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
大家如果用心看《易经》《易经》,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根据自己的见地,根据自己的胸襟易经坤卦原文曾仕强,根据自己的涵养,做不同的诠释。所以每一个人讲《易经》,多少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
伏羲氏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个三画卦又互相组合,成为六画卦,就形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六画卦一共有六十四种变化。 那么,六十四种变化所产生的卦,该怎么去安排次序?这个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你排你的,他排他的。我们知道,有一种把艮卦排在**卦的,叫做《连山易》,因为艮就是山,艮卦上艮下艮,下面一个山,上面一个山,山外有山。当时在天地之间*高的就是山,而且山连续不断,统治者希望他的统治能够像山一样连绵不断,所以就把艮卦摆在**卦,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也有把坤卦摆在**卦的,叫《归藏易》。因为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所以在人类文明草创时期以坤卦为首,也是有道理的。而《周易》是把乾卦摆在**卦。当然,我们也相信有很多人会把谦卦摆**卦,因为谦卦本来就是《易经》中核心的一卦!还可以把泰卦摆在**卦……可是弄来弄去,*后大家慢慢地取得一致的想法——就按照周文王当时所排列的卦序,他一定有相当的道理。 历史上《易经》六十四卦有很多排序方法,而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也就是以乾卦为首的排序方式。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孔子还专���作了《序卦传》。那么,《序卦传》是如何解释这种排序的呢? 《序卦传》是把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六十四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进行了推演。**句话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就是乾坤两卦,所以实际上一出来就是两个卦,不是只有一个卦。因此我们再说一遍,中国人*大的遗憾就是把儒家跟道家分开来看。儒家比较偏重乾卦的发挥,道家比较偏重坤卦的使用,道家的以柔克刚、不敢为天下先,都在讲坤卦。我们只能说把乾卦解释得*精彩的是孔子,把坤卦讲得*精妙的是老子。
一个人,如果始终是儒家的刚健、自强不息,恐怕也活不下去。那样太紧张了,一定要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调适。所以孔子不是纯粹的刚健、自强不息,孔子有他轻松的一面。有**,孔子跟子路说:“哎呀,这个道不可行易经坤卦原文曾仕强,我们那么辛苦易经坤卦原文曾仕强,人家根本就不相信我们,干脆我们弄个小船,到海外去溜达溜达,不问世事算了。”子路听了就很认真地说:“老师,你真的要去,我陪你去!”孔子说:“你真傻,我会做这种事吗?我讲着玩儿而已啦!”(原文见《论语?公冶长》)这里的“讲着玩儿”就是道家。 同样,一个人就算是道家,也必定有积极的时候,也必定有自强不息的一面,否则也是道不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再把儒道分家。后来我们又把佛家的思想也拉进来,主要就是因为它可以构成我们生活里面更充实的内涵《易经》,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而它跟《易经》也是不冲突的。 天地生万物,乾坤是《易》的门户,那么,天地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创造万物。可能有人会问,这到底是创造论,进化论,还是演化论?我想那是西方的思路,对我们中国人来讲,这些都是同时存在的,既创生又演化,然后又不停地进化,有进必然有退,不可能一路进或者一路退,因为进退是一体两面的。
譬如说中国人有能屈能伸的民族性,这个能屈的部分就是坤,能伸的部分就是乾。乾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只要有机会就要抓住,只要有能量就要发挥。可是当环境不许可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那你就要像坤卦一样的逆来顺受。所以中国人老是讲两句很矛盾的话——自强不息,逆来顺受,合起来就叫做能屈能伸。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