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本义】云上于天,无所复为,待其阴阳之和而自雨尔。 事之当需者,亦不容更有所为。 但饮食宴乐,俟其自至而已。 一有所为,则非需也。
【程传】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 云方上于天,未成雨也,故为须待之义。 阴阳之气,交感而未成雨泽。 犹君子畜其才德,而未施于用也。 君子观云上于天,需而为雨之象,怀其道德,安以待时,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和其心志,所谓居易以俟命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不言「天上有云」,而言「云上于天」者,若是天上有云,无以见欲雨之义,故云「云上于天」。 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
○ 胡氏瑗曰:饮食者所以养身也,宴乐者所以宁神也,是亦乐天知命,居易俟时耳。
○ 《朱子语类》云:需,待也。 以饮食宴乐,谓更无所为,待之而已。 待之须有至时,学道者亦犹是也。
○ 吴氏澄曰:宴者,身安而他无所营作。 乐者,心愉而他无所谋虑也。 饮食则素其位,而宴乐则不愿乎外也。
○ 谷氏家杰曰:云上于天,而后可以待雨。 君子有为于前,而后可以待冶。 不然,不几于坐废乎。
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程传】处旷远者,不犯冒险难而行也。 阳之为物,刚健上进者也。 初能需待于旷远之地,不犯险难而进,复宜安处不失其常,则可以无咎矣。 虽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 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
【集说】
○ 孙氏质卿曰:不犯难而行,便是常。 不失常,便是恒德。 人惟中无常主,或为才能所使,或为意气所动,或为事势所激,虽犯难而不顾耳,所以不失常最难。 饮食宴乐,不失常也。 若能不失常,更有何事。
需于沙,衍在中也。 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本义】衍,宽意。 以宽居中,不急进也。
【程传】衍,宽绰也。 二虽近险,而以宽裕居中,故虽小有言语及之,终得其吉,善处者也。
【集说】
○ 杨氏简曰:衍在中者,言胸中宽衍平夷。 初不以进动其心,亦不以小言动其心。 夫如是终吉,以九二得其道故也。
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本义】外,谓外卦。 敬慎不败,发明占外之占,圣人示人之意切矣。
【程传】三切逼上体之险难,故云「灾在外也」。 灾,患难之通称,对眚而言则分也。 三之致寇,由己进而迫之,故云自我。 寇自己致,若能敬慎,量宜而进,则无丧败也。 需之时,须而后进也。 其义在相时而动,非戒其不得进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
【集说】
○ 《朱子语类》:问「敬慎」。 曰:敬字大,慎字细小,如人行路,一直恁地去,便是敬,前面险处防有喫跌,便是慎。 慎是惟恐有失之之意,如思虑两字。 思是恁地思去,虑是怕不恁地底意思。
○项氏安世曰:寇虽在外,然亦不自至,我有以致之则至。 我敬慎而无失,则虽与之逼,亦无败理。
○ 丘氏富国曰:坎险在外,未尝逼人。 由人急于求进,自逼于险,以致祸败。 《象》以自我释之,明致灾之由,不在他人也。
需于血,顺以听也。
【程传】四以阴柔居于险难之中,不能固处,故退出自穴。 盖阴柔不能与时竞,不能处则退。 是顺从以听于时,所以不至于凶也。
【集说】
○ 杨氏简曰:六四入险而伤,然不言吉凶何也? 能需而退听故也。 易之为道,无所不通,虽如四之入险而伤,其处之亦有道。 六与四皆柔,故有顺听之象。
○ 吴氏澄曰:谓六四柔顺以听从于九五也。
○ 胡氏炳文曰:三能敬,则虽迫坎之险而不败。 四能顺,则虽陷坎之险而可出,敬与顺,固处险之道也。
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程传】需于酒食而贞且吉者,以五得中正而尽其道也。
【集说】
○ 梁氏寅曰:言以中正见其饮宴者非耽乐也。
○ 张氏振渊曰:内多欲则有求治太急之患,德惟中正,所以需合于贞而得吉。 中正,即孚贞意,是推原所以能需处。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 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本义】以阴居上,是为当位,言不当位,未详。
【程传】不当位,谓以阴而在上也。 爻以六居阴为所安,《象》复尽其义,明阴宜在下,而居上为不当位也。 然能敬慎以自处,则阳不能陵,终得其吉。 虽不当位,而未至于大失也。
【集说】
○ 吕氏祖谦曰:需初九、九五二爻之吉,固不待言。 至于余四爻,如二则「小有言终吉」,如三之象则曰「敬慎不败」,四之象则曰「顺以听」也,上则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大抵天下之事,若能款曲停待,终是少错。
○ 蔡氏清曰:虽不当位,谓其阴居险极,正与困上六「困于葛藟,未当也」一般。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