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
象者,可见之谓也。 天之生物不可见,既生而刚强之者可见也。 圣人之创业,其所以创之者不可见,其成就熟好,使之坚凝而不坏者可见也。 故《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 革所以改命,而鼎所以凝之也。 知革而不知鼎,则上下之分不明而位不正,虽其所受于天者,流泛而不可知矣。
以木巽火,亨饯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大器非器也,大亨非亨也。 取鼎之用而施之天下,谓之大亨。 鼎之用,极于享帝而已,以其道养圣贤,则亨之大者也。 国有圣贤,则君位定而天命固矣。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元亨,所谓元吉,亨也。 柔进而上行者,五也。 五得中而应乎刚,则所以为耳目者,巽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 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 利出否,以从贵也。
六爻皆鼎也。 当其处者有其象,故以初为趾,二与三四为腹而实在焉; 五与上为耳。 初六上应九四,颠趾之象也。 夫鼎,圣人将以正位凝命,亨而熟之至于可食而后已。 苟有不善者在焉,则善与不善皆亨而并熟,而善者弃矣,鼎于是未有实也。 故及其未有实而颠之,以出其不善。 如待其有实,则夫不善已污之矣,实非吾之所欲弃也。 于是焉而颠之以其所欲弃,出其所不欲弃,则天下之乱或自是起矣。 故曰:鼎颠趾,未悖也。 颠趾而出否,尽去之道也; 尽去之,则患鼎无实。 圣人之于人也,责其身不问其所从,论其今不考其素,苟骎且角,犁牛之子可也。 鼎虽以出否为利,而择之太详、求之太备,天下无完人。 故曰:得妾以其子,无咎。 从其子之为贵,则其出于妾者可忘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二始有实者,仇者六五也,所谓耳也。 九二之实,六五之所举也。 故其《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仇有疾而不能即我,畏九四也。 鼎以耳行,故耳能即之则食,不能即之,则不食之道也。 始有实者以不食为吉,恶其未足而轻用之也。 故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 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耳,上九也。 九三之实,上九之所举也。 熟物之谓革,鼎之熟物,以腹不以耳。 而上九离之极,火之所炎,以耳革者也。 耳之受炎也,足以废塞其行而不足以革,故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三,实之将盈者也,于是可食矣,而其行废,故虽有雉膏而不食也。 耳以两举者也,六五之耳可铉,而上九之耳不可铉,则六五虽欲独举,得乎? 阴欲行而阳欲留,其为悔也大矣,故至于雨然后悔亏而终吉。 雨者,阴阳之和,玉铉之功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鼎之量,极于四,其上则耳矣。 受实必有余量,以为溢地也。 故九三以不食为忧,明不可复加也。 至于九四,溢则覆矣。 故孔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方其未及也,必有告之者而不信,及其已信,则无如之何矣。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六五、上九,皆所谓耳也。 上九之耳,见于九三,故不复出也。 在炎而不灼者,玉也。 金则废矣。 六五之为耳也,中而不亢,柔而有容,故曰黄耳。 则其所以为铉者,以金足矣。 上九之为耳也,炎而灼,不可以迫,故曰耳革,则其所以为铉者,玉而后可。 金铉可以及五而不可以及上,玉铉则可以两及矣。 可以两及,则上九之刚、六五之柔,我为之节也。 九二之实,利在于不食,故六五之耳,利在于贞而不行。 九三之实,以不食为忧,故上九之耳,得玉铉则大吉,无不利。 无不利者,上与五与三之所利也。 以鼎熟物,人皆能之。 至于鼎盈而忧溢,耳炎而不可举,非玉铉不能。 此鼎之所以养圣贤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