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连山》竟然被人暗中保存?
周易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要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非《易经》莫属了。《易经》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失传的《连山》竟然被人暗中保存?,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归藏易经原文,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的出现,对我国后来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易经》等同于《周易》归藏易经原文,但事实并非如此。《易经》原本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但因《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只有《周易》还现存于世,所以《周易》便被人们认为是《易经》了。不过,在2004年,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已经被认定为失传的《连山》竟然被人暗中保存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听小编细细道来。
这是失传的《连山》?
2004年,贵州省荔波县意外征集到一本名为《连木桑》的手抄本,据《连木桑》持有者谢海潮先生介绍,这本《连木桑》实际上就是失传已久的《连山》。在场的学者们一开始并不相信归藏易经原文,因为此书无论是材质还是其他方面,都没有古书的古朴。但对此,谢海潮先生却解释道:《连木桑》总共有五册,都是他家族世代相传的宝物。而这本书的确不是原本,但却是唯一的孤本。
原来,作为家族传承之物,《连木桑》在夏家传承时每传一次便会重新誊抄一遍,而之前的抄本则将火烧祭祖,这才让本应传承千年的《连山》以这幅模样出现。不过,即便老人做出如此解释失传的《连山》竟然被人暗中保存?,但考古和研史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不能凭谢先生的一言,便匆匆下决断。
为此专家做了大量的分析调研后,终于发现,谢先生果然所言非虚!在谢先生提供的五册《连木桑》中,出现了22个神秘符号,而这些符号正与河南二里头夏墟中发现的24个夏陶符号高度重合。它的发现除了佐证了谢先生的话,更证明了《连山》(《连木桑》)始创于夏朝!
《连山》的出现,令《易经》历经千年后重新变得完整,(《归藏》在1993年考古中被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将带给我们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据近代教育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述:“我始终怀疑“它”(《易经》)是某个发达文明留下的,而不是我们这个时期的产物,因为“它”所记载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实在是太高明了。”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