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11,997 浏览 1485 个字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程传】泽之容水有限,过则盈溢,是有节,故为节也。 君子观节之象,以制立数度,凡物之大小轻重,高下文质,皆有数度,所以为节也。 数,多寡。 度,法制。 议德行者,存诸中为德,发于外为行,人之德行,当议则中节。 议,谓商度求中节也。

【集说】

○ 侯氏行果曰:泽上有水,以隄防为节。

○ 张氏浚曰:数度之制因乎人,德行之议自于己。 记曰: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盖己之所不能行,与其所不可行,而强于人,谁其从之! 一言尽节之道,中而已。 中必自身始也。

○ 朱氏震曰:泽之容水,固有限量,虚则纳之,满则泄之,水以泽为节也。

○ 郭氏雍曰:泽无水则为不足。 泽上有水则为有余,不足则为困,有余则当节,理之常也。 在人之节,则制数度所以节于外,议德行所以节于内也。 为国为家至于一身,其内外制节皆一也。

【附录】孔氏颖达曰:数度谓尊卑礼命之多少,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 君子象节以制其礼数等差,皆使有度,议人之德行任用,皆使得宜。

【案】议德行,诸儒皆谓一身之德行,独孔氏谓在人之德行,于议字尤切,且得受爵禄,慎名器之意。

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程传】爻辞于节之初,戒之谨守,故云不出户庭则无咎也。 《象》恐人之泥于言也,故复明之云,虽当谨守不出户庭,又必知时之通塞也。 通则行,塞则止,义当出则出矣。 尾生之信,水至不去,不知通塞也,故君子贞而不谅。 《系辞》所解独以言者,在人所节唯言与行,节于言则行可知,言当在先也。

【集说】

○ 王氏申子曰:时有通塞,通则行,塞则止,当止即止,其知通塞之君子乎。 《系辞》专以慎密言语说之,兑体故也。

○ 吴氏曰慎曰:节兼通塞言,犹艮之兼行止言也。 初九「不出户庭知塞也」,而兼言知通者,见其非一于止者也。 二失时极,则但知塞而不知通矣。

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程传】不能上从九五刚中正之道,成节之功,乃系于私昵之阴柔,是失时之至极,所以凶也。 失时,失其所宜也。

【集说】

○ 苏氏轼曰:水之始至,泽当塞而不当通,既至当通而不当塞,故初九以不出户庭为无咎,言当塞也。 九二以不出门庭为凶,言当通也。 至是而不通,则失时而至于极。

○ 郭氏雍曰:切为不当有事之地,而二以刚中居有为之位,其道不可同也。 故初以不出户庭为知塞,而二以不出门庭为不知通。 知塞故无咎,不知通则有失时之凶矣。

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本义】此无咎与诸爻异,言无所归咎也。

【程传】节则可以免过,而不能自节以致可嗟,将谁咎乎。

【集说】

○ 沈氏一贯曰:王介甫程沙随谓,能嗟怨自治亦无咎,「嗟」与「戚嗟若」之「嗟」同,「又谁咎」与「出门同人」之象同。

○ 何氏楷曰:諸卦爻辭言「无咎」者九十有九,多補過之辭,解三爻《傳》「又誰咎」,語雖與此同,然爻辭未嘗有无咎字。

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程傳】四能安節之義非一,《象》獨舉其重者,上承九五剛中正之道以為節,足以亨矣。餘善亦不出於中正也。

【集說】

○ 錢氏一本曰:中正之通在五,四以近承,不以徒止為功,更以通行為道,故曰「承上道也」。

【案】節曰亨,為九五中正以通也,而亨於四言之者,五者水之源也,四者水之流也。水之通在流,承上之源而布之者也。

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程传】既居尊位,又得中道,所以吉而有功。 节以中为贵,得中则正矣,正不能尽中也。

【集说】

○ 俞氏琰曰:节贵乎中,当节而不节,则六三有不节之嗟。 过于节,则上六有苦节之凶,惟九五甘节而吉者,盖居位之中,当位以节,无过无不及也。

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程传】节既苦而贞固守之,则凶。 盖节之道至于穷极矣。

【集说】

○ 吴氏曰慎曰:爻言「苦节贞凶」,《彖》言「苦节不可贞」,惟其贞凶,是以不可贞也,故《彖》、《象》传,皆以「其道穷也」释之。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0399.html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396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62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16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6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