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4 浏览

纲领一

此篇论作易传易源流

《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滠,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 陆氏德明曰:宓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 因而重之,为六十四。 文王拘于羑里,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十翼。 班固曰: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传」即十翼也。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及秦燔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 (《隋书》云: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 帷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 )

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及洛阳周王孙,梁人丁宽,齐服生,皆着《易传》。 汉初言易者本之田生。 同授淄川杨何,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及孟喜、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焉。

施雠传易,授张禹及琅琊鲁伯,禹授淮阳彭宣及沛戴崇,伯授太山屯莫如及琅邪邴丹。 后汉刘昆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其子轶。

孟喜父孟卿善为《礼》、《春秋》。 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繁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 喜为易章句,授同郡白光及沛翟牧,后汉洼丹、觟阳鸿、任安皆传孟氏易。

梁丘贺本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后更事田王孙,传子临,临传五鹿充宗及琅邪王骏。 充宗授平陵士孙张及沛邓彭祖、齐衡咸。 后汉范升传梁丘易,以授京兆杨政。 又颍川张兴传梁丘易,弟子著录且万人,子鲂传其业。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房以延寿易即孟氏学。 翟牧、白生不肯,曰非也。 房为易章句,说长于灾异,以授东海段嘉及河东姚平、河南乘宏,皆为郎、博士,由是前汉多京氏学。 后汉戴冯、孙期、魏满并传之。

费直传易,授琅邪王璜,为费氏学。 本以古字,号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文言》解说上下经。 汉成帝时,刘向典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义略同,唯京氏为异。 向又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三家之《易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范氏《后汉书》云:京兆陈元,扶风马融,河南郑众,北海郑康成,颍川荀爽,并传费氏易。 沛人高相治易,与费直同时,其易亦无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丁将军。 传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为高氏学。 汉初立易杨氏博士,宣帝复立施、孟,梁丘之易,元帝又立京氏易,费、高二家不得立,民间传之。 后汉费氏兴而高氏遂微。

永嘉之乱,施氏、梁丘之易亡,孟、京、费之易,人无传者,唯郑康成、王辅嗣所注行于世,而王氏为世所重。 其《系辞》已下,王不注,相承以韩康伯注续之。

○ 孔氏颖达曰:《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孔安国、马融、王肃、姚信等并云,伏牺得河图而作易,是则伏牺虽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 伏牺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 故《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 虽有万物之象,其万物变通之理,犹自未备。 故因其八卦而更重之。 卦有六爻,遂重为六十四卦也。 《系辞》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

然重卦之人,诸儒不同,凡有四说:王辅嗣等以为伏牺重卦,郑康成之徒以为神农重卦,孙盛以为夏禹重卦,史迁等以为文王重卦。 其言夏禹及文王重卦者,案《系辞》,神农之时,已有盖取益与噬嗑。 以此论之,不攻自破。 其言神农重卦,亦未为得。 今依辅嗣以伏牺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卦,为得其实。 其重卦之意,备在《说卦》,此不具叙。

伏牺之时,道尚质素,画卦重爻,足以垂法。 后代浇讹,德不如古,爻象不足以为教,故作《系辞》以明之。

○ 按《周礼. 大卜》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 郑康成《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郑康成又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康成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 先儒因此遂为文质之义,皆繁而无用,今所不取。 按《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 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 《毛诗》云「周原膴膴」是也。 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 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也。

○ 其《周易》系辞,凡有二说,一说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 知者按《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故史迁云文王囚而演易,即是「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郑学之徒,并依此说。 二以为验爻辞多是文王后事,按升卦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武王克殷之后,始追号文王为王,若爻辞是文王所制,不应云「王用亨于岐山」。 又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 武王观兵之后,箕子始被囚奴,文王不宜豫言「箕子之明夷」。 又《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云:吾乃知周公之德。 周公被流言之谤,亦得为忧患也。 验此诸说,以为卦辞文王,爻辞周公。 马融、陆绩等并同此说,今依而用之。 所以只言三圣,不数周公者,以父统子业故也。 然则易之爻辞、盖亦是文王本意,故但言文王也。

○ 其《彖》、《象》等十翼之辞,以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异论。 但数十翼亦有多家。 既文王《易经》本分为上下二篇,则区域各别,《彖》、《象》释卦,亦当随经而分。 故一家数十翼云:《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郑学之徒,并同此说,今亦依之。

○晁氏说之曰:《汉. 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邱三家。 颜色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是则《彖》、《象》、《文言》、《系辞》始附卦爻而传于汉,与先儒谓费直専以《彖》、《象》、《文言》参觧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 其初费氏不列学官,惟行民间。 至汉末,陈元郑康成之徒学费氏,古十二篇之易遂亡。

孔颖达又谓: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 则费氏初变乱古制时,犹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末与古经始变于费氏,而卒大乱于王弼。 惜哉! 奈何后之儒生,尤而效之。 杜预分《左氏传》于经,宋衷、范望辈散《太玄》赞与测于八十一首之下,是其明比也。 揆观其初,乃如古文《尚书》司马迁、班固序传。 扬雄《法言》序篇云:尔今民间法言列序篇于其篇首,与学官书不同,概可见也。 唐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则又效小王之过也。 刘牧云:小象独干不系于爻辞,尊君也。 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 嗚呼! 他人尚何责哉。

○ 朱子门人问:伏牺始画八卦,其六十四者,是文王后来重之邪? 抑伏牺已自画邪? 看先天图,则有八卦便有六十四,疑伏牺已有画矣。 曰:《周礼》言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便见不是文王渐画。 又问:然则六十四卦名,是伏牺元有,抑文王所立? 曰:此不可考。 子善问:据十三卦所言,恐伏牺时已有。 曰:十三卦所谓盖取诸离、盖取诸益者,言结绳而为网罟,有离之象,非观离而始有此也。

○ 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东莱吕祖谦伯恭父之所定,而《音训》一篇,则其门人金华王莘叟所笔受也。 某尝以为易经本为卜筮而作,皆因吉凶以示训戒,故其言虽约,而所包甚广。 夫子作传,亦略举其一端,以见凡例而已。 然自诸儒分经合传之后,学者便文取义,往往未及玩心全经,而遽执传之一端,以为定说。 于是一卦一爻,仅为一事,而易之为用,反有所局,而无以通乎天下之故。 若是者,某盖病之,是以三复伯恭父之书而有发焉,非特为其章句之近古而已也。

○吕氏祖谦曰:汉兴,言易者六家,独费氏传古文易,而不立于学官,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真孔氏遗书也。 东京马融、郑康成皆为费氏学,其书始盛行。 今学官所列王弼易,虽宗庄老,其书固郑氏书也。 费氏易在汉诸家中最近古,最见排撵,千载之后,岿然独存,岂非天哉! 自康成、辅嗣合《彖》、《象》、《文言》于经,学者遂不见古本。 近世嵩山晁氏编《古周易》,将以复于其旧。 而其刊补离合之际,览者或以为未安。 祖谦谨因晁氏书参考传记,复定为十二篇。 篇目卷帙,一以古为断。

○文王卦下之辞谓之「彖」,孔子序述其「彖」之意而已,故名其篇曰《彖》。 使文王卦下之辞不谓之《彖》,孔子何为言「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爻下辞谓之「象」,爻辞多文王后事,故诸说皆以为爻辞出于周公。 大象,卦画是也。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观卦画则见其象也。 《大象》之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之类; 《小象》,释周公之辞,如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之类,皆象之传也。 经,文王周公所作也。 传,孔子所作也。 司马谈《论六经要指》引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谓之易大传。 班固谓孔子晚而学易,读之韦编三絶而为之传,传即十翼也。 前汉六经与传皆别行,至后汉诸儒作注,始合经传为一耳。 魏髙贵乡公问博士淳于俊曰:今《彖》、《象》不连经文而注连之,何也? 俊对曰:郑康成合《彖》、《象》于易者,欲使学者寻省易了,孔子恐其与文王相乱,是以不合。 则郑未注六经之前,《彖》、《象》不连经文矣。 自郑康成合《彖》、《象》于经,故加「彖曰」、「象曰」以别之,诸卦皆然。

○税氏与权曰:按吕汲公元丰王戌昉刻《周易》古经十二篇于成都学官,景迂晁生建中靖国辛巳并为八篇,号《古周易》,缮写而藏于家。 巽己李文简公绍兴辛未谓北学各有师授,经名从吕,篇第从晁,而重刻之。 逮淳熙壬寅,新安朱文公表出东莱吕成公《古文周易经传音训》,迺谓编古易自晁生始。 岂二公或不见汲公蜀本与? 然成公则议晁生并上下经为非,而文公《易本义》,则篇第与汲公脗合。

○王氏应麟曰:《说卦释文》引《荀爽九家集解》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 隋、唐《志》十卷,唯《释文序录》列九家名氏,云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也。 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康成、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为《易义》,注内又有张氏,朱氏,并不详何人。 荀悦《汉纪》云,马融着《易解》,颇生异说。 爽着《易传》,据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以十篇之文解说经意。 由是兖豫言易者,咸传荀氏学,今其说见于李鼎祚《集解》。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423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95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47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9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