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17,422 浏览 3363 个字

34. 【折中】34. 大壮-御纂周易折中 大壮卦 乾下震上

【程传】大壮《序卦》:「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 遯为违去之义,壮为进盛之义。 遯者,阴长而阳遯也,大壮阳之壮盛也,衰则必盛,消息相须,故既遯则必壮,大壮所以次遯也。 为卦震上乾下,乾刚而震动,以刚而动,大壮之义也。 刚阳大也,阳长已过中矣。 大者壮盛也,又雷之威震而在天上,亦大壮之义也。

大壮,利贞。

【本义】大谓阳也,四阳盛长,故为大壮,二月之卦也。 阳壮,则占者吉亨不假言,但利在正固而已。

【程传】大壮之道利于贞正也,大壮而不得其正,强猛之为耳,非君子之道壮盛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本义】趾在下而进动之物也,刚阳处下而当壮时,壮于进者也,故有此象。 居下而壮于进,其凶必矣,故其占又如此。

【程传】初阳刚干体而处下,壮于进者也。 在下而用壮,壮于趾也。 趾在下而进动之物,九在下用壮而不得其中。 夫以刚处壮,虽居上犹不可行,况在下乎? 故征则其凶。 有孚,孚,信也,谓以壮往则得凶可必也。

【集说】

○ 王氏弼曰:在下而壮,故曰壮于趾也。 居下而用刚壮,以斯而进,穷凶可必也,故曰征凶有孚。

○ 王氏申子曰:卦虽以刚壮为义,然爻义皆贵于用柔,盖以刚而动,刚不可过也。 趾在下而主于行,初干体而居刚用刚,是壮于行而不顾者也。 在上犹为过,况下下乎? 其凶必矣。

九二,贞吉。

【本义】以阳居阴,已不得其正矣。 然所处得中,则犹可因以不失其正。 故戒占者,使因中以求正,然后可以得吉矣。

【程传】二虽以阳刚当大壮之时,然居柔而处中,是刚柔得中,不过于壮,得贞正而吉也。 或曰:贞非以九居二为戒乎? 曰:易取所胜为义,以阳刚健体,当大壮之时,处得中道,无不正也。 在四则有不正之戒。 人能识时义之轻重,则可以学易矣。

【集说】

○ 王氏弼曰:居得中位,以阳居阴,履谦不亢,是以贞占。

○ 易氏祓曰:爻贵得位,大壮则以阳居阴为吉,盖虑其阳刚之过于壮也,故二与四皆言贞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本义】过刚不中,当壮之时,是小人用壮,而君子则用罔也。 罔,无也,视有如无,君子之过于勇者也,如此则虽正亦危矣。 羝羊,刚壮喜触之物。 藩,篱也。 羸,困也。 贞厉之占,其象如此。

【程传】九三以刚居阳而处壮,又当干体之终,壮之极者也。 极壮如此,在小人则为用壮,在君子则为用罔。 小人尚力,故用其壮勇。 君子志刚,故用罔。 罔,无也,犹云蔑也。 以其至刚,蔑视于事而无所忌惮也。 君子小人,以地言,如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刚柔得中,则不折不屈,施于天下而无不宜。 苟刚之太过,则无和顺之德,多伤莫与,贞固守此,则危道也。 凡物莫不用其壮,齿者啮,角者触,蹄者踶,羊壮于首,羝为喜触,故取为象。 羊喜触藩篱,以藩篱当其前也。 盖所当必触,喜用壮如此,必羸困其角矣。 犹人尚刚壮,所当必用,必至摧困也。 三壮甚,如此而不至凶,何也? 曰:如三之为,其往足以致凶,而方言其危,故未及于凶也。 凡可以致凶而未至者,则曰厉也。

【集说】

○ 京氏房曰:壮一也,小人用之,君子有而不用。

○ 刘氏牧曰:罔,不也。 君子尚德而不用壮。 若固其壮,则危矣。

○ 胡氏瑗曰:九三处下卦之上,当干健之极,以阳居阳,是强壮之人也。 以小人乘此,则必恃刚强陵犯于人,虽至壮极而不已,是用壮者也。 君子则不然,虽壮而不矜,虽大而不伐,罔而不用其壮也。 小人居强壮之时,动则过中,进则不顾,是犹刚狠之羊,虽藩在前,亦触突而进,以至反羸其角,凶之道也。

○ 郭氏雍曰:刚至三而壮矣,小人务胜人,故喜壮而用之。 君子务胜己之私,是以勿用壮于外也。 以用壮为正,则危矣。 羊狠喜触,用壮之象也; 触藩羸角,用壮而厉也。 君子用罔者,君子罔以壮为用也。 先儒或为罗网之罔,失之矣。

○ 项氏安世曰; 既曰「小人用壮」,又曰「君子用罔」,劝戒备矣。 又曰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者,恐人以用刚居刚为得正也。

【案】京氏以下诸家说用罔,与《传》义异,以夫子《小象》文意参之,诸说近是。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轼。

【本义】贞吉,悔亡,与咸九四同占。 藩决不羸,承上文而言也。 决,开也。 三前有四,犹有藩焉。 四前二阴,则藩决矣。 壮于大舆之轼,亦可进之象也。 以阳居阴,不极其刚,故其象如此。

【程传】四阳刚长盛壮已过中,壮之甚也,然居四为不正,方君子道长之时,岂可有不正也? 故戒以贞则吉而悔亡。 盖方道长之时,小失则害亨进之势,是有悔也。 若在他卦,重刚而居柔,未必不为善也,大过是也。 藩所以限隔也,藩篱决开,不复羸困其壮也。 高大之车,轮轼强壮,其行之利可知,故云壮于大舆之辑。 轼,轮之要处也。 车之败,常在折轼,轼壮则车强矣。 云壮于轼,谓壮于进也,辐与辐同。

【集说】

○ 王氏弼曰:未有违谦越礼而能全其壮者也,故阳爻皆以后阴位为美。

○ 郑氏汝谐曰:居四阳之终,其壮易过,故必正吉则悔亡。 群阳并进,非二阴之所能止。 藩决不羸,其道通也。 壮于大舆之轼,其行健也。

○ 《朱子语类》云:九二贞吉,只是自守而不进,九四却是有可进之象。 盖以阳居阴,不极其刚,而前遇二阴。 有藩决之象。 所以为进,非如九二前有三四二阳隔之,不得进也。

○ 俞氏琰曰:爻刚位柔,不极其壮,故因占设戒曰:贞吉悔亡。 三以九四之刚在前,如藩篱之障而不能进,故触而受羸,四以六五之柔在前,如藩篱剖破而无俟乎触,故不羸。 曰藩决不羸而不及羊,承九三之辞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本义】卦体似兑有羊象焉,外柔而内刚者也。 独六五以柔居中,不能抵触,虽失其壮,然亦无所悔矣。 故其象占如此。 易,容易之易,言忽然不觉其亡也。 或作疆埸之埸,亦通。 《汉食货志》埸作易。

【程传】羊群行而喜触,以象诸阳并进。 四阳方长而并进,五以柔居上,若以力制,则难胜而有悔。 惟和易以待之,则群阳无所用其刚,是丧其壮于和易也,如此则可以无悔。 五以位言则正,以德言则中,故能用和易之道,使群阳虽壮无所用也。

【集说】

○ 《朱子语类》云:丧羊于易,不若作疆埸之易。 《汉书食货志》疆埸之埸正作易,盖后面有丧牛于易亦同此义。 今《本义》所注,只是从前所说如此,只且仍旧耳。

○ 胡氏炳文曰:旅上九丧牛于易,牛性顺,上九以刚居极,不觉失其所谓顺,此曰丧羊于易,羊性刚,六五以柔居中,不觉失其所谓刚,自失其壮,故爻独不言壮。

【案】壮之道贵乎得中,九二方壮之时,以刚处中,壮之正也。 至六五则壮已过矣,又以柔处中,则无所用其壮矣,故虽丧羊而无悔。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本义】壮终动极,故触藩而不能退。 然其质本柔,故又不能遂其进也。 其象如此,其占可知。 然犹幸其不刚,故能艰以处,则尚可以得吉也。

【程传】羝羊但取其用壮,故阴爻亦称之。 六以阴处震终而当壮极,其过可知。 如羝羊之触藩篱,进则碍身,退则妨角,进退皆不可也。 才本阴柔,故不能胜己以就义,是不能退也。 阴柔之人,虽极用壮之,心然必不能终其壮,有摧必缩,是不能遂也。 其所为如此,无所往而利也。 阴柔处壮,不能固其守,若遇艰困,必失其壮。 失其壮则反得柔弱之分矣,是艰则得吉也。 用壮则不利,知艰而处柔则吉也。 居壮之终,有变之义也。

【集说】

○ 《朱子语类》云:上六取喻甚巧,盖壮终动极,无可去处,如羝羊之角挂于藩上,不能退遂。 然艰则吉者,毕竟有可进之理,但必艰始吉耳。

○ 易氏祓曰:三前有四,故为触藩。 四前遇阴,故为藩决。 上六前无滞碍,而亦言触藩者,处一卦之穷也。 不能退者,在众爻之上。 不能遂者,亢而不可前进也。 然能艰则吉,此易之所以备劝戒也。

【案】五与上皆阴爻,而当阳壮已过之时,五犹曰丧羊,而上反曰羝羊触藩,何也? 盖易者像也。 羊之触也以角,卦似兑,有羊象,而上六适当角位,故虽阴爻而亦云触藩也。 阴柔不至于羸角,但不能退、不能遂而已。 艰则吉者,知其难而不敢轻易以处之也; 故可进则进,不可进则退,《杂卦》谓「大壮则止」是也。

【总论】项氏安世曰:有以事理得中为正者,有以阴阳当位为正者,刚以柔济之,柔以刚济之,使不失其正,此事理之正也。 以刚处刚,以柔处柔,各当其位,此爻位之正也。 大壮之时义,其所谓利贞者,利守事理之正,不以爻位言也。 是故九二、九四、六五三爻,不当位而皆利。 初九、九三、上六三爻,当位而皆不利。 又于九二、九四,爻辞明言贞吉,于初九、九三爻辞明言征凶、贞厉,圣人犹恐其未明也。 又以《小象》释之,于九二则曰「九二贞吉,以中也」,明正吉以中而不以位也。 于六五则曰位不当也,亦明无悔在中不在位也。 易之时义屡迁如此。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0841.html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396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62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16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6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