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败。
【本义】风雷之势,交相助益,迁善改过,益之大者,而其相益亦犹是也。
【程传】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也。 君子观风雷相益之象,而求益于己。 为益之道,无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也。 见善能迁,则可以尽天下之善,有过能改,则无过矣。 益于人者,无大于是。
【集说】
○ 王氏弼曰:迁善改过,益莫大焉。
○ 胡氏炳文曰:雷与风自有相益之势,速于迁善则过当益寡,决于改过则善当益纯,是迁善改过,又自有相益之功也。
○ 蒋氏悌生曰:风雷相益,迅速不迟,君子法之,见善则即迁,知过必速改,不可犹豫。
○ 何氏楷曰:咸言速,心之德通于虚也。 不损不虚。 惩忿窒欲,损之又损,致虚以复其为咸。 恒言久,心之德凝于实也。 不益不实,迁善改过,益之又益,充实而成其为恒。
【案】雷者动阳气者也,故人心奋发而勇于善者如之。 风者散阴气者也,故人心荡涤以消其恶者如之。
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本义】下本不当任厚事,故不如是,不足以塞咎也。
【程传】在下者本不当处厚事。 厚事,重大之事也,以为在上所任,所以当大事,必能济大事,而致元吉,乃为无咎。 能致元吉,则在上者任之为知人,己当之为胜任,不然,则上下皆有咎也。
【集说】
○ 郑氏汝谐曰:得益者非以是而自私也,故损之上,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益之初,利用为大作。 为大作者,当为大益之事也。 然在下而为大益之事,位未崇也,诚未孚也,必元吉然后无咎,以其位非厚事之地也。
○ 《朱子语类》云:利用大作,《象》曰:「下不厚事也」。 自此推之,则凡居下者不当厚事。 如子之于父,臣之于君。 僚属之于官长,皆不可以踰分越职。 纵可为,亦须是尽善方能无过。 所以有元吉无咎之戒也。
或益之,自外来也。
【本义】或者,众无定主之辞。
【程传】既中正虚中,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则有有益之事,众人自外来益之矣。 或曰:自外来岂非谓五乎? 曰如二之中正虚中,天下孰不愿益之,五为正应,固在其中矣。
【集说】
○ 孔氏颖达曰:自外来者,明益之者从外而来,不召而至也。
○ 杨氏简曰:或益之,自外来也,亦犹损六五之或益之,自上祐也,皆言本无求益之意,而益自至也。 曰自外来,言非中心之所期,自外而至也。
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本义】益用凶事,欲其困心衡虑而固有之也。
【程传】六三益之独可用于凶事者,以其固有之也,谓专固自任其事也。 居下当禀承于上,乃专任其事,唯救民之凶灾,拯时之艰急,则可也,乃处急难变故之权宜,故得无咎,若平时则不可也。
【集说】
○ 龚氏焕曰:益之以凶事,虽曰灾自外来,而己乃受益,乃其己分之所固有者,非自外来也。
告公从,以益志也。
【程传】爻辞但云,得中行则告公而获从。 《象》复明之曰:告公而获从者,告之以益天下之志也,志苟在于益天下,上必信而从之,事君者不患上之不从,患其志之不诚也。
【集说】
○ 龔氏煥曰:六四之告公,以益民為志,故得見從也。
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程傳】人君有至誠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也,故云勿問之矣。天下至誠懷吾德以為惠,是其道大行,人君之志得矣。
【集說】
○ 崔氏憬曰:损上之时,一以损己为念,虽有孚惠心及下,终不言以彰已功,故曰有孚惠心勿问。 问,犹言也。 如是获元吉,且为下所信而怀己德,故曰有孚惠我德。 君虽不言,人惠其德,则我大得志也。
○ 张氏振渊曰:惠出于心,又何问焉。 大得志,非以民之惠我为得志,以我足以致民惠我为得志也。
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本义】莫益之者,犹从其求益之偏辞而言也。 若究而言之,则又有击之者矣。
【程传】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众人所同。 欲茍公其心,不失其正理,则与众同利,无侵于人,人亦欲与之。 若切于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损于人,则人亦与之力争,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 云莫益之者,非其偏己之辞也。 茍不偏己,合于公道,则人亦益之,何为击之乎。 既求益于人,至于甚极,则人皆恶而欲攻之,故击之者自外来也。 人为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六二中正虚己,益之者自外而至是也,茍为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上九求益之极,击之者自外而至是也。 《系辞》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 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莫易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君子言动与求,皆以其道乃完善也,不然则取伤而凶矣。
【集说】
○ 胡氏炳文曰:二不求益而或益之,自外来也。 上求益而或击之,亦自外来也。 孰有以来之,五之吉,由中心之有孚。 上之凶,由立心之勿恒。 吉凶之道,未有不自心生者。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