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 浏览

御纂周易折中卷十六

文言传

【本义】此篇申《彖传》、《象传》之意,以尽乾坤二卦之蕴,而余卦之说,因可以例推云。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本义】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 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 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 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 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

【程传】它卦《彖》、《象》而已,独乾坤更设《文言》以发明其义。 推乾之道,施于人事,元亨利贞,乾之四德,在人则元者众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会也,利者和合于义也,贞者干事之用也。

【集说】

○ 《朱子语类》问:元者善之长。 曰:元亨利贞皆善也,而元乃为四者之长,是善端初发见处也。

○ 问亨者嘉之会。 曰:且以草木言之,发生到夏时,好处都来凑会。 嘉只是好处,会是期会也。

○ 又云:利者义之和,义疑于不和矣,然处之而各得其所,则和。 义之和处便是利。

○ 问,程子曰:义安处便为利,只是当然便安否? 曰:是。 正好去解利者义之和句,义截然而不可犯,似不和,分别后万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于不义,义则无不和,和则无不利矣。

○ 又云:贞者事之干,知是那默运事变底一件物事,所以为事之干。

○ 又云:正字不能尽贞之义,须用连正固说,其义方全,正如孟子所谓「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 干问又有所谓不可贞者是如何? 曰:也是这意思,只是不可以为正而固守之。

○ 项氏安世曰:善也嘉也义也,皆善之异名也,在事之初为善,善之众盛为嘉,众得其宜为义,义所成立为事,此一理而四名也,故分而为四,则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比而为二,则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混而为一,则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义之和,和谓能顺之也。 事之干,干谓能立之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本义】以仁为体,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故足以长人。 嘉其所会,则无不合礼,使物各得其所利,则义无不和。 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

【程传】体法于乾之仁,乃为君长之道,足以长人也。 体仁,体元也。 比而效之谓之体,得会通之嘉,乃合于礼也。 不合礼则非理,岂得为嘉,非理安有亨乎,和于义乃能利物,岂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贞固所以能干事也。

【集说】

○ 李氏鼎祚曰: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君法五常以教化于人。 元为善长,故能体仁,仁主春生,东方木也。 通为嘉会,足以合礼,礼主夏养,南方火也。 利为物宜,足以和义,义主秋成,西方金也。 贞为事干,以配于智,智主冬藏,北方水也。 不言信者,信主土,土居中宫,分王四季,水火金木,非土不载。

○ 《朱子语类》云:体仁,不是将仁来为我之体,我之体便都是仁也。 又曰:《本义》云,以仁为体者,犹言自家一个身体,元来都是仁。

○ 又云:嘉,美也。 会,是集齐底意思。 许多嘉美,一时鬓凑到此,故谓之嘉会。 嘉其所会,便动容周旋无不中礼。

○ 又云:看来义之为义,只是一个宜,其初则甚严,如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直是有内外之辨,君尊于上,臣恭于下,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似若不和之甚,然能使之各得其宜,则其和也,孰大于是。

○ 又云:干如木之干,事如木之枝叶,贞固者,正而固守之。 贞固在事,是与立个骨子,所以为事之干。 欲为事而非此之贞固,便植立不起,自然倒了。 问:贞固二字与体仁嘉会利物似不同。 曰:属北方者,便着用两字,方能尽之。

○ 问《文言》四德一段。 曰:元者善之长以下四句,说天德之自然。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以下四句,说人事之当然。 元是善之长,万物生理,皆始于此。 众善百行,皆统于此。 故于时为春,于人为仁。 亨是嘉之会。 嘉,美也。 会,犹齐也。 盖春方生育,至此乃无一物不畅茂,其在人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事事物物,一齐到恰好处,所谓动容周旋皆中礼,故于时为夏,于人为礼。 利者义之和,万物至此,各遂其性。 事理至此,无不得宜。 故于时为秋,于人为义。 贞者事之干,万物至此收敛成实,事理至此无不的正。 故于时为冬,于人为智。 此天德之自然,其在君子所当从事于此者。 体者,以仁为体,仁为我之骨,我以之为体,仁皆从我发出,故无物不在所爱,所以能长人。 欲其所会之美,当美其所会,盖其厚薄亲疏尊卑小大相接之体,各有节文,无不中节,即所会皆美,所以能合于礼也。 能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自无乖戾而各得其分之和,知其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故足以为事之干。 干,如版筑之有桢干。

○ 胡氏炳文曰:体仁有以存诸中,嘉会则美见乎外,利物有以方乎外,而贞固有以守于中,礼者仁之著,智者义之藏。 体仁长人,贞固干事,由理以及用,嘉会合礼,利物和义,则由用以及理也。

○ 董氏真卿曰:朱子谓属北方者便着用两字,方能尽之。 幼时闻先君子之言曰:北方天气之终始,有分别之义,故北字篆文,两人相背,至于四端五脏四兽,属北方者皆两,东西南三方者各一。 四时为冬,亦与春为交接,四德为贞,亦贞下起元,十二辰为亥子,六十四卦为坤复。

○ 林氏希元曰:君子克己复礼,使仁充乎中而见乎外。 中之所存,无一念之非仁,外之所行,无一事之非仁。 则君子之身,浑是一个仁,非体其体而体夫仁也。 体仁,仁之至也,故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而足以长人。 安土敦仁故能爱,正是如此。

○ 又曰:「利者义之和」之利,乃在人天然之利。 「利物足以和义」之利,乃人所以求乎天然之利也。 义之和之和,乃在人天然之和。 足以和义之和,乃人所以求乎天然之和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本义】非君子之至健,无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贞。 ○ 此第一节,申《彖传》之意,与《春秋传》所载穆姜之言不异,疑古者已有此语,穆姜称之,而夫子亦有取焉,故下文别以「子曰」表孔子之辞。 盖传者欲以明此章之为古语也。

【程传】行此四德乃合于干也。

【集说】

○ 《朱子语类》问,乾元亨利贞,犹言性仁义礼智。 曰:此语甚稳当。 又曰:乾元亨利贞,他把干字当君子。

○ 蔡氏清曰:元亨利贞四字,在文王只为占辞,至孔子《彖传》乃有四德之说,然其所谓四德者,又有不同。 天之四德,自其生成万物者言也。 圣人之四德,自其统治一世者言也。 至此所谓四德,又只就君子一身所行而言也。 一身所行者其体也,统治一世者其用也,四德无乎不在也,又见干字所该者广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本义】龙德,圣人之德也,在下故隐。 易,谓变其所守。 大抵乾卦六爻,《文言》皆以圣人明之,有隐显而无浅深也。

【程传】自此以下言干之用,用九之道也。 初九阳之微,龙德之潜隐,乃圣贤之在侧陋也。 守其道,不随世而变。 晦其行,不求知于时。 自信自乐,见可而动,知难而避,其守坚不可夺,潜龙之德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心以为乐,己则行之。 心以为忧,己则违之。 身虽逐物推移,心志守道,确乎坚实其不可拔。

○ 游氏酢曰:龙德而隐,故不易乎世。 不易乎世者,用舍在我,故遯世无闷。 不成乎名者,非誉不在物,故不见是而无闷。

○ 吴氏澄曰:乐则行之,释无闷二句。 忧则违之,释不易、不成二句。 乐者,谓无闷也。 行之,谓为之也。 忧者,谓非其所乐也。 违之,谓不为也。 不求见于世,不求知于人者,此其所乐也,则为之。 易乎世成乎名者,此非其所乐也,则不为。

○ 蒋氏悌生曰:行道而济时者,圣人之本心,故曰乐则行之。 不用而隐遯者,非圣人所愿欲也,故曰忧则违之。 虽然其进其退莫不求至理之所在,未尝枉道以徇人也,故曰确乎其不可拔。

○ 蔡氏清曰:遯世无闷二句,尤重于不易乎世二句。 乐则行之三句,更重于遯世无闷二句,此三句明其无意必也。 论龙德之隐,必至是而后尽。

【案】吴氏蒋氏两说不同,而皆可通。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本义】正中,不潜而未跃之时也,常言亦信,常行亦谨,盛德之至也。 闲邪存其诚,无斁亦保之意,言君德也者,释大人之为九二也。

【程传】以龙德而处正中者也,在卦之正中,为得正中之义。 庸信庸谨,造次必于是也。 既处无过之地,则唯在闲邪。 邪既闲,则诚存矣。 善世而不伐,不有其善也。 德博而化,正已而物正也,皆大人之事,虽非君位,君之德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庸,常也。 常言之信实,常行之谨慎,防闲邪恶,自存诚实。 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 德能广博,而变化于世俗。 初爻则全隐遯避世,二爻则渐见德行以化于俗也。

○ 《朱子语类》云:庸言庸行,盛德之至。 到这里犹自闲邪存诚,便是无斁亦保。 虽无厌斁,亦当保也。 保者持守之意。

○ 又云:「利见大人,君德也」,两处说君德,却是要发明大人即是九二。

○ 陆氏九渊曰:言行之信谨,二之所以成己者也。 善世而不伐,二之所以成物者也。 彼其所谓信谨者,乃其所以不伐者也。 闲邪存其诚,存诸己者也。 德博而化,德之及乎物者也。 彼其所以闲而存者,乃其所以博而化者也。

○ 李氏舜臣曰:干画一,实则诚。 坤画- -,虚则生敬,故乾九二言诚,坤六二言敬,诚敬二字始于包牺心画,而实天地自然之理也。

○ 项氏安世曰:称中正者,二事也,二五为中,阴阳当位为正,称正中者,一事也,但取其正得中位,非以当位言也。

○ 又曰:以在下卦,又非阳位,故不为中位而为中德,《文言》两称君德,明非君位也,此又称龙德之中,明非龙位之中也。

○ 冯氏椅曰:易者理学之宗,而乾坤二卦,又易学之宗也。 子思、孟子言诚者天之道,先儒谓诚敬者圣学之源,皆出于此。

○ 何氏楷曰:道止于中,中寓于庸,庸者常也,平无奇之名。 言必有物,无苟高也,惟其信,无择言矣。 行必有则,无苟难也,惟其谨,无择行矣。 信谨,诚也,天德也,一实焉而已。

九三曰“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脩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 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本义】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也。 脩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 虽有忠信之心,然非脩辞立诚,则无以居之。 知至至之,进德之事,知终终之,居业之事,所以终日干干而夕犹惕若者,以此故也,可上可下,不骄不忧,所谓无咎也。

【程传】三居下之上,而君德已着,将何为哉,唯进德脩业而已。 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 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致知也。 求知所至而后至之,知之在先,故可与几。 所谓始条理者,知之事也。 知终终之,力行也。 既知所终,则力进而终之。 守之在后,故可与存义。 所谓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此学之始终也。 君子之学如是,故知处上下之道而无骄忧,不懈而知惧,虽在危地而无咎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九三所以终日干干者,欲进益道德,脩营功业,故终日干干匪懈也。 进德则知至,将进也。 脩业则知终,存义也。

○ 程子曰:脩辞立其诚,不可不予细理会,言能脩省言辞,便是要立诚。 若只是脩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 脩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

○ 吕氏大临曰:忠信进德,如有诸己又知所以充实之也。 脩辞立其诚,正名是事,行其实以称之也。 所立卓尔而欲从之,知至至之也,于德有先见之明也。 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知终终之也。 于分有当安之义也。

○ 《朱子语类》云:德是就心上就,业是就事上说,忠信是自家心中诚实,脩辞立其诚,是说处有真实底道理。

○ 又云:忠信只是实,若无实,如何会进。 如播种相似,须是实有种子下在泥中,方会日见发生。 若把个空壳下在里面,如何会发生。 道理须是实见得,若徒将耳听过将口说过,济甚事。 忠信所以为实者,且如孝须实是孝,方始那孝之德日进一日。 如弟须实是弟,方始那弟之德日进一日。 若不实,却自无根了,如何会进。 立其诚,诚依旧便是上面忠信。 脩辞是言语照管得到,那里面亦须照管得到。 进德是自觉得意思,日强似一日,日振作似一日,不是外面事,只是自见得意思不同。

○ 问立诚不就制行上说,而特指脩辞,何也? 曰:人不诚处多在言语上。 又曰:人多将言语作没紧要,容易说出来,若一一要实,这工夫自是大。 忠信、进德,便是见得脩辞、立诚底许多道理。 脩辞立诚,便要立得这忠信,若口不择言,逢事便说,只这忠信亦被敏汨没动荡,立不住了。

○ 又云:伊川解脩辞立诚作择言笃志,说得来宽,不如明道说云:脩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

○ 又云:忠信脩辞,且大纲说所以进德脩业之道,知至知终,则又详其始终工夫之序如此。 忠信,心也。 脩业,事也。 然蕴于心者所以见于事,脩于事者所以养其心,此圣人之学,所以为内外两进,而非判然二事也。 知至,则知其道之所止。 至之,乃行矣,而验其所知也。 知终则见其道之极致。 终之,乃力行而期至于所归宿之地也。 知而行,行而知,二者交相警发,而其道日益光明。 终日干干,又安有一息之间哉。

○ 又云,知至至之者,言此心所知者,心真个到那所知田地,虽行未到而心已到,故其精微几密,一齐在此,故曰可与几。 知终终之者,既知到极处,便力行到极处,此真实见于行事,故天下义理都无走失,故曰可与存义。

○ 又云,进字贴着那几字,至字又贴着那进字,居字贴着那存字,终字又贴着那居字,几是心上说,义是那业上底道理。

○ 又云:忠信进德与知至至之可与几也,这几句都是去底字。 脩辞立诚与知终终之可与存义,都是住底字。 进德是日日新,居业是日日如此。

○ 问,脩业居业之别? 曰:二者只是一意。 居,守也,逐日脩作是脩,常常如此是守。

○ 又云:忠信、进德、脩辞、立诚,与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分属乾坤,盖取健顺二体,忠信立诚,自有刚健主立之体,敬义便有静顺之体,进脩便是箇笃实,敬义便是个虚静,故曰阳实阴虚。

○ 俞氏琰曰:德与忠信,皆主于心者也。 业与辞,皆见于事者也。 事已成谓之业,脩业者,业未成则脩而成之也。 居业,业已成则居而守之也。 辞,言辞也。 脩,谓脩省,非脩饰也。 诚,即忠信也。 立其诚,谓立其诚意而不为私意所汨挠也,若但以脩饰言辞为心则伪矣。 君子闲邪存其诚则无一念之不正也,脩辞立其诚则无一言之不实也。

○ 蒋氏悌生曰:干乾因其时而惕,时字正解爻辞终日之义,见圣人省察之心,无少间断也。

○ 蔡氏清曰:忠信所以进德也,每应一件事,俱着一个心为之主,惟心之所主者一于诚,则德之在内者进矣,而其于事也,又处置恰好,如其所言,则是诚有所归宿安顿处,是之谓立诚,而业之见于外者脩矣。

○ 又曰:诚即忠信也。 忠信,就初间存主上说,脩辞立诚,就后来事到就绪上说,二者总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忠信,直内之事; 脩辞,方外之事。

○ 又曰:閑邪之外,再無存誠工夫,故承之曰存其誠。脩辭之外,再無立誠工夫,故承之曰立其誠,誠即忠信,向也誠存於心,而今則見於事,而誠有立矣。

○ 又曰:《中庸章句》云:反諸身不誠,謂反求諸身,而其所存所發有未實也。所存之實,即主忠信也。所發之實,即脩辭立其誠也。合進德脩業,總是《中庸》之誠身,《大學》之誠意正心脩身。

○ 又曰:九三居下之上,是亦有位其上者,則九三為在下位矣。亦有位在下者,則九三又為居上位矣。若於初二,必不兼言居上位,若於九五,必不兼言在下位,此亦當知。

○ 林氏希元曰:忠信是此心真實,如孝則真實是孝,弟則真實是弟。實心為善,則善心日以充長,善念日以彰著,此之謂進德。實心為善乃誠也,若辭不脩,語孝弟俱是空言無實事,則此誠終於消散,不聚集矣,何由立,又何績業可居。故工夫又在脩治言辭上,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言必有物。凡吐口言語皆是實事,無一句虛妄,乃脩辭也。脩辭則行成,孝成箇孝,弟成箇弟,吾心之誠,集聚而不消散,故曰立其誠。誠立則業脩而可居,非立誠之外,又有居業工夫也。

○ 又曰:忠信所以進德,是忠信所以至之也,何也?凡有所進,將必有所至,忠信以至之,則善心日長,神智日開,道之壺奧,理之玄妙,為吾所當至者,一時雖未能遽至,固已先得之矣,故可與幾。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是脩辭立誠所以終之也,何也?居是居止,終是終身居止而不移,居之所以終之也,脩辭立誠以終之,則踐履篤實,持守堅固,事理之宜,吾所當守者,可與存之而不失矣。義者,事理之宜,吾所當守者也。

○ 鄭氏維嶽曰:不曰所以脩業,而曰所以居業,蓋脩辭立誠,即是脩矣,既脩則有可居矣。猶之屋然,脩者方在營搆,既成則可居也。

○ 楊氏啓新曰:心之存諸中者,純乎忠信而不妄,則心無外馳,而得於己者,日進而不已,言之見於事者,致其脩省而有實,則事皆實理,而體諸身者,安安而不遷。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 故无咎。

【本义】内卦以德学言,外卦以时位言。 进德脩业,九三备矣,此则欲其及时而进也。

【程传】或跃或处,上下无常。 或进或退,去就从宜。 非为邪枉,非离群类。 进德脩业,欲及时耳。 时行时止,不可恒也,故云或。 深渊者,龙之所安也。 在渊,谓跃就所安。 渊在深而言跃,但取进就所安之义。 或,疑辞,随时而未可必也。 君子之顺时,犹影之随形,可离非道也。

【集说】

○ 项氏安世曰:进退上下,不敢自必,相时而动,所谓自试也。 大抵上下之交,皆危疑之地。 故三厉而四犹疑之。

○ 俞氏琰曰:上与进释跃字,下与退释在渊之义,无常无恒释或之义。 非为邪,非离群,欲及时,以申进无咎之义。

○ 林氏希元曰:可上而不上,疑于以隐为高。 可进而不进,疑于遯世离群。 及时之时,上进之时也。 欲及时,是应非为邪离群句。 无咎,得时也。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本义】作,起也。 物,犹人也。 覩,释利见之意也。 本乎天者,谓动物。 本乎地者,谓植物。 物各从其类。 圣人,人类之首也,故兴起于上,则人皆见之。

【程传】人之与圣人,类也。 五以龙德升尊位,人之类莫不归仰,况同德乎。 上应于下,下从于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 流湿就燥,从龙从虎,皆以气类,故圣人作而万物皆覩。 上既见下,下亦见上。 物,人也。 古语云:人物物论,谓人也。 易中利见大人,其言则同,义则有异,如讼之利见大人,谓宜见大德中正之人,则其辨明,言在见前。 干之二五,则圣人既出,上下相见,共成其事,所利者见大人也,言在见后。 本乎天者,如日月星辰。 本乎地者,如虫兽草木,阴阳各从其类,人物莫不然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因大人与众物感应,故广陈众物相感应,以明圣人之作而万物瞻覩,以结之也。

○ 又曰:《周礼. 大宗伯》有天产地产,《大司徒》云动物植物。 本受气于天者是动物,天体运动,含灵之物亦运动,是亲附于上也。 本受气于地者是植物,地体凝滞,植物亦不移动,是亲附于下也。

○ 《朱子语类》云:天下所患无君,不患无臣,有如是君,必有如是臣,虽使而今,无少间也,必有出来。 云从龙,风从虎,只怕不是真个龙虎,若是真个龙虎,必生风致云也。

○ 又云:本乎天者亲上,凡动物首向上,是亲乎上,人类是也。 本乎地者亲下,凡植物本向下,是亲乎下,草木是也。 禽兽首多横生,所以无智,此本康节说。

○ 项氏安世曰: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者,故为同声同气之义。 圣人之于人亦类也,故为各从其类之义。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本义】贤人在下位,谓九五以下。 无辅,以上九过高志满,不来辅助之也。

○ 此第二节申《象传》之意。

【程传】九居上而不当尊位,是以无民无辅,动则有悔也。

【集说】

○ 谷氏家杰曰:以有位谓之贵,以有民谓之高,以有辅谓之贤人在下位。 其贵而又无位,高而又无民,贤人在下位而又无辅者何? 俱以亢失之也,故动而有悔。

潜龙勿用,下也。

【程传】此以下言干之时,勿用,以在下未可用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本义】言未为时用也。

【程传】随时而止也。

终日干干,行事也。

【程传】进德脩业也。

【集说】

○ 林氏希元曰:事,所当为之事也,前章之进德脩业是也。 终日干干,日行其当为之事而不止息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本义】未遽有为,姑试其可。

【程传】随时自用也。

【集说】

○ 赵氏汝楳曰:凡飞者必先跃,所以作其飞冲之势。 今鸟雏习飞,必跳跃于巢,以自试其羽翰,四之跃亦犹是也。 此以试释跃。

○ 俞氏琰曰:试释跃字,与《中庸》日省月试之试同。 君子谨失时之戒,而自试其所学,盖欲自知其浅深也。

○ 谷氏家杰曰:人见者浅,自见者真,必自家试之而后可决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本义】居上以治下。

【程传】得位而行,上之治也。

【集说】

○ 苏氏濬曰:上治,犹言盛治。 五帝三王,皆治之上者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程传】穷极而灾至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本义】言乾元用九,见与它卦不同。 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

○ 此第三节,再申前意。

【程传】用九之道,天与圣人同,得其用则天下治也。

【集说】

《朱子语类》,问:「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曰:九是天德,健中便自有顺,用之则天下治,如下文乃见天则,则便是天德。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程传】此以下言乾之义,方阳微潜藏之时,君子亦当晦隐,未可用也。

【集说】

○ 陆氏铨曰:微阳潜藏,愈养则愈厚,轻用则发泄无余矣。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本义】虽不在上位,然天下已被其化。

【程传】龙德见于地上则天下见其文明而化之。

【集说】

○ 苏氏轺曰:以言行化物,故曰文明。

终日干干,与时偕行。

【本义】时当然也。

【程传】随时而进也。

【案】与时偕行,即上「干乾因其时」之义,言终日之间,无时不干干。

或跃在渊,干道乃革。

【本义】离下而上,变革之时。

【程传】离下位而升上位,上下革矣。

【集说】

○ 赵氏汝楳曰:三为下,至四革而为上,卦革则道亦革,此专释上下卦之交。

○ 俞氏琰曰:革者变也,下干以终,上乾方始,犹天道更端之时也。

○ 林氏希元曰:此道字轻看,犹云阳道阴道,九四离下体而入上体,是干道改革之时也,故或跃而未果,爻下本义改革之际,正是取此。 人都不察,妄为之说。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本义】天德,即天位也。 盖唯有是德,乃宜居是位,故以名之。

【程传】正位乎上,位当天德矣。

【集说】

○ 张氏振渊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可谓之位乎天位而已。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程传】时既极,则处时者亦极矣。

【集說】

○ 朱氏震曰:消息盈虛,與時偕行則无悔,偕極則窮,故有悔也。

○ 林氏栗曰:此節上下卦相應,初四為始,初潛藏,四乃革矣,革潛為躍也。二五為中,二文明,五乃天德矣。言德,稱其位也。三上為終,三與時偕行,上偕極矣。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本義】剛而能柔,天之法也。

○ 此第四节,又申前意。

【程传】用九之道,天之则也。 夫之法则,谓天道也。 或问:干之六爻,皆圣人之事乎,曰:尽其道者圣人也,得失则吉凶存焉,岂特乾哉。 诸卦皆然也。

【集说】

○ 苏氏轺曰:天以无首为则。

○ 吴氏澄曰:刚柔适中,天之则也,则者理之有限节,而无过无不及者也。

○ 张氏振渊曰:不曰干爻用九,而曰干元用九,统六爻而归之元也。 亢而用变,正是贞之极而归于元。 干之所为,终始相因而无首也,故曰干元用九,可见干道变化之则。

○ 谷氏家杰曰:则者,有准而不过之意。 用九者,有变而无常之意。 天道不是变换,焉能使春夏秋冬,各有其限。 圣人不是变换,焉能使仁义礼智,各有其节。 用九,正天之准则不过处,故曰乃见。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本义】始则必亨,理势然也。

【程传】又反复详说,以尽其义。 既始则必亨,不亨则息矣。

利贞者,性情也。

【本义】收敛归藏,乃见性情之实。

【程传】干之性情也,既始而亨,非利贞其能不息乎。

【集说】

○ 《朱子语类》:问利贞者性情也,曰:此性情如言本体,元享是发用处,利贞是收敛归本体处,如春时发生,到夏长茂条达,至秋结子,有个收敛摄聚底意思,但未坚实,至冬方成。 在秋虽是已实,渐欲脱去其本之时,然受气未足,便种不生,故须到冬方成。 人只到秋冬,疑若不见生意,不知都已收敛在内。

○ 胡氏炳文曰:性情只是一健字,健者干之性,而情其着见者也,且性情并言昉于此。 释《彖》曰性命,此则曰性情,言性而不言命,非知性之本,言性而不言情,非知性之用也。

○ 俞氏琰曰:性言其静也,情言其动也。 物之动极而至于收敛而归藏,则复其本体之象,又将为来春动而发用之地,故曰利贞者性情也。 元起于贞,贞下盖有元继焉。 动生于静,静中盖有动存焉。 贞而元,静而动,终而复始,则生生之道不穷。 若但言性而不言情,则止乎贞纯平静而已矣。 不见贞下起元,静中有动之意,而非生生不穷之道也。

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本义】始者,元而亨也。 利天下者,利也。 不言所利者,贞也。 或曰:坤利牝马,则言所利矣。

【程传】乾始之道,能使庶类生成,天下蒙其美利,而不言所利者,盖无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赞其利之大曰大矣哉。

【集说】

○ 程子曰:亭毒化育,皆利也。 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贞也。 《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者,贞也。

○ 《朱子语类》云:明道说得好,不有其功,言化育之无迹处为贞。

○ 项氏安世曰:物既始则必亨,亨则必利,利之极必复于元。 贞者元之复也,故四德总以一言曰干元。 又曰干始,而四德在其中矣。 以八卦言之,震其元也,故为出。 巽则既出,而将相见也,故为齐。 离则其亨也,故为相见。 坤则既相见,而将利之也,故为役。 兑则其利也,故为悦。 干则既悦而将入于贞也,故为战。 坎则其贞也,故为劳。 艮自贞而将出为元也,故为万物之所终始。 合而言之曰太极,而八卦备矣。 其干之谓乎。

○ 俞氏琰曰:乾始即乾元也,元乃生物之始也,美即亨也,亨乃众美之会也。

○ 林氏希元曰:上既即物之生长收藏以释四德,此则归其功于干始而赞其大,即《彖传》统天之说也。 谓干虽四德之流行,要一元之所统,何也? 干既始物,由是而亨,就能以美利徧利乎天下,又收敛于内,不言其所利,是皆乾始之所为也,不其大与。 盖万物归根复命之时,造化生物之功,不复可见。 韩琦诗云:「须臾慰满三农望,敛却神功寂若无。」 亦是此意。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本义】刚,以体言。 健,兼用言。 中者,其行无过不及。 正者,其立不偏。 四者干之德也。 纯者,不杂于阴柔。 粹者,不杂于邪恶,盖刚健中正之至极,而精者又纯粹之至极也。 或疑干刚无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也。 天地之间,本一气之流行而有动静尔。 以其流行之统体而言,则但谓之干而无所不包矣。 以其动静分之,然后有阴阳刚柔之别也。

【集说】

○ 乔氏中和曰:刚者元也,健者亨也,中者利也,正者贞也。 元亨利贞,实以体之,刚健中正也。 一爻之情,六爻之情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本义】旁通,犹言曲尽。

【集说】

○ 胡氏炳文曰:曲尽其义者在六爻,而备全其德者在九五一爻。 时乘六龙以下,则为九五而言也。

○ 蔡氏清曰:六爻发挥,只是起下文时乘六龙之意,盖上文每条俱是干字发端,一则曰乾元,二则曰干始,三则曰大哉干乎。 至此则更端曰六爻发挥,可见只是为时乘六龙设矣,即《彖传》六位时成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本義】言聖人時乘六龍以御天,則如天之雲行雨施而天下平也。

○ 此第五節,復申首章之意。

【程傳】大哉,贊乾道之大也。以剛健中正純粹六者,形容乾道。精,謂六者之精極,以六爻發揮,旁通盡其情義,乘六爻之時,以當天運,則天之功用著矣,故見雲行雨施,陰陽溥暢,天下和平之道也。

【集說】

○ 張氏清子曰:《彖》言「雲行雨施」,而以「品物流形」繼之,則雲雨為乾之雲雨,此言雲行雨施,而以天下平繼之,則聖人之功即乾,而雲雨乃聖人之德澤也。

【案】贞元为体,亨利为用,然即体即用,不相离也,即用即体,未尝二也,故复释之曰「乾元者始也」,然即始而亨之理已具,不待亨而后知其亨也,利贞者成也,事之成者,得其性情之正而已,而岂在外哉。 盖一心之发,散为万用之施,而万理之宜归于一性之德,故其始而必亨也,是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也,及其终也,利及天下,而所性无加焉,又何利之可言,此乾元所以统天,而其德所以为大也。 由此观之,乾之德,于其元亨也,见其动直而刚焉,不息而健焉,于其利贞也,见其裁制而中焉,确守而正焉,于其一元之妙,心普万物而无心也,见其不累于功利之杂驳而纯粹,不滞于声臭之粗而至精焉。 天道如此,王道亦然,王者之道,其发之也刚,其行之也健,其裁之也中,其处之也正。 要以体天地生生之心,能使仁覆天下而莫知为之者,如精金美玉而无疵,如太虚浮云而无迹,非如霸者小补之功,驩虞之效也。 卦惟九五全备斯德,故六爻发挥,固所以旁通乎干之情矣。 而惟九五则兼统众爻之德以处崇高之位,其象为飞龙在天者,盖如乘六龙以御天也,龙而在天,有不兴云致雨,而使下土平康者乎,夫当其膏泽溥施,即乾之美利利天下也,及乎荡荡平平,大化无迹,又非乾之不言所利者与。 夫子之发明天德王道,于是为至。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本义】成德,已成之德也。 初九固成德,但其行未可见尔。

【程传】德之成,其事可见者行也,德成而后可施于用。 初方潜隐未见,其行未成。 未成,未着也,是以君子弗用也。

【集说】

○ 《朱子语类》云:德者行之本,君子以成德为行,言德则行在其中矣。 德者得之于心,行出来方见,这便是行。 问行而未成如何? 曰:只是事业未就。

○ 吴氏澄曰:隐而未见者潜之象,行而未成,是以欲其弗用也。

○ 蔡氏清曰:言君子之所以为行者,以成德为行也,夫既以成德为行,初九德已成矣,则日可以见之行也。 夫既可以见之行矣,而又何以曰勿用。 盖初九时乎潜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 隐而未见,则行犹未成,是以君子亦当如之而勿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本义】盖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再言君德,以深明九二之为大人也。

【程传】圣人在下,虽已显而未得位,则进德脩业而已。 学聚问辨,进德也。 宽居仁行,脩业也。 君德已着,利见大人,而进以行之耳。 进居其位者,舜禹也。 进行其道者,伊傅也。

【集说】

○ 《朱子语类》云:「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既探讨得当,且放顿宽大田地,待触类自然有会合处,故曰宽以居之。

○吴氏澄曰:理具于心而散于事物,事物之理有一未明则心之所具有一未尽,必博学周知,俾万理皆聚,而无所阙遗,故曰学以聚之。 辨,剖决也。 既聚矣,必问于先知先觉之人,以剖决其是否,故曰问以辨之。 宽,犹曾子所谓弘,张子所谓大心也。 居谓居业之居。 问既辨矣,必有弘广之量,以藏蓄其所得,故曰宽以居之。 仁者心德之全,天理之公也。 既有以居之矣,心德浑全,存存不失,应事接物,皆践其所知而所行无非天理之公,故曰仁以行之。

○ 又曰:學聚之,以知其理。仁行之,以行其事。問辨之,以審別所當行於學聚之後。寬居之,以存貯所已知於仁行之先。寬之所居,即學之所聚者。仁之所行,即問之所辨者。

○ 林氏希元曰:學聚問辨,是知工夫,寬居,是把義理放在胸中,詳翫深味,使透徹貫串,乃居安資深時也,故亦屬之行。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本義】重剛,謂陽爻陽位。

【程傳】三重剛,剛之盛也,過中而居下之上,上未至於天,而下已離於田,危懼之地也。因時順處,乾乾兢惕以防危,故雖危而不至於咎。君子順時兢惕,所以能泰也。

【集說】

○ 虞氏翻曰:以乾接乾,故重剛。位非二五,故不中也。

○ 孔氏穎達曰:上不在天,謂非五位。下不在田,謂非二位也。居危之地,以乾乾夕惕,戒懼不息,得无咎也。

○ 吳氏澄曰:九三居下乾之終,接上乾之始,九四居上乾之始,接下乾之終,當重乾上下之際,故皆曰重剛。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本義】九四非重剛,重字疑衍。在人謂三。或者,隨時而未定也。

【程傳】四不在天,不在田,而出人之上矣,危地也。疑者,未決之辭。處非可必也。或進或退,唯所安耳,所以无咎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三之與四,俱為人道。人下近於地,上遠於天。九三近二,正是人道。九四則上近於天,下遠於地,非人所處,故特云中不在人。或之者疑之也,此夫子釋經或字,經稱或,是疑惑之辭,欲進欲退,猶豫不定,故疑之也。九三位卑近下,向上為難,危惕憂深。九四則陽德漸勝,去五彌近,前進稍易。故但疑惑,憂則淺也。

○ 李氏鼎祚曰:三居下卦之上,四居上卦之下,俱非得中,故曰重剛而不中也。

○ 張氏振淵曰:或之者據其迹,疑之者指其心,疑非狐疑之疑,只是詳審耳。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本义】大人,即释爻辞所利见之大人也,有是德而当其位,乃可当之。 人与天地鬼神,本无二理,特蔽于有我之私,是以牿于形体,而不能相通。 大人无私,以道为体,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 先天不违,谓意之所为,默与道契。 后天奉天,谓知理如是,奉而行之。 回纥谓郭子仪曰:卜者言此行当见一大人而还,其占盖与此合。 若子仪者,虽未及乎夫子之所论,然其至公无我,亦可谓当时之大人矣。

【程传】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者,合乎道也。 天地者,道也。 鬼神者,造化之迹也。 圣人先于天而天同之,后于天而能顺天者,合于道而已。 合于道,则人与鬼神岂能违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与天地合其德,谓覆载也。 与日月合共明,谓照临也。 与四时合其序者,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 与鬼神合其吉凶者,若福善祸淫也,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 若在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 尊而远者尚不违,况小而近者可违乎。

○ 程子曰:若不一本,则安能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 又曰:天且不违,况于鬼神乎。 鬼神言其功用,天言其主宰。

○ 王氏宗传曰:先天而天弗违,时之未至,我则先乎天而为之,而天自不能违乎我。 后天而奉天时,时之既至,我则后乎天而奉之,而我亦不能违乎人,盖大人即天也,天即大人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本义】所以动而有悔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言上九所以亢极有悔者,正由有此三事。 若能三事备知,虽居上位,不至于亢也。

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本义】知其理势如是,而处之以道,则不至于有悔矣。 固非计私以避害者也,再言其唯圣人乎。 始若设问,而卒自应之也。

○ 此第六节,复申第二第三第四节之意。

【程传】极之甚为亢,至于亢者,不知进退存亡得丧之理也。 圣人则知而处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于亢也。

【集说】

○ 李氏鼎祚曰:再称圣人者,叹美用九能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 朱氏震曰:亢者处极而不知反也,万物之理,进必有退,存必有亡,得必有丧。 亢知一而不知二,故道穷而致灾。 人固有知进退存亡者矣,其道诡于圣人,则未必得其正。 不得其正,则与天地不相似。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故两言之。

○ 胡氏炳文曰:阳极则剥,干上则亢,中不可过也。 知其时将过乎中,而处之不失其正,其唯圣人乎。 贞者正也,乾元之用所归宿也。 干之四德始于元,至此又论圣人之体干而归于正,其意深矣。

○ 陈氏琛曰:进极必退,存极必亡,乃理势之自然也。 知其如是,则随时变通,而处以是道之当然,有收敛而无施张,有舍弃而无系吝,如此则不至于有悔矣。 然此唯圣人能之,盖圣人乐天知命,达理而能权也。 常人则明不足以见几,心不免于物累,故不能也。

【总论】朱子答万正淳曰:大抵易卦之辞,本只是各着本卦本爻之象,明占凶之占当如此耳,非是就圣贤地位说道理也。 故干六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圣人以至于愚不肖,筮或得之,义皆有取,但纯阳之德,刚健之至,若以义类推之,则为圣人之象,而其六位之高下,又有似圣人之进退,故《文言》因潜见跃飞自然之文,而以圣人之迹各明其义。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423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95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47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9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