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6,719 浏览 5773 个字

义例

消息盈虚之谓时,泰、否、剥、复之类是也。 又有指事言者,讼、师、噬嗑、颐之类是也。 又有以理言者,履、谦、咸、恒之类是也。 又有以象言者,井、鼎之类是也。 四者皆谓之时。

贵贱上下之谓位。 王弼谓中四爻有位,而初上两爻无位,非谓无阴阳之位也,乃谓爵位之位耳。 五君位也,四近臣之位也。 三虽非近,而位亦尊者也。 二虽不如三四之尊,而与五为正应者也。 此四爻皆当时用事,故谓之有位。 初上则但以时之始终论者为多,若以位论之,则初为始进而未当事之人,上为既退而在事外之人也,故谓之无位。 然此但言其正例耳,若论变例,则如屯、泰、复、临之初,大有、观、大畜、颐之上,皆得时而用事,盖以其为卦主故也。 五亦有时不以君位言者,则又以其卦义所取者,臣道不及于君故也。 故朱子云:常可类求,变非例测。

刚柔中正不中正之谓德。 刚柔各有善不善,时当用刚,则以刚为善也; 时当用柔,则以柔为善也。 惟中与正,则无有不善者。 然正尤不如中之善,故程子曰:正未必中,中则无不正也。 六爻当位者未必皆吉,而二五之中,则吉者独多,以此故尔。

应、比

应者,上下体相对应之爻也。 比者,逐位相比连之爻也。 易中比应之义,惟四与五比,二与五应为最重。 盖以五为尊位,四近而承之,二远而应之也。 然近而承者,则贵乎恭顺小心,故刚不如柔之善。 远而应者,则贵乎强毅有为,故柔又不如刚之善。 夫子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夫言柔之道不利远,可见刚之道不利近矣。 又可见柔之道利近,刚之道利远矣。 夫子此条,实全易之括例。

凡比与应,必一阴一阳,其情乃相求而相得。 若以刚应刚,以柔应柔,则谓之无应。 以刚比刚,以柔比柔,则亦无相求相得之情矣。

以此例推之,易中以六四承九五者,凡十六卦,皆吉。 比曰「外比于贤」,小畜曰「有孚惕出」,观曰「利用宾于王」,坎曰「纳约自牖」,家人曰「富家」,益曰「中行告公从」,井曰「井甃无 咎」,渐曰「或得其桷」,巽曰「田获三品」,涣曰「涣其群元吉」,节曰「安节亭」,中孚曰「月几望」,皆吉辞也。 惟屯、需与蹇,则相从于险难之中,故曰「往吉」,曰「出自穴」,曰「来连」。 既济则交儆于未乱之际,故曰「终日戒」,亦皆吉辞。

以九四承六五,亦十六卦,则不能皆吉,而凶者多。 如离之「焚如死如弃如」,恒之「田无禽」,晋之鼫鼠,鼎之覆饪,震之遂泥,皆凶爻也。 大有之匪彭,睽之睽孤,解之解拇,归妹之愆期,旅之心未快,小过之往厉必戒,虽非凶爻,而亦不纯吉。 惟豫之四,一阳而上下应,噬嗑之四,一阳为用狱主,丰之四,为动主以应乎明,大壮之壮,至四而极,未济之未济,至四而济,皆卦主也,故得吉利之辞,而免凶咎。

以九二应六五者,凡十六卦,皆吉。 蒙之「子克家」,师之「在师中」,泰之「得尚于中行」,大有之「大车以载」,蛊之「干母蛊」而「得中道」,临之「咸临吉而无不利」,恒之「悔亡」,大壮之「贞吉」,睽之「遇主于巷」,解之「得黄矢」,损之「弗损益之」,升之「利用禴」,鼎之「有实」,皆吉辞也。 惟大畜之「舆说轼」,则时当止也; 归妹利幽贞,则时当守也; 未济曳轮贞吉,则时当待也,亦非凶辞也。

以六二应九五,亦十六卦,则不能皆吉,而凶吝者有之。 如否之「包承」也,同人之于宗吝也,随之「系小子失丈夫」也,观之「窥观可丑」也,咸之「咸其腓凶」也,皆非吉辞也。 屯之「屯如邅如」,遯之「巩用黄牛」,蹇之蹇蹇匪躬,既济之丧茀勿逐,则以遭时艰难而显其贞顺之节者也。 惟比之自内也,无妄之利有攸往也,家人之在中馈贞吉也,益之永贞吉也,萃之引吉无咎也,革之已日乃孚征吉也,渐之饮食衎衎也,皆适当上下合德之时,故其辞皆吉。 夫子所谓「其要无咎,其用柔中」者信矣。

自二五之外,亦有应焉。 自四五之外,亦有比焉。 然其义不如应五承五者之重也。

以应言之,四与初,犹或取相应之义,三与上则取应义者绝少矣。 其故何也? 四,大臣之位也,居大臣之位,则有以人事君之义,故必取在下之贤德以自助,此其所以相应也。 上居事外,而下应于当事之人,则失清高之节矣。 三居臣位,而越五以应上,则失勿二之心矣。 此其所以不相应也。 然四之应初而吉者,亦惟以六四应初九耳。 盖初九为刚德之贤,而六四有善下之美,故如屯、贲之「求婚媾」也,颐之「虎视耽耽」也,损之「使遄有喜」也,皆吉也。 若九四应初六,则反以下交小人为累,大过之不桡乎下,解之「解而拇」,鼎之「折足」是也。

以比言之,惟五与上,或取相比之义,余爻则取比义者亦绝少。 其故何也? 五,君位也,尊莫尚焉,而能下于上者,则尚其贤也,此其所以有取也。 然亦惟六五遇上九,乃取斯义。 盖上九为高世之贤,而六五为虚中之主。 故如大有、大畜之六五、上九,孔子则赞之以「尚贤」; 颐、鼎之六五、上九,孔子则赞之以「养贤」,其辞皆最吉。 若以九五比上六,则亦反以尊宠小人为累,如大过之「老妇得其士夫」,咸之「志末」,夬之「苋陆」,兑之「孚于剥」,皆是也。 独随之九五下上六,而义有取者,卦义刚来下柔故耳。 若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则非正应而相比者,或恐陷于朋党比周之失,故其义不重。

此皆例之常也。 若其爻为卦主,则群爻皆以比之、应之为吉凶焉,故五位之为卦主者,不待言矣。 如豫四为卦主,则初鸣而三盱。 剥上为卦主,则三无咎而五无不利。 复初为卦主,则二下仁而四独复。 夬上为卦主,则三壮颛而五苋陆。 姤初为卦主,则二包有鱼而四包无鱼。 此又易之大义,不可以寻常比应之例论也。

卦主

凡所谓卦主者,有成卦之主焉,有主卦之主焉。 成卦之主,则卦之所由以成者。 无论位之高下,德之善恶,若卦义因之而起,则皆得为卦主也。 主卦之主,必皆德之善,而得时、得位者为之。 故取于五位者为多,而他爻亦间取焉。 其成卦之主,即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之善,而兼得时位者也。 其成卦之主,不得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与时位,参错而不相当者也。 大抵其说皆具于夫子之《彖传》,当逐卦分别观之。

若其卦,成卦之主即主卦之主,则是一主也。 若其卦,有成卦之主,又有主卦之主,则两爻皆为卦主矣。 或其成卦者兼取两爻,则两爻又皆为卦主矣。 或其成卦者兼取两象,则两象之两爻,又皆为卦主矣。 亦当逐卦分别观之。

  • 以九五为卦主,盖乾者天道,而五则天之象也。 干者君道,而五则君之位也,又刚健中正。 四者具备,得天德之纯,故为卦主也。 观《彖传》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首出庶物」者,皆主君道而言。
  • 以六二为卦主,盖坤者地道,而二则地之象也。 坤者臣道,而二则臣之位也,又柔顺中正。 四者具备,得坤德之纯,故为卦主也。 观彖辞所谓「先迷后得主」「得朋」「丧朋」者,皆主臣道而言。
  • 以初九、九五为卦主,盖卦惟两阳。 初九在下,侯也,能安民者也。 九五在上,能建侯以安民者也。
  • 以九二、六五为主,盖九二有刚中之德,而六五应之。 九二在下,师也,能教人者也。 六五在上,能尊师以教人者也。
  • 以九五为主,盖凡事皆当需而王道尤当以久而成,《彖传》所谓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指五而言之也。
  • 以九五为主,盖诸爻皆讼者也,九五则听讼者也。 《彖传》所谓「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亦指五而言之也。
  • 以九二、六五为主,盖九二在下,丈人也。 六五在上,能用丈人者也。
  • 以九五为主,盖卦惟一阳居尊位,为上下所比附者也。
  • 小畜以六四为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 盖六四以一阴畜阳,故《彖传》曰「柔得位而上下应之」,九五与之合志,以成其畜,故《彖传》曰「刚中而志行」。
  • 以六三为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 盖六三以一柔履众刚之间,多危多惧,卦之所以名履也。 居尊位尤当常以危惧存心,故九五之辞曰贞厉,而《彖传》曰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 以九二、六五为主,盖泰者上下交而志同,九二能尽臣道以上交者也,六五能尽君道以下交者也,二爻皆成卦之主,亦皆主卦之主也。
  • 以六二、九五为主,盖否者上下不交,六二否亨,敛德辟难者也。 九五休否,变否为泰者也。 然则六二成卦之主,而九五则主卦之主也。
  • 同人以六二、九五为主,盖六二以一阴能同众阳,而九五与之应。 故《彖传》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干」。
  • 大有以六五为主,盖六五以虚中居尊,能有众阳。 故《彖传》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
  • 以九三为主,盖卦惟一阳,得位而居下体,谦之象也。 故其爻辞与卦同,《传》曰「三多凶」,而惟此爻最吉。
  • 以九四为主,卦惟一阳,而居上位,卦之所由以为豫者。 故《彖传》曰刚应而志行。
  • 以初九、九五为主,盖卦之所以为随者,刚能下柔也。 初五两爻,皆刚居柔下,故为卦主。
  • 以六五为主,盖诸爻皆有事于干蛊者,至五而功始成,故诸爻皆有戒辞,而五独曰「用誉」也。
  • 以初九、九二为主,《彖传》所谓「刚浸而长」是也。
  • 以九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大观在上」是也。
  • 噬嗑以六五为主,《彖传》所谓「柔得中而上行」是也。
  • 以六二、上九为主,《彖传》所谓「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是也。
  • 以上九为主,阴虽剥阳,而阳终不可剥也,故为卦主。
  • 以初九为主,《彖传》所谓「刚反」者是也。
  • 无妄以初九、九五为主,盖初九阳动之始,如人诚心之初动也。 九五乾德之纯,如人至诚之无息也。 故《彖传》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指初也。 又曰「刚中而应」,指五也。
  • 大畜以六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刚上而尚贤」者是也。
  • 亦以六五、上九为主,《彖传》所谓「养贤以及万民」者是也。
  • 大过以九二、九四为主,盖九二刚中而不过者也,九四栋而不桡者也。
  • 以二五二阳为主,而五尤为主,水之积满者行也。
  • 以二五二隂为主,而二尤为主,火之方发者明也。
  • 之九四当心位,心者感之君,则四卦主也。 然九五当背位,为咸中之艮,感中之止,是谓动而能静,则五尤卦主也。
  • 者常也,中则常矣。 卦惟二五居中,而六五之柔中,尤不如九二之刚中,则二卦主也。
  • 之为遯,以二阴,则初二成卦之主也。 然处之尽善者惟九五,则九五又主卦之主也。 故《彖传》曰「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 大壮之为壮以四阳,而九四当四阳之上,则四卦主也。
  • 以明出地上成卦,六五为离之主,当中天之位,则五卦主也。 故《彖传》曰柔进而上行。
  • 明夷以日入地中成卦,而上六积土之厚,夷人之明者也,成卦之主也。 六二、六五皆秉中顺之德,明而见夷者也,主卦之主也。 故《彖传》曰「文王以之」、「箕子以之」。
  • 家人以九五、六二为主,故《彖传》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 以六五、九二为主,故《彖传》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 以九五为主,故《彖传》曰「往得中也」。 盖《彖》辞所谓大人者,即指五也。
  • 以九二、六五为主,故《彖传》曰「往得众也」,指五也。 又曰「乃得中也」,指二也。
  • 以损下卦上画,益上卦上画为义,则六三、上九,成卦之主也。 然损下益上,所益者君也,故六五为主卦之主。
  • 以损上卦下画,益下卦下画为义,则六四、初九,成卦之主也。 然损上益下者,君施之而臣受之,故九五、六二为主卦之主。
  • 以一阴极于上为义,则上六成卦之主也。 然五阳决阴,而五居其上,又尊位也,故九五为主卦之主。
  • 以一阴生于下为义,则初六成卦之主也。 然五阳皆有制阴之责,而惟二五以刚中之德,一则与之相切近以制之,一则居尊临其上以制之,故九五、九二为主卦之主。
  • 以九五为主,而九四次之,卦惟二阳而居高位,为众阴所萃也。
  • 以六五为主,《彖传》曰「柔以时升」,六五升之最尊者也。 然升者必自下起,其卦以地中生木为象,则初六者巽体之主,乃木之根也,故初六亦为成卦之主。
  • 以九二、九五为主,盖卦以刚揜为义,谓二五以刚中之德,而皆揜于阴也,故两爻皆成卦之主,又皆主卦之主。
  • 以九五为主,盖井以水为功,而九五坎体之主也。 井以养民为义,而九五养民之君也。
  • 以九五为主,盖居尊位,则有改革之权。 刚中正则能尽改革之善,故其辞曰大人虎变。
  • 以六五、上九为主,盖鼎以养贤为义,而六五尊尚上九之贤,其象如鼎之铉耳之相得也。
  • 以二阳为主,然震阳动于下者也,故四不为主,而初为主。
  • 亦为二阳为主,然艮阳止于上者也,故三不为主,而上为主。
  • 以女归为义,而诸爻惟六二应五,合乎女归之象,则六二卦主也。 然渐又以进为义,而九五进居高位,有刚中之德,则九五亦卦之主也。
  • 归妹以女之自归为义,其德不善,故《彖传》曰「无攸利,柔乘刚也」。 是六三、上六成卦之主也。 然六五居尊,下交,则反变不善而为善,化凶而为吉。 是六五又主卦之主也。
  • 以六五为主,盖其彖辞曰「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六五之位则王之位也,柔而居中,则日中之德也。
  • 亦以六五为主,故《彖传》曰「柔得中乎外」,又曰「止而丽乎明」。 五居外体,旅于外之象也。 处中位为离体之主,得中丽明之象也。
  • 巽虽主于二阴,然阴卦以阴为主者,惟离为然,以其居中故也。 巽之二阴,则为成卦之主,而不得为主卦之主。 主卦之主者,九五也。 申命行事,非居尊位者不可。 故《彖传》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指五也。
  • 之二阴亦为成卦之主,而不得为主卦之主。 主卦之主,则二五也。 故《彖传》曰「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
  • 以九五为主,盖收拾天下之散,非居尊不能也。 然九二居内以固其本,六四承五以成其功,亦卦义之所重,故《彖传》曰「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 亦以九五为主,盖立制度以节天下,亦惟居尊有德者能之。 故《彖传》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 中孚之成卦以中虚,则六三、六四,成卦之主也。 然孚之取义以中实,则九二、九五,主卦之主也。 至于孚乃化邦,乃居尊者之事,故卦之主在五。
  • 小过以二五为主,以其柔而得中,当过之时而不过也。
  • 既济以六二为主,盖既济则初吉而终乱,六二居内体,正初言之时也。 故《彖传》曰「初吉柔得中也」。
  • 未济以六五为主,盖未济则始乱而终治,六五居外体,正开治之时也。 故《彖传》曰「未济亨,柔得中也」。

以上之义,皆可以据《彖传》、爻辞而推得之。 大抵易者,成大业之书。 而成大业者,必归之有德有位之人。 故五之为卦主者独多。 中间亦有因时义不取五为王位者,不过数卦而已。 自五而外,诸爻之辞,有曰王者,皆非以其爻当王也,乃对五位而为言耳。 如随之上曰「王用亨于西山」,则因其系于五也。 益之二日「王用亨于帝」,则因其应于五也。 升之四曰「王用亨于岐山」,则因其承于五也。 皆其德与时称,故王者简而用之,以荅乎神明之心也。 又上爻有蒙五爻而终其义者,如师之上曰「大君有命」,则因五之出师定乱,而至此则奏成功也。 离之上曰「王用出征」,则因五之忧勤图治,而至此则除乱本也。 皆蒙五爻之义,而语其成效如此。 易中五上两爻,此类最多,亦非以其爻当王也。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0962.html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396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62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16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6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