》云:商貴張也),兌下成震為善鳴,秋而有聲,則商也。兌成節猶坤成復,復通姤與節通旅同。節二之旅五而旅四不之初,即是兌二之艮五二四不之艮初,亦即是姤二之復五而姤四不之初,在兌為商兌,在旅則為商旅。於復而云商旅不行,明復通姤而姤四不行,即節通旅而旅四不行也。旅不行而加一商字,明其為四不行,同於兌四不行之為商兌也。

巽 上巽也 順以巽也 順以巽也 順以巽也

循按:《说卦》、《序卦》两传,以巽为入,经凡称入皆指巽。 乾四之坤初成家人,则云惟入于林中。 家人上巽也。 离上之坎三成井,则云入于坎窞,井下巽也。 贲上之困三成大过,则云入于幽谷,入于其宫,大过下巽也。 履四之谦初成中孚明夷,则云入于左腹,中孚上巽也。 讼上之三成大过,则云后入于地,与贲上之困三同也。 需二之晋五,晋四之初成益,则云入于穴,益上巽也。 姤四从二五之初成家人,则云出入无疾,家人上巽也。 讼传云入于渊,谓上之三成大过,即明夷之后入于地也。 传称巽者四,大畜通萃成家人,巽在上,故萃六三传云上巽也。 蒙二之五成观,巽在上,故六五云「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归妹四之渐初成家人临,家人六二传云六二之吉,顺以巽也,谓家人通解也。 渐六四传云「或得其桷,顺以巽也」,谓渐成家人通解也。 通解则解成萃,蒙成观与革错,亦为家人萃。 传三言顺以巽,皆以家人上巽而言。 《说卦传》:乾健,坤顺,震动,巽入,坎陷,离丽,艮止,兑说。 《彖传》于巽独不言入,直称为巽。 (小畜健而巽,蛊巽而止,观顺而巽,恒巽而动,益动而巽,升巽而顺,井巽乎水而上水,鼎以木巽火,渐止而巽,中孚说而巽。 )巽犹逊也,逊犹让也。 大抵八卦之名,各名一义而义则相通。 乾行健,谓初筮再筮不已也,坤顺承,谓当位失道皆变通也。 离丽,谓初四三上附于二五而当位也。 坎陷,谓二五为初四三上所陷而失道也。 震柔中,宜动者也。 巽刚中,宜逊以从人也。 艮止,有所待也。 兑说,舍乎此以通于彼也。 全易之义,八字尽之。 入与出对,出主二五。 帅众者也。 入属初四三上,视二五之动以从之者也。 《象传》以随赞巽,巽随震而有事,犹随随蛊而有事,巽之无初,即随之无故矣。

兑 用说桎梏 舆说辏后说之弧 莫之胜说

循按:《彖传》云:「兑说也。」 说之义为解释,谓成革则舍而通蒙也。 蒙初六用说桎梏,即脱去革以从蒙也。 革上兑,用四之蒙初,用兑即是用说。 凡卦称说者,固以卦有兑而兼用解脱之义,小畜二之豫五,豫成萃,萃上兑,故说轼。 说轼者,萃四不之初,下坤舆无辐也。 大畜二之五而萃四不之初,即小畜二之豫五而豫四不之初之比例。 盖乾四之坤初成复,则有底。 小畜舍复而通豫,是脱去有底之轼,亦即脱去复,辑即复也。 屯之有底同于复,大畜脱去屯而通萃,犹小畜脱去复而通豫,故均云说轼也。 睽成泰,泰通否,泰二之五为先张之弧。 否上之三成咸,为后说之弧。 咸上兑固为说,而睽成泰,即舍蹇而通否。 蹇上款亦是弧,蹇成既济,睽又成既济。 两坎在上,坎坎即是弧弧,故张其一弧,而脱去一弧也。 遯临相错为谦履,遯上之临三成咸泰,咸舍泰而通损,故云莫之胜说。 说指咸上兑,亦兼脱去之义也。

循按:《序卦传》云:「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 涣之为散,与萃之为聚互相发明。 涣二之丰五成观革,相错为萃家人,家人上之萃三成咸,三阳相聚,所以为萃。 相错为观革,观上之三成蹇,则两阳分散,所以为涣。 《说卦传》云「风以散之」,正指涣上之巽矣。 涣二之丰五,为夬二之剥五之比例,传以烂赞剥,烂犹涣也。 延笃云“涣烂乎其溢目”是也(见《后汉书. 延笃传》注云:涣烂,文章貌)。 涣通焕,《论语》焕乎其有文章,焕乎犹云涣烂乎。 涣二之丰五则来章,与革通蒙,蒙二之五同,蒙杂而着,物相杂为文,《说文》:「散,杂肉也。」 涣为散,散为杂,其义亦同。

节 失家节 中节 刚柔节 不知节 节饮食

循按:《杂卦传》云:「涣离也,节止也。」 明涣所以补离之失。 节所以复艮之时也。 兑二不之艮五而四之艮初,艮成贲,兑成节,不能止者也。 节通于旅,旅四不之初而节二之旅五,仍是艮其止,故名为节。 节所以达旅人,节之名以旁通于旅名之也。 传于家人蹇鼎颐未济五卦,皆称节以赞之。 节旅相错即为蹇睽,蹇九五大蹇朋来,谓升二之五,升通无妄而二之五成蹇,犹蹇通睽而二之五成无妄。 无妄蹇相错为屯遯,即节二之旅五。 传以蹇无妄为中节,则节二之旅五成屯遯为中节可知。 节二之旅五,与屯通鼎,鼎二之五同。 鼎上九传云「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鼎成遯,升成蹇,下皆艮止,若鼎四之初成大畜,犹解四之初成临。 家人九三,妇子嘻嘻,谓家人上之解三成恒,恒四又之初成泰,故传云「失家节也」。 家人成既济,解成泰,与益成既济、恒成泰同。 未济上九传云「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泰既济相错为需,故濡首。 成需则失节,不成需则节矣。 传于颐赞云「节饮食」,需为饮食之道。 噬嗑四之井初成需颐,为鼎四之初之比例。 颐舍需通大过,大过四不之初则不成需,故为节饮食。 委婉曲折以相赞明,非达乎相错旁通之指,未知所谓也。

中孚 孚 有孚 匪孚 罔孚 斯孚

循按:《杂卦传》云:「中孚信也。」 《序卦传》云:“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彖传》释「豚鱼吉」云:「信及遯鱼也。」 革《彖传》云:「已日乃孚,信而革也。」 丰六二传云:「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大有六五传亦云:「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坎《彖传》赞习坎有孚云:「行险而不失其信。」 皆以信赞孚。 《说文》:「符,信也。」 「孚,一曰信也。」 孚符古字通。 (《律书》「剖符甲」《索隐》云:符甲即孚甲也。 )讼履涣成中孚,不能与明夷通,宜变而通于小过。 《聘义》云:“孚尹旁达,信也。」 旁达犹言旁通,符节两片相合,两卦旁通似之,故名孚。 讼成中孚,犹晋成小过,需二不之晋五而晋上之三,则过矣。 过而能改,则必旁通于中孚。 小过旁通中孚,亦孚也。 讼成中孚,亦过也。 易六十四卦,惟大过颐小过中孚,专有旁通,故以小过名过,中孚名孚。 过而能孚,仍归无过矣。 《彖》言有孚者五(需讼观损坎),言孚者二(革夬),爻言有孚者十九(比初六,小畜六四,九五,随九五,大壮初九,益六三、九五,家人上九,解六五,萃初六,革 九三、九四、九五,丰六二,中孚九五,未济六五、上九,井上六),言孚者九(泰九三、六四,大有六五,睽九四,解九四,萃六二、九五,升九二,兑九二),一爻中两见有孚者三(比初六,益九五, 未济上九),坎观讼三卦本无过,必有孚以通之,乃能终于无过。 需损两卦己有过,必有孚以通之,乃能改而无过。 孚上加一中字,明两卦旁通以二交五为孚,二不交五,而四上先行,仍不为孚。 坎二之离五则有孚,坎二不之离五,离成明夷,坎成需,则不孚。 坎成需犹困成需,所谓有言不信也。 需与明夷不孚,而明夷变通于讼则孚,需变通于晋则亦孚。 需有孚于晋则光亨,讼有孚于渡夷则窒惕中吉。 举一坎,以明八卦非孚,则不可行。 举一讼,以明无过之卦,必与有过之卦孚,举一需,以明有过之卦必与无过之卦孚,以我之不足,受彼之有余。 以我之有余,补彼之不足。 惟有孚,而元亨利贞之德乃行。 故易重有孚。 《彖》又于观损两卦称有孚者,观与大壮孚者也。 损与咸孚者也,睽四之蹇初成损,与睽上之三成大壮,同一有过,损有孚而元吉,观有孚而化。 举一观,以见过在三上者之有孚也。 举一损,以见过在初四者之有孚也。 过在初四者为损,过在三上者为大壮,过在初四又在三上者为需明夷。 举需以例明夷,举损以例大壮,举观以例咸,举讼以例晋,故彖之言孚,止此五卦,而其义已尽。 需之孚于晋,晋初六云「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罔孚之罔,即君子用罔之罔,谓成益也。 需成既济,所以贞吉者,以晋成益以罔孚也。 需二之晋五,即未济二之五,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饮酒,需二之晋五也。 未济为既济所孚,未济成否,犹晋成否,为饮食宴乐,故有孚于饮酒无咎。 既饮酒而初四应之成益,又宜孚于恒。 恒二之五而后益上之三,则为西邻礿祭之时矣,乃恒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泰,益上之三成既济,是为濡其首。 益虽有孚于恒,仍为失是,是者时也,失变通趋时之道也。 举一未济,而诸卦可以隅反,失是者不是也。 不是者非也,非即匪也。 解二之五成萃,萃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匪谓大有四之比初成大畜,所谓「无交害匪咎」也,大畜孚于萃,即是匪孚于萃,故云匪孚。 初六有孚,六二孚乃利用礿,皆谓此匪孚。 升九二亦云「孚乃利用禴」,蒙上之三成升,亦失是为匪,升旁通于无妄,亦匪孚也。 《彖》于损称有孚元吉,爻于井上六称有孚元吉,明坎成井与未济成损同,虽失是而能有孚,仍为元吉。 失是成损,又损成泰,失而又失而后孚。 视损之孚更为艰苦,泰九三勿恤其孚,损成泰则恤,泰孚于否则勿恤。 否成益则戒,益孚恒则不戒,故云不戒以孚。 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谓益孚于恒也。 「有孚惠我德」,谓恒孚于益也。 坎孚于离成同人比,比不孚于同人而孚于大有,惟孚于大有,大有二之五而比初,比之则成屯,屯又有孚于鼎,故盈缶。 一孚于大有,再孚于鼎,是为原筮者。 原筮者,再筮也。 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孚即比之有孚,谓比有孚于大有,而大有二之五为交如。 既交而比初,比之成家人。 家人上九有孚威如,谓孚于解。 以威如二字,与大有之威如相钏贯。 睽九四遇元夫交孚,睽孤则成损。 交谓损二之五,孚谓孚于咸,即损而有孚。 遇元夫,故元吉也。 家人孚于解,所谓有孚于小人。 解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临,临不可与家人孚,变而孚于遯,则为斯孚。 斯即澌,澌而后孚,故云斯孚。 临通遯,犹中孚通小过。 中孚通小过,犹小畜通豫,故中孚九五「有孚攣如,无咎」,小畜九五亦「有孚攣如」,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与涜互明。 大壮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征凶即归妹之征凶。 归妹不成随,而成大壮,失是矣,此时不可不有孚。 有孚者,孚于观也。 大壮二之五成革。 彖之单称孚者,惟革夬两卦。 革云「已日乃孚」,已日谓下成离日,四止而不行,以孚于蒙。 孚于蒙则改命从蒙,故六二已日乃革之。 惟孚乃革,故传云「已日乃孚,信而革也」。 九四「有孚改命吉」,九三「革言三就有孚」,革孚蒙,蒙成益,又孚恒,故三就也。 蒙二之五为大人虎变,虎所以变,以已日乃孚。 九五未占有孚,占即变也。 未占为蒙,已占观,革与蒙孚,不与观孚,孚于未变之先,此示其例矣。 艮上之兑三成夬,三先于五则号,惟夬孚于剥,是为孚号。 兑三之艮上成夬,则孚于剥。 兑二之艮五成随,则孚于嘉,嘉者亨也。 随孚于蛊,蛊二之五而初四会之成家人,孚于嘉也。 三上会之成革,亦孚于嘉也。 若蛊成蹇,随成革,革四之蹇初,是为「随有获贞凶」,故必有孚在道以明,有孚在道,与有孚失是互明。 在道则不失是矣。 余学易,悟得旁通之义,测之既久,乃知传中旁通二字,即经文所谓孚。 惟两卦相孚而二五交,上下乃应。 交而不应,不孚故也。 此易所以以孚为重也。

大過 小過 過旬 有過則改 赦過宥罪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

循按:過之義亦有二,其一為過失之過,賁復節小畜明夷需,皆失道有過。賁孚於困,復孚於姤,節孚於旅,小畜孚於豫,明夷孚於訟,需孚於晉,可以改過矣,乃賁上之困三,復三之姤上,訟上之三,成大過。節三之旅上,小畜上之豫三,晉上之三,成小過。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此卦所以名過也。大過二五兩剛,過在二,故名大過。小過二五兩柔,過在五,故名小過。大小皆不可過,而過在柔,尢不可。故《雜卦傳》云:「小過過也。」

其一为过度之过(《说文》:过,度也),义同于至(《吕氏春秋. 异宝篇》「五员过于吴」,高诱注:过犹至也),大过通颐而二至于颐五,则为大者过。 小过通中孚而五至于中孚二,则为小者过而亨,《彖》以栋桡明大过。 九三言栋桡凶发明之,此谓过失也。 上六过涉,过谓二之颐五,涉谓颐上涉大川,此则过度之过矣。 小过彖以可小事明小过,谓五可至中孚二也。 六二以过与不及并言,九三九四言弗过,上六言过之,则皆过失之过矣。 传以过赞小过,以颠赞大过,度而至,乃颠也。 《序卦传》云「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此以动赞过。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此以行赞过。 又云「有过物者必济」,则以过为济,济亦度也。 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传云「虽旬无咎,过旬灾也」,地官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 注云:「旬,均也。 读如㽦㽦原隰之㽦。 易坤为均,今书亦有作旬者。」 谓易书亦有作坤为旬也。 《易释文》云:「旬,荀爽作均。」 郑康成解旬为十日,十亦坤数,是旬是均,皆指坤无疑。 离上之坎三成丰,犹晋上之三成小过,丰四之涣初成明夷,为小过四之初之比例。 明夷上坤,由小过而有坤,故云过旬。 明夷上坤下离,小过上六飞鸟离之,指其下离而言,此传云过旬,指其上坤而言。 旬上加一过字,明其同于小过之成明夷则为灾,虽旬无咎之旬,不成明夷之旬也。 不成明夷何以有旬? 涣二之丰五,遇其配主,则涣成观,观下虽亦有旬,而非明夷之旬,则为无咎之旬,而非有过之旬也。 小过者,小畜二不之豫五而上之豫三也。 豫传赞云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不过即是弗过,谓不成小过也。 既成小过,变通于中孚,中孚二之小过五成益,故益传云有过则改。 小畜二之豫五,与解二之五同。 解传云「君子以赦过宥罪」,赦过则不过,谓解成萃,为豫成萃之比例。 解二不之五而四之初,犹涣二不之丰五而丰四之涣初。 赦过二字,括不过。 弗过,过旬,诸过字,一以贯之,若不深考,视为泛文,圣人赞易之精微,何由见哉。

既济 未济 天道下济而光明

循按:《杂卦传》:「既济,定也。」 《尔雅》:“济,成也。」 「济,益也。」 益以上之三成既济,故济之义为益。 损成益为兴利之益,益成既济则为盈溢之益矣。 定即成也,又济谓之霁,霁为雨止之名(见《说文》),是济有止义。 既济者,既止也。 未济者,未止也。 故传云「终止则乱」,明既济为终止也。 谦传云「天道下济而光明」,济指既济也,下谓履四下行之谦初也。 履二不之谦五,而四之谦初成明夷,则不光明。 惟履二先之谦五,而后四之谦初,不成明夷而成既济,故下济而光明。 下济者,下行而成既济也。 赞易之妙,思之自见。

男廷琥孙授书授易授诗校字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3053.html

相关推荐

书名:《易通释》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图略》 版本:钦定四库全书 电子书…

2,935

循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 忆乾隆丙申夏(1776),自塾中归,先子问日所课若何? 循举小畜彖辞,且…

2,069

夫絪緼构象,垂策者牺。 苞符献征,通灵者牙。 事既当文,辞且逮旦,然而演命于孔道,经备矣。 慨自…

4,904

易通释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元 循按《易》之言元者二十四卦(乾、坤、屯、讼、比、履、…

6,779

易通释卷二(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悔 循按:易爻称悔者二(家人九三、鼎九三),有悔四(干…

2,700

厉 循按:厉之见于彖辞者一(夬),爻辞称厉者二十六(震六二、六五,遯初六、艮九三、小过九四、既…

11,37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