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略》 2024年09月9日
0 收藏 0 点赞 10,959 浏览 5365 个字

论卦变上第二

卦变之说,本于荀、虞(古称之卦),其说皆不能画一。 荀爽谓屯本坎卦,初六升二,九二降初,蒙本艮卦,二进居三,三降居二,则本六子矣。 谦乾来之坤,则谓乾上之坤三。 解乾动之坤,谓乾坤交通,动而成解,则本于乾坤矣。 讼阳来居二,则本遯。 旅阴升居五,则本否。 晋阴进居五,则本观。 损干之三居上,则本泰。 是又本十二辟矣。 乃萃则云「此本否卦,上九阳爻见灭迁移。」 是则用《易林》之法。 所谓否之萃矣。 随为震之归魂,蛊者巽也,解者震世也,是又用京房世应之说也。

荀氏书残缺不完,虞氏备矣,以十辟为主,以明夷解升震四卦自临来(明夷,临二之三; 解,临初之四; 升,临初之三; 震,临二之四),晋蹇萃艮四卦自观来(晋,观四之五; 蹇,观上反三; 萃,观上之四; 艮,观五之三),讼无妄家人革巽五卦自遯来(讼,遯三之二; 无妄,遯上之初; 家人,遯初之四; 革,遯上之初; 巽,遯二之四),需大畜睽鼎兑五卦自大壮来(需,大壮四之五; 大畜,大壮初之上; 睽,大壮上之三; 鼎,大壮上之初; 兑,大壮五之三),蛊贲恒损井归妹丰节既济九卦自泰来(蛊,泰初之上; 贲,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 恒,乾初之坤四; 损,泰初之上; 井,泰初之五; 归妹,泰三之四; 丰,泰二之四; 节,泰三之五; 既济,泰五之二),随噬嗑咸益困渐旅涣未济九卦自否来(随,否上之初; 噬嗑,否五之坤初,坤初之五; 咸,坤三之上,乾上之三; 益,否上之初; 困,否二之上; 渐,否三之四; 旅,否三之五; 涣,否四之二; 未济,否二之五)。 三阴三阳,既本诸泰否,二阴四阳,四阴二阳,既本诸临观大壮遯,则一阴五阳,五阴一阳,亦宜本诸复姤剥夬矣。 乃谦则乾上九来之坤,与荀氏同,所谓自乾坤来,无复姤夬剥之例矣。 豫则复初之四,比则师二之五,说者以为从两象易之例,非乾坤往来。 而履则变讼初为兑,小畜则需上变为巽,此亦荀氏萃本否卦之说。 于卦变中别一义矣。 二阳之卦自临来者,宜为明夷解升震四卦,自观来者宜为晋蹇萃艮四卦,其屯蒙颐坎四卦,可自观来,亦可自临来,莫知所指,乃以屯为坎二之初,蒙为艮三之二,用荀说也。 坎则云乾二五之坤,与离旁通于爻,观二之上,是既本乾坤,又本十辟。 而颐则晋四之初,晋则非乾坤,非六子,非十辟矣,又何说乎? 自遯来者,宜为讼无妄家人巽四卦,自大壮来者宜为需大畜睽兑四卦,其鼎革大过离四卦可自遯来,亦可自大壮来,以屯蒙颐坎例之,则蒙自艮来,革宜自兑来。 屯自坎来,鼎宜自离来。 而革则云遯上之初,与蒙旁通。 鼎则云大壮上之初,与屯旁通。 又本于十辟。 离为坤二五之乾,与坎旁通。 于爻遯初之五,与坎一例矣。 大过则云,大壮五之初,或兑三之初,例诸颐为晋四之初者,又何所适从? 且所谓之者,两爻相易也。 如遯三之二为讼,大壮四之五为需,四之五亦五之四,三之二亦二之三是也。 至大畜则云大壮初之上,无妄则云遯上之初,损则云泰初之上,益则云否上之初。 依诸例,则大壮初之上,鼎也。 遯上之初,革也。 泰初之上,蛊也。 否上之初,随也。 此则以初爻加于上爻之上,上爻续于初爻之下,与两爻相易者迥别。 中孚小过两卦,无所依附,则云中孚讼四之初也。 此当从四阳二阴之例,遯阴未及之三,而大壮阳已至四,故从讼来。 小过晋上之三,当从四阴二阳,临观之例。 临阳未至三,而观四已消也。 所说殊艰涩不易解,究而推之,不过谓遯初之四,而二不能及三,大壮上或之三,而阳实在四,惟自讼来,则遯二已及三,而初又之四,即为中孚,然则大壮五先之四为需,需上又之三,成中孚亦可也。 临阳未至三,二未至三成明夷也。 观四已消,五未之四成晋也。 五先之四,则四不消,四不消而晋上之三为小过,则临二先至三成明夷,明夷初又之四成小过,亦可也。 盖两阳爻齐之,乃成小过,两阴爻齐之,乃成中孚,无两爻齐之之理,而其例既穷,乃变其说为讼四之初,晋上之三。 晋上之三,仍是观五先之四,观上次之三也。 讼四之初,仍是遯二先之三,遯初次之四也。 仍是两爻齐之。 虞氏自知其不可彊通,姑晦其辞,貌为深曲,而究无奥义也。 其于丰云,此卦三阴三阳之例,当从泰二之四,而丰三从噬嗑上来之三,折于坎狱中,而成丰。 于旅云贲初之四,否三之五,非乾坤往来也。 与噬嗑之丰同义。

说者又以此为两象易之例,然则卦之来也,自乾坤一也,自六子二也,自十辟三也,上下相加如损益四也,上下刚柔相变如小畜履,五也。 两象易,六也。 两爻齐之,如遯先生讼,次生中孚,七也。 谓诸卦各有所自来乎? 谓每卦兼有所自来乎? 余于此求之最深最久,知其非易义所有,决其必无此说。

夫乾坤索为六子,八卦错为六十四,相摩相盪,而设卦之义已毕,其旁通以各正性命,时行以自彊不息,则爻之变化也。 今谓卦之来,由于爻之变,其谬一也。 诸卦生于六子,而六子又生于诸卦,其谬二也。 一阳之卦不生于剥复,一阴之卦不生于姤夬,与泰否临观等例参差不一,其谬三也。 彭城蔡景君说,谦剥上来之三,蜀才谓师本剥卦,同人本夬卦,则一阳一阴与二阳二阴之例通矣。 然一阳之卦有四,皆可兼自复剥来,一阴之卦有四,皆可兼自姤夬来,与革鼎屯蒙坎离颐大过之于遯大壮临观等,于彼于此,无所归附,其谬四也。 至于晋讼可生中孚小过,噬嗑可生丰,贲可生旅,蔓衍无宗,不能自持其例,其谬五也。 虞氏而后,若蜀才、卢氏、姚信,侯果之流,皆言卦变,宋李挺之、朱汉上,复整齐而更张之,皆不免支左而诒右。 王弼屏而去之,郑东谷、俞石涧力辨卦变之非,而东谷取错卦,石涧取反对。 明人来矣鲜本石涧之书,而以反对为卦综,以旁通为卦错,东谷谓以乾坤为本,而取刚柔之变相错(如乾坤以初相错则成复姤,以二五相错则成坎离是也),然而八卦相错,自卦之相错也,而以为旁通,非其义矣。

论卦变下第三

说易者必沾沾于卦变,反对者何也? 以彖传有往来上下进退之文也。 荀虞以来,大抵皆据以为说,传文不可以彊通,故不能画一耳。 余尝综而核之,晋鼎睽皆云柔进而上行,谓观四进五成晋,遯二进五成鼎,晋鼎二卦自十辟来,似矣。 而何解于睽? 以十辟例之,睽宜为大壮三之上之卦,大壮三之上则刚进,非柔进。 求诸十辟不可得,乃以为无妄二进而之五,夫无妄非十辟也。 无妄二可进于五,则讼初亦可进于五。 中孚四亦可进于五,皆上行得中,又何说之辞乎。 且晋传云「柔进而上行」,即承之云。 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然则柔进而上行五字,正解释康侯锡马之辞,彼观四之五,以正易为不正,遂足为「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之解乎。 睽传云「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然则此柔进上行云云者,解彖辞之小事吉也。 鼎传云「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则又解彖辞之元吉亨也。 顾睽五柔为丧马矣,为恶人矣,而可为小事吉乎。 鼎五柔为覆餗矣,为形渥矣,而可为元吉亨乎。 (宋王宗传《童溪易传》云:「睽之柔进而上行,谓自遯来可也。 鼎之柔进而上行,亦谓自遯来可也。 此犹可诿也。 晋之柔进而上行,则谓自谁卦而来乎? 以晋之柔进上行,谓不知自谁卦来者,盖二五两柔不可谓二行于五。 观四亦居上,卦已在上,不宜又谓上行。」 此辨卦变,尤可取以辨反对之说也。 惟以睽之柔进而上行为自遯来犹可诿,此不可诿者也。 黄棃洲《易学象数论》云:「晋柔进而上行,而观之四五相易,皆在上卦,睽柔进而上行,而大壮三上相易,柔为下行。」 是则然矣。 )

传称刚来者四,随刚来而下柔,谓否上之三。 讼刚来而得中,谓遯三之二。 涣刚来而不穷,谓否四之二,似矣。 而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独加内外二字,若豫知后有谓遯三之初者,而早破之。 (黄氏宗羲云「遯之初三相易,皆在内卦,非外来」是也。 )其说穷,不得不改为上加于初矣。 或谓三在下卦中爻之外,自三来居初,在中画之内而为卦主(见元朱升《问易旁注·十辟卦变图》)。 上卦为外,下卦为内,常例也。 以三为外,是内外溷淆矣,三可为外,虞氏何必迁移其说以自紊乎。 (胡氏煦《周易函书》云:「无妄一卦,将外字抛置一边,全不追寻着落,将使周易最简最贵之文,一字而具无穷之妙者,竟有闲文不须解说矣。 且闲文之在他书,容或有之,不应外字在周易,而亦可以闲文视也。 )讼传云「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明以刚来得中为解释彖辞之文,以为遯三之二,遯二三皆正,一经卦变而皆不正。 二五两刚不正,而可谓之吉乎。 涣传云「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非变通不可谓不穷。 传以刚来为不穷,乃谓否四之二,二五两刚与讼同,不穷安在。 柔得位乎外,谓否二之四矣。 而所云上同者何谓也? 传称刚上者四,恒蛊皆云刚上而柔下,恒则谓泰初之四,蛊则谓泰初之上。 大畜刚上而尚贤,无论大壮四之上,无妄初之上,而五与上皆失正,何以称贤,所谓日新而大正者何在。 至贲传云「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 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明以二语分释彖传。 所谓亨,所谓小利有攸往,谓柔来为泰上之二。 何以得亨? 已牵彊难说,若泰二之上,明是刚往,不是柔往。 刚大柔小,常例也。 乃以刚上为小往,不且阴阳谬戾乎? 传所以释经,经云「小利有攸往」,传云「分刚上而文柔」,而经与传不且方凿而圆枘乎? 恒刚上而柔下,承之云「雷风相与」。 咸柔上而刚下承之云「二气感应,以相与」,岂否三之上,遂为二气感应乎? 又何以为男下女也? 岂泰初之四,遂为雷风相与乎? 又何以为久于其道也?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虞翻以为泰初之上,固不可为道。 或以为泰三之上,亦岂道乎? 一阴一阳之谓道,初之上,三之上,为一阴一阳乎? 益传云「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道何以光? 民何以说? 岂否初之四之谓乎? 兑说也,否无兑,益亦无兑,上下往来,不可以虚辞说,所谓说,所谓道,乃可以虚辞说乎? 噬嗑传云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节传云刚柔分而刚得中,以节为泰三之五,噬嗑为否初之五,似矣。 乃噬嗑之柔得中而上行,承雷电合而章,则所谓上行者,言合而不言分,分之不可为合,犹大之不可为小也。 顾上行既指合而不指分,则以否初之五为刚柔分者,即不得以上行为否初之五矣。 谦传云「地道卑而上行」,为卦变之说者,乾上之坤三也。 为反对之说者,豫下坤到于上也。 坤居上,五失位,以三先五,为灾为伤为大败,为冥,为晦,为迷,为死,正所谓卑而踰矣。 何亨之有,何吉之有,又何有终之有? 卑而上行,犹云柔以时升,地之上行,可云剥三之上,柔之升不可云临初之三。 虞翻云:「柔谓五坤也,升谓二,坤邑无君,二当升五。」 虞氏此说最精最明,可推诸所称柔进而上行者,所谓时行也。 说者不识时字,而以柔之升为自解三之四,洵铩头以便冠矣。 彼持反对之说者,谓萃下坤升而在上。 斥卦变之说,至此而穷。 诩反对之说,至此而验。 顾萃到为升,坤晦于上,正所谓冥升矣,安所得为时乎? 蹇为观上之三,而称往得中。 渐为否三之四,而云进得位,刚得中,为卦变之说者,又穷,而为反对之说者,则云,解到体蹇,则二往五为得中,归妹到体渐,则二进于五为刚得中(见俞石涧《大易集说》),然蹇传之往得中,解释彖传利西南,解反为蹇,所谓西南者安在? 西南坤也。 解无坤,蹇亦无坤,不且反正失据邪,又何解于解利西南之得众也? 小过之小事吉,犹睽之小事吉,小过传以柔得中解小事吉,犹睽传以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解小事吉也。 兑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顺乎天而应乎人,与革传同。 则刚中者,谓二之艮五。 柔外者,谓三之艮上。 二之艮五,三之艮上,兑成革,传明以顺天应人两赞之,可不烦言而解。 据卦变之说,则刚中为大壮三之五,柔外为大壮五之三,五可为中,三不可为外。 无妄谓三在初,外且不可,此乃以三在五外可乎? 若以刚中即指兑五,柔外即指兑上,顾五刚上柔之卦多矣,于兑言之,殊为无谓,复何以处乎刚之在二,与柔之在三也。 巽传云「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巽乎中正者,二之震五,而震三顺之成蹇,又通于睽,睽二之五,而睽四顺之,蹇成既济,柔指震与睽,是为巽乎中正,即为皆顺乎刚,刚失正于二,柔失正于初,可谓顺乎。 推之旅传云「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旅之顺乎刚,犹巽之顺乎刚也。 得中乎外,谓节二之旅五也。 旅节相错为睽,旅五犹睽五。 睽外也,故得中于外,顺乎刚,谓节二已来五成刚,而三又之旅上,以顺之也。 巽小亨,旅亦小亨。 巽小亨成家人,旅小亨亦成家人,谓否三之五,为柔得中乎外,三五皆失位,谓之顺乎刚,不可也。 凡传称外内刚柔往来上下,皆指旁通以为卦变,非也。 以为反对,亦非也。 或举而悉归之乾坤,益泛而不可通矣。 然则卦变之说,何所来乎? 曰:亦有之。 乾二之坤五为比,谓比之来,由乾二之坤五可也。 然离五之坎二,亦为比师二之五,亦为比也。 坎三之离上为丰,谓丰之来,由坎三之离上可也,然巽上之震三亦为丰,噬嗑上之三亦为丰也。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所之或当位,或失道,而辞则指其所之以明之,谓此卦之吉,由某卦之所之如此,此卦之凶。 由某卦之所之如此,此卦之悔吝,由某卦之所之失道而能变通,如此随举其所之以为辞,谓之之卦可也。 谓卦由某卦而生,不可也。 故谓噬嗑上之三为丰可也,谓泰二之四为丰则不可也。 谓旅初上之四为贲可也,谓否三之五为旅,则不可也。 谓晋上之三为小过可也,谓观四之五为晋,不可也。 谓讼四之初为中孚可也,谓遯三之二为讼,不可也。 盖汉魏之时,孔门说易之遗,尚有景响,而荀虞不求其端,不讯其末,不知各指所之之义,而以为卦爻可随意推移,遂成千古谬说之所由来。 余既为当位失道等图,以明其所之之吉凶悔吝,此即为荀虞之卦之说之所本。 去其伪,存其真,惜不能起荀虞而告之耳。 倘殁后有知,当与之畅谈于地下也。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2784.html

相关推荐
2024-09-09

电子书名:易图略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通释》 电子书状态:整理完成 焦氏…

6,185
2024-09-09

余学易所悟得者三:一曰旁通,二曰相错,三曰时行。 此三者,皆孔子之言也,孔子所以赞伏羲文王周公…

5,250
2024-09-09

易图略卷一 雕菰楼易学之二 江都焦循学 旁通图第一  乾 二之坤五 四之坤初 上之坤三  坤 五之…

9,977
2024-09-09

易图略卷二 雕菰楼易学之二 江都焦循学 当位失道图第二 易之动也,非当位即失道,…

2,501
2024-09-09

易图略卷三 雕菰楼易学之二 江都焦循学 时行图第三 [以上二五先行当位,变通不穷] [以上四先行…

12,416
2024-09-09

易图略卷四 雕菰楼易学之二 江都焦循学 八卦相错图第四 《说卦传》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

12,18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