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收藏 0 点赞 18,582 浏览 5668 个字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本义】刚方,释牝马之贞也。 方,谓生物有常。

【集说】

○ 《朱子语类》云:坤至柔而动也刚,坤只是承天,如一气之施,坤则尽能发生承载,非刚安能如此。

○ 问,《程传》云坤道至柔而动则刚,坤体至静而德则方,柔与刚相反,静与方疑相似。 曰:静无形,方有体,静言其体,则不可得见,方言其德,则是其着也。

○ 吴氏澄曰:坤体中含乾阳,如人肺藏之藏气,故曰至柔。 然其气机一动而辟之时,干阳之气,直上而出,莫能御之,故曰刚。 刚即六二爻辞所谓直也,乾运转不已,而坤体隤然不动,故曰至静。 然其生物之德普徧四周,无处欠缺,故曰方。 方即六二爻辞所谓方也,乾之九五,不徒刚健而能中正,故为乾元之大,坤之六二,不徒柔静而能刚方,故为坤元之至。

○ 何氏楷曰:乾刚坤柔,定体也。 坤固至柔矣,然乾之施一至,坤即能翕受而发生之。 气机一动,不可止遏屈挠,此又柔中之刚矣。 乾动坤静,定体也。 坤固至静矣,及其承乾之施,陶冶万类,各有定形,不可移易,此又静中之方矣。 承静者体也,刚方者用也。

后得主而有常。

【本义】《程传》曰:主下当有利字。

【集说】

○ 赵氏汝楳曰:坤无乾以为始,孰开其端,先迷也。 天先施而地后生,后得主也。 先阳后阴,乃天地生生之常理。

○ 余氏芑舒曰:程子以主利为一句,朱子因之,故以《文言》后得主为阙文,然《彖传》后顺得常,与「后得主而有常」,意正一律,似非阙文也。

○ 俞氏琰曰:坤道之常,盖当处后,不可搀先也,搀先则失坤之常矣。 唯处乾之后,顺乾而行则得其所主而不失坤道之常也。

含万物而化光。

【本义】复明亨义。

【集说】

○ 王氏宗传曰:惟其动刚,故能德应乎干,而成万物化育之功。 惟其德方,故能不拂乎正,而顺万物性命之理,此坤之德所以能配天也。 后得主而有常,则申后顺得常之义,含万物而化光,则申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本义】复明顺承天之意。

○ 此以上申《彖传》之意

【程传】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 坤体至静,而其德则方。 动刚故应干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 阴之道,不唱而和,故居后为得,而主利成万物。 坤之常也,含容万类,其功化光大也。 主字下脱利字。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承天之施,行不违时,赞坤道之顺也。

【集说】

○ 俞氏琰曰:至柔而动也刚,申德合无疆之义。 至静而德方,释贞义。 后得主而有常,后顺得常之谓。 含万物而化光,即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谓。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即乃顺承天之谓。

【案】动刚,释元亨也,气之发动而物生也。 德方,释利贞也,形之完就而物成也。 柔静者坤之本体,其刚其方,乃是乾为之主。 而坤顺之以行止者,故继之曰后得主而有常,释先迷后得主也。 含物化光,谓亨利之间,致养万物,其功盛大,释西南得朋也。 承天时行,谓顺承于元,至贞不息,阴道终始于阳,释东北丧朋也。 盖孔子既以坤之元亨利贞,配乾为四德,则所谓西南东北者,即四时也,故用《彖传》所谓含弘光大者,以切西南。 又用所谓乃顺承天,行地无疆者,以切东北,欲人知四方四德,初非两义,此意《彖传》未及,故于《文言》发之。

○ 又案:干爻惟九五刚健小正,得乾道之纯,故《彖传》言乘龙御天,首出庶物,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义也。 坤爻惟六二柔顺中止,得坤道之纯,故《文言》言动刚德方,含物承天,即六二直方大之义也,《象传》于乾五曰位乎天德,于坤二曰地道光也,明乎乾坤之主,在此二爻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本义】古字顺、慎通用,案此当作慎,言当辨之于微也。

【程传】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 家之所积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 所积不善,则灾殃流于后世。 其大至于弑逆之祸,皆因积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 明者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辨之于早,不使顺长,故天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 霜而至于冰,小恶而至于大,皆事势之顺长也。

【集说】

○ 吕氏祖谦曰:盖言顺也,此一句尤可警。 非心邪念,不可顺养将去,若顺将去,何所不至。 惩治遏绝,正要人着力。

○ 张氏振渊曰:天道有阳必有阴,原相为用。 然阴之为道,利于从阳。 而不利于抗阳。

○ 坤道可谓至顺矣,而顺之变反为逆,故圣人深着其顺之利,明臣子之大分,究极其逆之祸,立君父之大防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本义】此以学言之也。 正,谓本体。 义,谓裁制。 敬则本体之守也,直内方外,《程传》备矣。 不孤,言大也。 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

【程传】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 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 义形于外,非在外也。 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 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为疑乎。

【集说】

○ 孔氏颖达曰:君子用敬以直内,内谓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内心。 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万物,皆得所宜。

○ 程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 释氏内外之道不备者也。 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

○ 问必有事焉当用敬否? 曰:敬只是涵养一事。 必有事焉,须当集义。 又问,义莫是中理否? 曰:中理在事,义在心。 问敬义何别? 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若只守一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 又问,义只在事上如何? 曰:内外一理,岂特事上求合义也。

○ 谢氏良佐曰:释氏所以不如吾儒,无义以方外一节。 义以方外,便是穷理,释氏却以理为障碍,然不可谓释氏无见处,但见了不肯就理。

○ 《朱子语类》云:敬以直内是持守功夫,义以方外是讲学功夫。 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委曲。 方是割截方正之意,是处此事皆合宜,截然不可得而移易之意。

○ 又云: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最是下得夹持两字好。 教主乎中,义防于外,二者相夹持,要放下霎时也不得,只得直上去,故便达天德自此,表裹夹持更无东西走作去处,上面只更有个天德。

○ 问:义形而外方。 曰:义是心头断事底,心断于内,而外便方正,万物各得其宜。

○ 又云:《文言》将敬字解直字,义字解方字,敬义立而德不孤即解大字。 敬而无义,则作事出来必错了,只义而无敬则无本,何以为义,皆是孤也,须是敬义立方不孤。 施之事君则忠于君,事亲则悦于亲,交朋友则信于朋友,皆不待习而无一之不利也。

○黄氏干曰:乾言德业,坤言敬义,虽若不同,而实相为经纬也。 欲进乾之德,必本之以坤之敬。 欲脩乾之业,必制之以坤之义。 非敬则内不直,德何由而进。 非义则外不方,业何由而脩。 终日干干,虽进脩夫德业,而所以进脩者,乃用力于敬义之间。 用力于敬义,固可以至于大。 而所谓大者,乃德之日新而业之富有也。

○ 王氏应麟曰:丹书敬义之训,夫子于坤六二《文言》发之,孟子以集义为本,程子以居敬为先,张宣公谓功夫并进,相须而相成也。

○ 胡氏炳文曰:干九三,明诚并进也。 坤六二,敬义偕立也。 主敬是为学之要,集义乃讲学之功。

○ 薛氏瑄曰:敬以直内,涵养未发之中。 义以方外,省察中节之和。

○ 又曰:敬以直内,戒慎恐惧之事。 义以方外,知言集义之事。 内外夹持,用力之要,莫切于此。

○ 蔡氏清曰:正是无少邪曲,义是无少差谬。

○ 又曰:此正义二字,皆以见成之德言。 然直不自直,必由于敬。 方不自方,必由于义。 直即主忠信,方即徙义。 直即心无私,方即事当理。 故直内以动者言为当。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程传】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从王事,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犹地道代天终物,而成功则主于天也,妻道亦然。

【集说】

○ 宋氏衷曰:臣子虽有才美,含藏以从其上,不敢有所成名也。 地终天功,臣终君事,妇终夫业,故曰而代有终也。

○ 程子曰:天地日月一般,月之光,乃日之光也。 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惟无成而代有终者,地之道也。

○ 王氏申子曰:三非有美而不发,特不敢暴其美,惟知代上以终其事,而不居其成功,犹地代天生物,而功则主于天也。

○ 俞氏琰曰:既曰地道无成,而又曰代有终,何也? 乾能始物,不能终物,坤继其终而终之,则坤之所以为有终者,终乾之所未终也。

○ 蔡氏清曰:以从王事,以含章之道而从王事。 弗敢成也,即是含章之道,用于从王事者也。

○ 谷氏家杰曰:爻言有终,此言代有终,则并其终亦非坤之所敢有也。

○ 何氏楷曰:乾能始万物而已,必赖坤以作成之,故曰代有终,正对乾之始而言。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程传】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义,故为隔绝之象。 天地交感则变化万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际而道亨。 天地闭隔则万物不遂,君臣道绝,贤者隐遯。 四于闭隔之时,括囊晦藏,则虽无令誉,可得无咎。 言当谨自守也。

【集说】

○ 张氏浚曰:括囊盖内亢其德,待时而有为者也。 汉儒乃以括囊为讥,岂不陋哉。 阳舒阴闭,故孔子发天地闭之训,夫闭于前而舒于后,生化之功,自是出也。 括囊之慎,庸有害乎。

君子黄中通理。

【本义】黄中,言中德在内,释黄字之义也。

【集说】

○ 蔡氏清曰:通理,即是黄中,处通而理也。 盖黄中非通则无以应乎外,通而非理,则所以应乎外者,不能皆得其当,此所以言黄中,而必并以通理言之,通理亦在内也。

正位居体。

【本义】虽在尊位,而居下体,释裳字之义也。

【案】孟子曰:「立天下之正位。」 正位即礼也。 此言正位居体者,犹言以礼居身尔。 礼以物躬,则自卑而尊人,故为释裳字之义。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本义】美在其中复释黄中,畅于四支复释居体。

【程传】黄中,文在中也,君子文中而达于理,居正位而不失为下之体。 五尊位,在坤则惟取中正之义,美积于中,而通畅于四体,发见于事业,德美之至盛也。

【集说】

○ 《朱子语类》云:二在下,方是就功夫上说,如不疑其所行是也。 五得尊位,则是就他成就处说,所以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 蔡氏渊曰:黄中通理释黄义,正位居体释裳义。 黄中,正德在内。 通理,文无不通,言柔顺之德蕴于内也。 正位,居在中之位。 居体,居下体而不僭,言柔顺之德形于外也。 美在其中,黄中通理也。 畅于四支,发于事业,正位居体也。 二五皆中,二居内卦之中,其发见于外者,不疑其所行而已。 五外卦之中,其施于外,有事业之可观,坤道之美,至此极矣。

○ 蔡氏清曰:黄裳二字,分而言之,则黄为中,裳为顺。 合而言之,则惟中故顺。 存于中为中,形于外为顺,理一而已。 天下无有形于外而不本乎中者,惟有黄中之德,故能以下体自居。

○ 林氏希元曰:《文言》既分释黄裳了,又恐人认为二物,不知归重处,故发美在其中一条,见得其所谓顺,乃本于中,与《象传》文在中也,及六二之动直以方也,意思一般。

【附录】

○ 胡氏炳文曰:盖直内方外之君子,即黄中通理之君子也。 敬以直内,则胸中洞然表里如一,是即所以为黄中。 义以方外,则凡事之来,义以处之,无不合理,是即所以为通理。 五之黄中通理,本于直内方外,故其正位也,虽居乎五之尊,而其居体也,则不失乎二之常。 二之直内方外,是内外夹持,两致其力。 五之黄中通理,则内外通贯,无所容其力矣。

【案】干爻之言学者二,于九二则曰言信行谨闲邪存诚也,于九三则曰忠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世。 坤爻之言学者二,于六二则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也,于六五则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也。 分而言之则有四,合而言之,则干二之存诚,即乾三之忠信,皆以心之实者言也。 干二之信谨,即乾三之脩辞立诚,皆以言行之实者言也。 在二为大人,则以成德言之,由其言行以窥其心,见其纯亦不已如此也。 在三为君子,则以进学言之,根于心而达于言行,见其交脩不懈如此也。 坤二之直内,即坤五之黄中,皆以心之中直者言也。 坤二之方外,即坤五之正位,皆以行之方正者言也。 二言直而五言中,直则未有不中者,中乃直之至也。 二言方而五言正,方则未有不正者,正乃方之极也。 二居下位,不疑所行而已。 五居尊,又有发于事业之美,此则两爻所以异也。 在干之两爻,诚之意多,实心以体物,是乾之德也。 坤之两爻,敬之意多,虚心以顺理,是坤之德也。 而要之,未有诚而不敬,未有敬而不诚者。 乾坤一德也,诚敬一心也。 圣人所以分言之者,盖乾阳主实,坤阴主虚,人心之德,必兼体焉。 非实则不能虚,天理为主,然后人欲退听也。 非虚则不能实,人欲屏息,然后天理流行也。 自其实者言之则曰诚,自其虚者言之则曰敬,是皆一心之德,而非两人之事,但在圣人则纯乎诚矣。 其敬也,自然之敬也。 其次则主敬以至于诚。 故程子曰:诚则无不敬,未能诚,则必敬而后诚。 而以乾坤分为圣贤之学者此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本义】疑,谓钧敌而无小大之差也。 坤虽无阳,然阳未尝无也。 血阴属,盖气刚而血阴也。 玄黄,天地之正色,言阴阳皆伤也。

○ 此以上申《象传》之意。

【程传】阳大阴小,阴必从阳。 阴既盛极,与阳偕矣。 是疑于阳也,不相从则必战。 卦虽纯阴,恐疑无伤,故称龙,见其与阳战也。 于野,进不已而至于外也。 盛极而进不已,则战矣。 虽盛极,不离阴类也,而与阳争,其伤可知,故称血。 阴既盛极,至与阳争,虽阳不能无伤,故其血玄黄。 玄黄,天地之色,谓皆伤也。

【集说】

○ 干氏宝曰:阴在上六,十月之时也。 卦成于干,乾体纯刚,不堪阴盛,故曰龙战。 戌亥,干之都也,故称龙焉。 未离阴类,故曰血。 阴阳色杂,故曰玄黄。 阴阳离则异气,合则同功。 君臣夫妻,其义一也。

○ 蔡氏渊曰:十月为纯坤之月,六爻皆阴。 然生生之理,无顷刻而息,圣人为其纯阴而或嫌于无阳也,故称龙以明之。 古人谓十月为阳月者,盖出于此。

○ 俞氏琰曰:玄者天之色,黄者地之色,血言玄黄,则天地杂类,而阴阳无别矣,故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 阴阳相战,虽至于天地之杂乱,然而天地定位于上下,其大分终不可易,故其终又分而言之曰:天玄而地黄。

○ 郑氏维岳曰:谓之曰战,阴与阳交战也。 交战而独曰龙战者,是时阴处其盛,嫌于无阳也,故独称龙为战,若曰阴犯顺而龙战之云耳,以讨阴之义与阳不许阴为敌也。 当其杂也,玄黄似乎莫辨,而不知即杂之中,玄者是天黄者是地,断断不可混淆,定分原自如此。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10381.html

相关推荐

元字敬道,谯国龙亢人,僣号僞楚皇帝,事见《晋书》本传。 《隋书•经籍志》有《周易系辞》二卷,晋…

28,396

http://zhouyipress.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24/09/2024090507105616.mp4

11,262

书名:御纂周易折中 作者:(清)李光地 电子书状态:完成校对 《御纂周易折中》简称《周易折中》,…

1,916

御纂周易折中序 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 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唯…

4,26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