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19,347 浏览 1486 个字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本义】二卦合体,而性不同。

【程传】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异,所以为睽离之象。 君子观睽异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也。 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 于世俗所同者,则有时而独异。 盖于秉彝则同矣,于世俗之失则异也。 不能大同者,乱常拂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也。 要在同而能异耳。 《中庸》曰和而不流是也。

【集说】

○ 荀氏爽曰:火性炎上,泽性润下,故曰睽也。 大归虽同,小事当异,百官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共归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 项氏安世曰:同象兑之说,异象离之明。

见恶人,以辟咎也。

【程传】睽离之时,人情乖违,求和合之,且病其不能得也,若以恶人而拒绝之,则将众仇于君子,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避怨咎也。 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

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本义】本其正应,非有邪也。

【程传】当睽之时,君心未合,贤臣在下,竭力尽诚,期使之信合而已。 至诚以感动之,尽力以扶持之,明义理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诚其意,如是宛转以求其合也。 遇非枉道迎逢也,巷非邪僻由径也,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失道也,未非此也,非必谓失道也。

【集说】

○ 王氏申子曰:处上下睽离之时,不得不委曲以求合,故曰未失道,言于正道未为失也。

见舆曳,位不当也。 无初有终,遇刚也。

【程传】以六居三,非正也。 非正则不安,又在二阳之间,所以有如是艰戹,由位不当也。 无初有终者,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乃遇刚也。 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也。 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理而安行,知者知几而固守。

【集说】

○ 胡氏瑗曰:「无初有终,遇刚也」者,言初为上之见疑,然终则知己之诚而与之应,是六三所遇得刚明之人也。

【案】爻有两喻,而《象传》偏举者,举其重者也,此举见舆曳,以乘刚也,困三举据于蒺藜,亦以乘刚也,易例乘刚之危最甚。

交孚无咎,志行也。

【程传】初四皆阳刚君子,当睽乖之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无咎而已。 卦辞但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可以行其志,救时之睽也。 盖以君子阳刚之才,而至诚相辅,何所不能济也。 唯有君子,则能行其志矣。

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程传】爻辞但言厥宗噬肤,则可以往而无咎。 《象》复推明其义,言人君虽己才不足,若能信任贤辅,使以其道深入于己,则可以有为,是往而有福庆也。

【集说】

○ 项氏安世曰:二以五为主,而委曲以入之,巷虽曲而通诸道。 遇主于巷,将以行道,非为邪也。 五以二为宗而亲之,二五以中道相应,当睽之时,其间也微而易合,如肤之柔,噬之则人,岂独无咎,又将有庆。 二五阴阳正应,故其辞如此。

○ 何氏楷曰:厥宗既噬肤矣,往则有相合之庆,盖决之也。

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程传】雨者,阴阳和也。 始睽而能终和,故吉也。 所以能和者,以群疑尽亡也。 其始睽也,无所不疑,故云群疑。 睽极而合,则皆亡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群疑亡者,往与三合,如雨之和,向之见豕、见鬼、张弧之疑,并消释矣,故曰「群疑亡也」。

○ 王氏安石曰:上九睽极有应而疑之,夫睽之极,则物有似是而非者,虽明犹疑,疑之已甚,则以无为有,无所不至,况于不明者乎。 上九刚过中,用明而过者也,故其始不能无疑。

○ 《朱子语类》云:诸爻立象,圣人必有所据,非是白撰,但今不可考耳。 到孔子方不说象,如见豕负涂、载鬼一车之类,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 到后人解说,便多牵强。

○ 赵氏汝楳曰:怪力乱神,圣人所不语,而此卦言之甚详,故圣人断之曰疑。 盖心疑则境见,心明则疑亡,知此者,志怪之书可焚,无鬼之论可熄。

○ 王氏申子曰:孤生于睽,睽生于疑,今群疑既亡,则睽而合,合而和,所以吉也。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0444.html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396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62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16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6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